杨 帆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404100)
舞剧《戈壁青春》赏析
杨 帆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404100)
舞蹈《戈壁青春》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六十周年而精心创作的,从北京舞蹈学院特邀了国内一线的主创和主演进行合作,对兵团人在那个年代中的奉献、热血、无奈、遗憾等多重感情进行真切而朴实的诠释,通过演员富有张力的表演,让观剧者得以共鸣和感动,深刻再现了戈壁中挥洒的青春和人文情怀。
舞美;人物塑造;革命情怀;舞蹈语言
舞蹈《戈壁青春》是对兵团人的生活、民族情怀等多维度的真切写实,该舞剧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歌舞剧团为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60周年而精心编创的,显然,一部周年晚会和舞台表演的庆祝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疆兵团人、舞蹈者的情怀与故事,于是他们邀请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教师帅小军老师担任总导演,国内一级舞蹈演员汪子涵、华宵一分别担任男女主演建国与红柳,形象的诠释了舞蹈整体的情感线索,即使非专业舞蹈人群,也可以从表演者的舞蹈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情感、理想与现实落差所产生的无奈。舞剧《戈壁青春》以男青年建国只身投于戈壁边疆进行支援,把青春和热血奉献于这片土地为线索,贯穿了三代人的命运曲折,以及为边疆建设奉献了自己一生的力量,在新疆兵团建设发展中具有典型性的群体形象。舞剧牢牢抓住了兵团生活的本质和文化底蕴,成功地做到了“美兵团之美”。该部舞剧之所以能够使观剧者得以共鸣与感动,主要来自于兵团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抒发,并以浪漫手法的表达手法展现现实题材。《戈壁青春》以它自身独有的赤诚与真情,再现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空历史写照,铭刻上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艺术印迹。
通过对舞剧的初步观赏,我把该舞剧的情感脉络分为战友之间的革命情感、兵团与人们之间的民族情感、建国与红柳的男女情感、国人对于国家的信仰情感。剧中,支边青年建国怀揣着热血和激情,首次踏上了新疆这片土地,面对这里的人、事、物,一切都是崭新和新奇的,从生疏到热爱,建立了战友之情,同时剧中特写了建国与兵团第一代建设者老连长结下了父子般的情谊,同时与老连长的女儿红柳更是产生了感人至深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演绎更是把舞剧在中后部分推入了再一次高潮,舞剧表现了建国和红柳从相识、相知、相爱并建立了自己幸福的小家,有了爱情的结晶。不幸的是老连长在一次工程当中意外去世,而后建国与红柳也因种种问题而不得已分离,从而造成了终身遗憾。多年后建国离开了人世,他们的儿子带着父亲的的遗憾和思念回到了戈壁边疆的这片土地上,同时把活力和热血也带到了这里。全剧以支边青年建国的命运起伏折射出兵团老少三代人的“屯垦戍边、无私奉献”的坚定信念,谱写下了戈壁不再荒芜,青春依然绽放的兵团赞歌。
兵团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的艰苦历程,同时也通过人物故事立体的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舞剧整体宣扬着一种青春的正能量,把特殊时期的往事,浓缩在一个兵团战士的情感故事里。在群舞部分,没有太多的纯舞蹈表达,而是通过简单的统一动作,表达兵团人的力量和气魄,烘托出整体的舞台质感。令我印象较深的一个画面是兵团人每人搬动着一个类似于大锤的劳作道具,整齐的出现在舞台当中,舞姿简单,但气息敦促、动作刚劲有利,画面感十足,很容易的让观者可以从肢体语言中感受到当时那个年代人的壮士气息和生命力量;女生群舞部分,麦田收获的季节,亮黄色的灯光打到舞台上,妙龄少女们生动表现了青春的活力和收获的喜悦,营造了舞蹈的丰盈感和欢快的节奏部分;老连长去世之前,工程建设的场景也是浑然壮观,肢体动作简单而规律,而后老连长不幸去世,所有人用一条白色长布把众人集中在舞台的右后部分,全体背对观众,有序的站立着,安静着。一条白色长布把所有人联系到了一起,凝聚到了一起,背影意味着众人的悲痛与沉默,这时,不需要用再多的肢体语言去表达,一个安静的画面,语言的表现力,足矣!
独舞及双人舞部分,主要为建国与红柳之间,建国的人物诠释是情感带动肢体,我们从他的面部管理和所谓标准动作外的肢体感情,可以感受到主演建国从走进戈壁、爱上戈壁、挥洒青春、孕育爱情、无奈分离等故事情节中的情感变化,在这时,肢体是情感的表现方式之一,并非全部,也并非仅限于舞蹈情节。红柳部分的舞蹈表现,我们可以从她的技术技巧和脚下的干净度看出华宵一的舞蹈功底和肢体力量,舞台表现富有张力,也从女主演的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舞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戈壁青春》以较为深刻的人文情怀和独特历史背景下所编创而成的,整个舞剧以倒述的形式进行演绎,第一幕与第六幕的画面形成了很重要的呼应关系,让整个舞剧故事叙述深刻且完整。这个舞剧也让我感受到,舞台的表达不见得需要繁簇复杂的技巧动作,简单的旋律和动作表达到位,同样会产生让人记忆深刻的舞台画面,干净而不失力量。在《戈壁青春》的原创舞剧中,我们看到了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青年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挥洒自己的青春热血,因为有他们的存在与奉献,所以戈壁不再荒凉,青春依旧绽放。
[1]袁禾主编.《大学舞蹈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何群著.《舞蹈创作思维》.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4]于平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