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东北话剧对自由精神的阐释

2017-07-12 13:54张宝琦鹤岗市群众艺术馆154100
大众文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图腾女神话剧

张宝琦 (鹤岗市群众艺术馆 154100 )

新时期东北话剧对自由精神的阐释

张宝琦 (鹤岗市群众艺术馆 154100 )

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诱因有很多,其中人类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是一直以来比较受关注的一个,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精神追求的高与低。简言之,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强烈与否和生存环境有直接关系。东北地区地处边陲,自然地理环境比较恶劣,远古先民们受到这样的环境影响,产生了对日神崇拜、鸟图腾和女神文明等自由意向的仰慕心理,使他们更加向往自由、珍视自由。

《山海经·海内西经》这样记载:“夷人在东湖东。”根据考证东湖所处地理位置就在今内蒙古到辽宁西辽河地区,这个地区的远古先民尊太阳为神,以鸟为图腾,在人类学意义上属于太阳鸟族。他们相信“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创世神话。这种对鸟图腾、日神崇拜,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沉淀,向往自由的精神追求已经融为潜在的内心情结,像飞蛾追求光明和自由,不惜牺牲自我去扑火,尽管有可能牺牲但也绝对要追寻生命的那一抹“亮”。这种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反映到话剧艺术上,表现最突出的就是在新时期东北话剧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上。如《欲望的旅程》中的刘玉芬,她的经历充满的岁月颠簸的艰难困苦,但从她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她的心不甘没落沉沦,折射出人生逆境中也咬紧牙关屹立不倒的人格力量,使其势要追寻“身外一个世界”。正是这样的力量,带领着刘玉芬,使她摆脱了无依无靠的境遇,走向事业的巅峰之上,最终推开了成功之门。《蛾》中的蛾不愿意困死在“黑土地”上,选择离家出走去追寻生命中的“亮”,遇到大和二,虽然通过掷铜钱嫁给了大。却并不喜欢他,并且讨厌他身上夹带着的原始蒙昧气味。她厌倦大活得枯燥乏味,只知道吃、睡和在蛾身上“种地”,最终决定反抗:“我可是戳着一个人,撂倒一条命”,这时的蛾比大要更接近生命中的“亮”。和大不同,二重新塑造的蛾,二有一些文化,还会打趣,编一些瞎话哄蛾开心,在二的面前,蛾有了被当成女人看待的要求,也更了解自己,这使得蛾从洪荒走向文明点亮了第一盏灯,遗憾的是,二终究没有得到超脱,不能给蛾带来更多的“亮”。于是蛾再一次陷入失望之中,她折了一只小纸船,让它载着自己的憧憬和梦想,去寻找那个心中的“太阳”——更大的“亮”。《北京往北是北大荒》中的那小勤,这个人物形象起初是一个软弱无比的女孩子,阴错阳差的来到了北大荒, 在那里被胸襟广阔,性格粗犷泼辣,拥有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北大荒人所感染,无数人性闪光点点燃了她生命的“亮”,照亮了她的生活,练就了她不惧艰辛的生存本事。同时也使她真正蜕变成为一个雷厉风行、胆识过人、有勇有谋的女性企业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庄稼院里》的丁秀芹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足;《红玫瑰》中的朱凌燕不愿深陷世俗观念的囹圄;《高粱红了》中的惠芬不愿屈从于命运等等。这些人物对自由火爆追求。就是在舍命扑奔“亮”,就是新时期东北话剧成就的一群奔“亮”的蛾。东北人对自由、对光明执着的追求在这些“蛾”的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究其原因,这一时期东北话剧文学出现的这种现象不仅与先民们对鸟图腾、日神崇拜有关,而且与东北早期的女神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一些大型女神庙、女神祭坛和女神像等女神文明遗迹在东北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发现。祭坛遗址的建筑布局按照南北轴线分布,内设有圆形和方形祭坛象征“天圆地方”,整体设计注重对称,这些特点与北京的天坛和明十三陵极为相似。从女神庙的那些泥塑残块中可以看出,牛河梁遗址曾经是一个女神成排、高大厚实、气韵生动的艺术宝库。由此可以推断,东北曾在五千多年前出现过高度发达、灿烂的女神文明时期。虽然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但女神作为一种信仰却成为这一地区人们的一种情感原型沉淀于心中,这种情感的沉淀和新时期思想政治文化氛围是分不开的,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文化氛围呈现出的轻松、注重人性这些特点都为情感原型的展露提供了典型环境。女性形象追求个性自由,不屈从、不服软,敢于直面命运等以上种种都是对情感原型的一种直观展示,是东北剧作家的创作特色,更是对女神文明的集体无意识追思,在作家们的心中,这些追“亮”的女子就是女神。

[1]萧兵.中国文化的精英[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

[2]逄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3]朱雪艳.新时期黑龙江戏剧发展研究[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4]荣格.心理学与文学[J].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图腾女神话剧
《这条比较傻》等
再来一瓶
关注食品安全
“女神”不易做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