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丽丝·莱辛笔下《玛莎·奎斯特》中女主人公自我建构对现世女性的影响

2017-07-12 13:54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16029
大众文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玛莎

逄 悦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16029)

浅析多丽丝·莱辛笔下《玛莎·奎斯特》中女主人公自我建构对现世女性的影响

逄 悦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16029)

多丽丝·莱辛(1919-2013)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坛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为当代英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2007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被认为是继弗吉尼亚·沃尔夫以来最杰出的英国女作家。《暴力孩子》五部曲是莱辛的代表作。《玛莎·奎斯特》是第一部, 也是莱辛早期以非洲殖民主义环境为背景的重要作品之一。它描写了在非洲成长的白人女主人公玛莎·奎斯特求索人生的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玛莎·奎斯特的成长历程进而探究其自我建构历程,从而引发读者对女性自我身份认证的思考,并希望现世女性能从玛莎·奎斯特的经历中反省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完善并建构自己,探索生活的意义,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与权利。

多丽丝·莱辛;玛莎·奎斯特;自我建构;女性;身份认证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是世界文学界公认的女性文学代言人。她一生中发表了五十多部作品,著有《金色笔记》《天黑前的夏天》《暴力孩子》五部曲等。她写作的对象丰富多样,但多以女性为主,她以锋利的笔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肮脏与丑陋,并细腻地刻画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变化,即表达了对处于社会最底层女性的同情,又歌颂了她们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不屈不挠、不谢求索的精神。她笔下的女性刚毅、坚强、追求自我,是自由女神的化身,更是现世女性的楷模。

一、多丽丝·莱辛简介

莱辛1919年生于英国,于1925年随家人移民到非洲。莱辛的父亲是一战的士兵,由于一战腿部受伤,国内无发展前途,遂携妻带子搬离非洲,寻找财富。但上天和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只是让他们从一个贫民窟搬到了另一个贫民窟,并背负了许多债务。25年的非洲生活深深地影响了莱辛的早期作品, 她的灵感来源于非洲。1非洲殖民环境对莱辛的成长影响深远,即是她的快乐的源泉,也是她痛苦的牢狱,但是却成为她写作的素材,造就了如今成功的莱辛。

二、《玛莎·奎斯特》故事简介

《玛莎·奎斯特》出版于1952年,是莱辛《暴力孩子》五部曲中的第一部,本书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玛莎·奎斯特从青少年时期到她第一次不幸婚姻的生命轨迹及其自我建构历程。生于英国的叛逆女孩玛莎随战后受伤的父亲与家人一同移民到非洲寻求财富,但未想到等待他们的却是同样的贫穷境地。她生活在一个封闭式的旧世界,每天受母亲管制,父亲也很少关心她,她渴望逃离这个充满陈旧思想且令她厌恶的鬼地方。借助一次偶然机会,她逃离了呆板的农场生活,正式作为一个自我个体步入城市生活,然而等待她的却是一桩失败的婚姻。

三、多丽丝·莱辛与玛莎·奎斯特的渊源

从以上两个简介可以看出,莱辛和玛莎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经历。不禁有人问道《玛莎·奎斯特》是否是多丽丝·莱辛的自身传记。对于这个问题,莱辛回应道:“我开始对‘传记’这个问题感到不耐烦,没有你的亲身经历和想象,你不能写出任何东西。你所写的也一定是你所经历和想象的事物。关键在于当你开始写作时,你所经历的那些事已不再属于你,一切已发生改变。”2虽说如此,但我们仍能从玛莎的人物形象中看到莱辛自身的影子。所以,与其说玛莎·奎斯特是莱辛塑造的人物,不如说玛莎是莱辛自身的代名词。玛莎和莱辛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彼此。

四、自我建构含义解析

自我建构最早由人格心理学家马库斯提出,指个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与情感表达;通过学习、观察、反思确立自己的身份,塑造自我,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自己成为独立、独特的个体,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有自己的辨别力和判断力,并以之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不随波逐流。马库斯将自我建构分为独立型自我建构和依存型自我建构。而后,研究者布鲁尔发展了马库斯的理论将自我建构划分为以下三类: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莱辛笔下的玛莎·奎斯特主要以自身独立性来定义自我,可以将她归类于个体自我型。

五、自我建构在《玛莎·奎斯特》中的体现

莱辛以女主人公玛莎·奎斯特名字命名此书别有用意,奎斯特为英文“Quest”的音译,虽是玛莎的姓氏,但其本身却意味着追求。由此可见,莱辛写此书目的在于体现玛莎的女性主义自我建构历程。

玛莎的青少年时光是在非洲殖民环境下度过的,她厌恶殖民地的社会等级制度,幻想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憎恶与压迫、充满自由、平等与和谐的黄金城市。玛莎的母亲是殖民环境下典型的母亲形象,她保守、卑微,并且时刻管制玛莎的一切,从细微生活习惯、穿衣打扮到玛莎所交的朋友。非洲的殖民环境外加母亲的束缚使玛莎遭遇了很多困扰,但科恩兄弟的帮助培养了玛莎可贵的探索与求知精神。玛莎身为殖民者,却不满于殖民主义下的种族歧视,她痛恨殖民者的残酷统治,既同情当地黑人的悲惨遭遇,又怜悯少数白人的凄凉处境。甚至厌恶其母亲的所作所为。处于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玛莎争取独立、自由,坚持用自己微弱的力量进行反抗。渴望逃离旧世界的她终于借工作契机,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在混乱的年代,她一次又一次地突破环境束缚,努力探求自己内心所期待的政治理想。玛莎是父权社会中长大的白人女孩,虽长期受父权文化影响,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甘沦为传统女性。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玛莎深切同情那些受殖民主义与父权主义压迫的弱者;同时作为一名父权制下的弱者,玛莎突破重重阻碍,不断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真理。

六、玛莎·奎斯特的自我建构对现世女性的影响

玛莎虽饱受非洲殖民环境的折磨,但却造就了最终的她。她追求自由、渴望独立、崇尚平等、热爱读书,在充满重重阻力的社会环境下,她从未放弃自我,永不气馁,持续追逐。尽管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她独立人格的自我建构并未完全实现,但从精神层面来说,她已是一位成功的独立女性。社会环境不断发展,虽说女性逐渐改变以往的身份地位,但像玛莎一样处于社会环境压力中的现世女性还有很多。玛莎的自我建构历程给予现世女性不懈努力的源泉。她的探索精神值得所有女性效仿,激励她们为寻求个性解放以及自由、民主、权利而抗争。

七、结语

多丽丝·莱辛是描写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她视角独特、笔法细腻,作品多为歌颂勇于追求自我的女性,充满了对这类女性的同情与赞美。《玛莎·奎斯特》这类作品中最典型的一部。淋漓尽致地书写了玛莎·奎斯特在恶劣的非洲殖民背景下不懈努力、建构自我独立人格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女性对自我身份认证的渴望与追求。玛莎的自我建构告诫现世女性: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是人们追求幸福的关键,而自我建构精神的缺失很有可能导致人生悲剧。

注释:

1.黄丽双.多丽丝· 莱辛与爱丽丝· 沃克的女性主义中的女性自我价值重[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5,02:125.

2.C.J.Driver, An Interview of Doris Lessing [J].The New Review,1974,8:17-23.

逄悦(1994.05- ),女,满,籍贯:山东省,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方向,20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猜你喜欢
多丽丝莱辛玛莎
高贵的“伪证”
失散53年美国姐妹因疫情团聚
高贵的“伪证”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Novoselova玛莎·诺夫斯洛娃【英国】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