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非遗融进市民生活的保护传承之路
——以“衡阳老雁城餐饮空间”为例

2017-07-12 07:13何桑桑刘俊兵南华大学设计学院421000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衡阳互动性餐饮

何桑桑 刘俊兵 谭 丽 (南华大学设计学院 421000)

探索非遗融进市民生活的保护传承之路
——以“衡阳老雁城餐饮空间”为例

何桑桑 刘俊兵 谭 丽 (南华大学设计学院 421000)

全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立足点,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探究非遗文化与餐饮空间的的契合点,让非遗文化走入群众的生活使群众亲眼见到、亲身感受、亲自参与到非遗文化中来,为非遗文化打开一扇通往现代社会的窗口。

非遗文化;餐饮空间;艺术平民化

一、 非遗保护与传承现状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国家也从很多方面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但在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缺乏群众文化基础:非遗文化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人们鲜有机会接触,且对于非遗文化内容和形式大多不甚了解,因而就更谈不上熟悉和喜欢。

2.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双向互动性不足:非遗文化现有的传承机制大多为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师傅教授徒弟的过程便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过程。这个过程中作为学习者的徒弟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习得并熟练使用这门技能。且这样的学习时间十分漫长,学习过程也极为枯燥乏味,缺乏该有的互动性,使得有兴趣学习的人大多望而生畏,不得不打消了学习念头。

3.缺乏展示基地:场地是非遗文化表演和展示的基础,拥有固定的非遗文化展示基地是十分必要的。现今国内固定的、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展示基地十分匮乏。人们没有固定的、适合日常接触非遗文化的场地,而非遗文化亦缺少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则人们与非遗文化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更是无从谈起。

二、 餐饮文化属性发展趋势

民以食为天,餐饮是老百姓历来最受重视的社交活动,随着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对于餐饮空间的定义也不再局限于仅是提供进餐品尝美食的场所,其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更是承载了精神感受、文化归属、心灵依托的文化空间复合体。餐饮空间正在逐渐实现从实用到豪华再到文化过渡的过程,而文化消费与餐饮空间则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谓文化消费是指凭借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人们的消费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不难看出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基本的物质消费,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满足精神需求的文化消费。而餐饮空间的文化消费并非单指餐饮空间环境的尽善尽美,其应该向更深层次的文化靠拢,从而赋予餐饮空间以更深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餐饮空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餐饮商家们对于文化消费的理解也各有不同。单就衡阳地区而言,大多商家往往以文化餐饮为噱头,仅把文化竞争放到绿色健康概念上,或是投入更多的资金加重餐饮空间的装修,来换取更为舒适豪华的内部环境,以期达到吸引顾客光顾的目的。此类做法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竞争,真正的文化商家则更加注重餐饮空间与文化消费的深层关系,加大餐饮空间文化属性,从更深的层次凸显文化的底蕴和内涵。

三、 非遗与餐饮空间结合的可行性研究

餐饮空间的文化发展和对提升自身文化深层次底蕴方法的探寻,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而如何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餐饮文化空间的塑造之间找到一个绝佳的契合点,其方法如下:

1.利用非物质文化为中心进行空间的规划设计:以纸文化——皮影为主题的餐厅为例,首先,要增强群众的文化基础,增近人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使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如何增近人们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距离,如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伦造纸,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衡阳的蔡伦本来就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当地围绕这个文化符号就可以将纸文化作为切入口,打造一家纸文化的餐饮空间,不仅能够起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还能制造出当地人的归属感,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一属性推进该企业品牌文化的塑造和建立。

2.利用餐饮空间的场地进行表演宣传:衡阳本土拥有着湘剧、祁剧、衡山影子戏、衡州花鼓戏等一大批为数众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瑰宝都各具特色,且底蕴深厚。针对衡阳本土的这一优势,当地餐饮空间则可以在店内设计舞台,在人们的茶余饭后以固定时间进行表演的方式,将非遗文化表演形式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通过长期的影响增强观众基础,还为非遗文化的表演与展示提供了良好的舞台,则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

3.注重非遗文化活动展示与表演的时尚感及互动性:非遗文化遗产的表演内容大多沿袭旧制、长久未得到更新,表演方式也缺乏必要的互动性,使得观众、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接受并融入文化情境。如何在保留非遗文化遗产自身特色和风格的同时,增强文化活动时尚感及与观众的互动性是开展非遗文化活动必须思考的问题。就上文中提过的衡阳本土戏剧,衡山影子戏、衡州花鼓戏等为例:

首先,在表演内容上的革新,本土戏剧在保留之前传承的表演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加入新的曲目内容,例如以当今流行的一些时事话题为内容,以戏剧特有的方式表演、演唱出来,则更加贴近现代生活,使非遗文化真正的走入寻常百姓家。

其次,在表演形式上的革新,可以采用让现场观众上台参与学习戏曲演唱,或者由表演者走至观众身边教学,或是增加一些与观众互动桥段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与观众的互动性,还能激发观众学习戏曲的兴趣和热情,寓教于乐,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戏曲。

四、 非遗与餐饮空间结合让民俗文化真正融进市民生活

民俗文化是指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而“艺术平民化”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如何将其落到实处,真正让艺术走近普通老百姓,衡阳的一家名为老雁城的饭店则做到了这一点。该店将衡阳的美术、音乐以及各类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给前来用餐的食客,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衡阳百年老宅的景象,还可以吃到衡阳最传统的美食,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衡阳传统艺术的汇聚地。譬如花鼓戏、渔鼓、皮影、糖画等各色地方艺术都可以在这里上演,使雁城人民在衣食住行中与各类艺术零距离接触。

在老雁城餐饮空中各种展演展示活动让群众亲眼见到、亲身感受、亲自参与到非遗民俗文化的魅力中来,为非遗文化打开了一扇通往现代社会的窗口。在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风采的同时,通过开展与现场观众的互动、体验,让民众感受民族民间传统技艺绝活的魅力。还将街头巷尾的民间手工艺人带入餐饮空中现场演绎书法、糖画等,重现记忆中的老雁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过去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区域内民众共同记忆的存续,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无法脱离特定的环境状态,更离不开人民大众,大众的喜爱与认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存续的根本,离开民众的日常生活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只有立足于广大民众的生活。将人们日常生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互结合,一方面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难的问题,增进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路径。

由此观之,相关保护工作者亟须转变思维,需要将重心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转变为妥善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相适应。

猜你喜欢
衡阳互动性餐饮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可怕的餐饮外卖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制止餐饮浪费,从你我做起
玩转表演
在餐饮外企挥洒精彩人生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物”化的空间
面向提升校友网站互动性的交互界面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