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故事艺术特质探析

2017-07-12 13:58郑州图书馆4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寓言庄子

董 琦 (郑州图书馆 450000)

庄子寓言故事艺术特质探析

董 琦 (郑州图书馆 450000)

战国是我国寓言文学飞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代,代表着不同集团、不同社会阶层和学术流派的知识分子纷纷在这个时候登上历史的舞台,并极力向社会宣传自己的治世之法。于是不少思想宣传者出于增强学说宣传效果的目的,常常会特别注重文章的修辞和内容的吸引程度,使用各种具有魅力的简短故事来阐述个人理论思想成为了流行之法,本论文即以庄子寓言故事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一些艺术特质:寓言故事以“道”贯之;人物形象为“道”而设;开拓以物为寓的新领域;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强烈的批判讽刺精神。

《庄子》;庄子;寓言;艺术特质

战国是我国寓言文学飞速发展和空前繁荣的时代,随着社会各阶层矛盾的尖锐化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代表不同集团、不同社会阶层和学术流派的知识分子纷纷在这个时候登上历史的舞台,点评天下治道,并极力向社会宣传自己的治世之法。不少思想宣传者为了增强宣传的效果,常常会特别注重文章的文辞色彩和内容的吸引程度,于是用各种能够吸引人的简短故事来说明他们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成为了流行的说理方法。而这些“故事”,就成为了我国古典文学中早期的寓言。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中,“寓言”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据统计,《庄子》寓言数量共有227则。本文以《庄子》中的寓言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总结出了庄子寓言所含有的以下五点艺术特质。

一、寓言故事以“道”贯之

“道”是《庄子》文中频繁出现的概念,是庄子哲学中基本的思想观念。庄子寓言为“道”而设,以“道”贯之的艺术特色集中表现在设置寓言故事的目的上。以《逍遥游》一文为例,《逍遥游》通篇是由四个大的寓言故事组成,通过这四个故事,庄子阐明了自己乘正御辩以游无穷的逍遥无为的人生观。在“惠施谓庄子”这个寓言中,他嘲笑惠子就象世代从事工作的宋人一样,虽身怀制作不龟手之药的绝技,却不善利用。一客人以区区百金便买走药方,去游说吴王,在吴与越作战中取胜,受到裂地分封的赏赐。宋人虽一时获利,却终不免一生劳苦。大瓠虽无所可用,却可浮游于江海。臃肿的大梅虽不中规矩,却可免于死亡。并可把它“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仿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庄子通过这个故事阐明了一个道理:逍遥之境无处不有,只是世俗之人不善发现这种“道”。能够认识并达到不受任何羁绊的自由逍遥境界只有至人、神人和圣人。只有他们才能处于无何有之乡、无为之境无功无名无已,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而这种逍遥之道,也正是庄子之极力宣扬和推崇的“道”。再如其《空髑髅》,通过遇见骷髅并与之交谈的寓言故事,表达出了他“同死生”的人生哲学。《庄子》种其他的寓言也都多类似于此,寓言的最终目的基本都是为了说明庄子的“道”之哲学。所以“道”是贯穿在每篇寓言中的,它是庄子寓言故事的内在核心和最终归宿。

二、人物形象为“道”而设

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既有国君官吏,也有闲人隐者、贫士工匠。这些人物普遍有一个突出的共性就是为“道”而设,以意剪裁。比如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庄子并没有受到历史和传说中人物形象的局限,而是对原有人物形象进行了新的补充、虚构和改造,从而顺应作者要表达的哲学观念,凸显作者的创作意图。再如黄帝、庄子、老子、孔子等形象的设置也具有很强的为“道”而作的意味。试以孔子为例:以儒为本的孔子,本应与庄子的思想体系较有分歧,司马迁曾言庄子“作《渔夫》《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而庄子的故事并未注重二者之异同,反而是重借孔子的历史形象,从正反两反面来传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因此在庄子寓言中,孔子的形象多变,时而温文尔雅,墨守陈规,时而宛如道家弟子成为道家思想传递者。

为了讲述“道”而虚构出的人物,也是人物形象为“道”而设的另一具体体现。比如前面提到的逍遥游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他们都不是实有其人,是作者为表到他们的观念而设的。庄子寓言中的寓设人物,常是某种哲学观念的人格化。他们自身就是一种哲学思想,为了完善庄子的哲学故事,表达庄子的哲理而设置。如《大宗师》中的副墨之子,洛诵之孙,《徐无鬼》中的大块、方明、昌宇、张若,《知北游》中的知、无为谓、狂屈等等,这些寓设人物言行诙谐生动,饶有趣味,不仅有助于表达哲学观念,而且在诗学的层面上也提升了庄子的寓言品格。此外,庄子寓言中的一些反面否定形象,如轻用其国的卫君,以己养海鸟的鲁侯,盗墓的儒徒等等,常是作为一种反面参照物来表现“道”,仍是为“道”而设的人物形象。

三、开拓以物为寓的新领域

《庄子》寓言冲破了前人寓言单纯的以人为中心形象的藩篱,开拓了以物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新领域。在庄子寓言里,出现了大量以动植物为描写中心的故事。动物有鲲鹏、学鸠、蜗牛、井蛙、猴子、泽雉等,植物有大樗、栎社、五石瓠、柏、桑、山木等,甚至还有风云、金矿、桔槔、影子等无生命之物。如在《逍遥游》里,第一个出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气势磅礴的大鹏。庄子用夸张的笔法写了鹏之大,又用“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把大鹏的壮阔风姿描绘出来。庄子在文中还刻画了蜩与学鸠这两个无知愚昧的角色。如蜩与学鸠的一段对话:“我决起而飞,枪愉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蜩与学鸠的对话情状,这些动物都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感情和语言,从而摆脱了物的状态,具有了人性。这些以非人物为寓言主要形象的情况在其他先秦作者的散文中是较少见的,可以说这是庄子寓言的一个鲜明艺术特质。

另外,庄子寓言形象还有一个特点即是“随物赋形”。寓言中的动物、植物和无生命物多以自然界中实有的事物为本源,经过作者的“随物赋形”,加入自己的想象、夸张和虚构以后,它们明显有了不同于自然界实有事物的形象特征。比如鲲鹏之大,比如蜗角上的触蛮之战等等。这些形象塑造想象奇特,意出尘外,也正是庄子寓言的魅力之一。庄子以非人物形象入寓言,这个新的寓言领域的开辟,不但扩大了描写对象,而且极大丰富了文章的形象性和吸引力,是庄子寓言较突出的艺术特质。

四、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纵观《庄子》寓言的浪漫主义风格,具有如下一些特色:

1.恢宏奇崛、恣肆无涯的想象力

《庄子》一向以想象力丰富、构思奇妙为世人称道。如《逍遥游》一开始就展开了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庄子》寓言想象力的葱笼,使他作品中的人物脱于流俗,给人以奇谲怪诞的新鲜感。如《人间世》中奇丑无比的残人支离疏,由于是个完全无用的人,反而能得以长生,其形象的怪异实非常人所能想象。《至乐》中的骸麟性灵可赞,其富有哲理意味的言辞更是蕴涵丰富、耐人寻味,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其寓言故事不仅利用想象把古人和今人联系起来,而且还想出许多奇人和奇事。甚至非生物在他的文章世界中也是可以有思想、有活动的、有情感的。

2.“虚无”的理想精神境界

《庄子》寓言多不是现实写照,而是以否定现实出发,表达自己主观的理想和追求,展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理想精神境界。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追求的至高世界,既不是蜩与学鸠的“决起而飞”,也不是“御风而行,冷然善也”,而是无始无终游于无边无际的宇宙之中的忘我至人,以及修养达到深不可测的神人和不树立名望的圣人。这种思接天地的理想精神境界,为其寓言故事描绘了一个无边无际的虚空之境,体现了道家独有的浪漫主义美学精神。

3.浪漫主义修辞手法

庄子的寓言多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最具特色的便是其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式。为表达感情并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论辩力量,庄子寓言常使用大量的排比句。如《天运》以“独与天地精神相住来”的气势而向云天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乎?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仿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1这种反问和设问使文章语气带有感情力量,排比则使文章具有不容致辩的威力。这二者相给合,其气势犹如江河倾泻,壮阔且有力度。

五、强烈的批判讽刺精神

庄子在大力宣扬“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同时,又以犀利的笔锋对现实进行了辛辣嘲批判讽。如果说哲理寓言是庄子哲学思想的形象表述,那么讽刺寓言便可以说是庄子政治思想的艺术体现。比如在《马蹄》篇里,庄子生动地描述了违背自然,残害生命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在庄子看来,任其自然,无为而治的“至德之世”,才是人间的乐园,而圣人制礼作乐,则破坏了人们天生的淳朴道德观念,破坏了“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的人间乐园,把人们从无限的乐园推进苦难的深渊,正是圣人“有为”造成了人间原本秩序的混乱。再如《逍遥游》中虚构了“尧让天下与许由”的寓言,许由完全不为尧的赞美之辞所动,还流露出对尧的不恭“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这表现出许由不屑为政,更不喜欢听禅让之辞态度,实际上这也是庄子自己的政治态度。为了进一步贬低尧舜,庄子还故意设计了神人的形象和尧舜抗衡。尧舜是儒家的尊祖,可他们却是由神人身上的污垢、渣滓陶铸而成的。在庄子的寓言中,儒家的尊祖成了一个尘垢糟糠的混合物,这已是对儒家的极大讽刺。可以说,庄子讽刺寓言以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想象力和绝妙的文笔,鲜明地表现了他的爱憎好恶。这些讽刺寓言,有通过比喻进行的,如《列御寇》篇中“曹商受赏”的故事,也有通过讽刺对象的荒唐言行进行批判的,如《外物》篇中著名的“儒以诗礼发家冢”的故事。还有一些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褒贬明确,爱憎分明。

综上所述,庄子的许多重要哲学思想都蕴含在他的寓言故事之中,这些寓言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夸张变形、恢诡谲怪,他们包含着作者的诗人气质和理想主义精神。同时,庄子寓言的文学气质对其后代文学的创作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力。本文以寓言文本为研究基础,总结出了其寓言故事的一些艺术特征,谨望这些初步探索亦能窥得其寓言奥妙之一二,从而为庄子寓言的文学研究尽微薄之力。

注释:

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360页。

[1]《庄子集解》,[清]王先谦,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2]《庄子集释》,郭庆藩,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

[3]《庄子译诂》,杨柳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4]《庄子哲学》,王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董琦(1985-),女,31,郑州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寓言庄子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
A FABLE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