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哲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50000)
在当代语境下重拾中国工匠精神
——以当前传统手工艺现状为例思考非遗的坚守、创新与精神传承
殷 哲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050000)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本文中也指匠人精神),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特定语境下,从事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匠人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一份手艺,是生存所迫,别无他路还是理念支撑,不忘初心?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当前,非遗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大前提之下,推动京津冀传统工艺及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传承、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培育、在包容中涵养、在传播中弘扬。对此,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国工匠精神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提高传统工艺制品的品质和效益,拯救渐渐失速于现代生活的传统手工艺?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探索性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匠精神;传统手工艺
首先,我们所说的工匠,俗称手艺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灵魂载体。工匠精神或说匠人精神实则是一种态度,就是这种态度,才让你觉得那是一个“匠人”。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匠人对于器物的爱是深沉和执着的。他们能够把旧的事物,用传神的手法再现出来,让曾经御用的桌椅碗筷也能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毫不起眼的木料、黏土最后变成了传世的古琴、价值连城的盏器,古老的技艺如今还在现代人手中留存展现,但匠人们在自傲于自己手艺的同时,面对现代技术的冲击和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也有着深深的担忧。正如国产影片《百鸟朝凤》中的唢呐匠人的遭遇一样,他们或被遗弃或被毁灭,在传承中失去了本真。面临着时代和传承的问题,当代匠人们,还能坚守多久?!“手艺活儿”既是工匠们的生计所依,也是他们的情感寄托。然而,百多年来工业化的普及,共性代替了个性,致使许多手艺丢失。传承千年,历代都被视为艺术珍宝的非遗,正在经历着失传和低劣工业复制的危险。在当今全球经济环境下,社会发展加速前进,“实用主义”逐渐成为普世价值观,人心浮躁,信仰缺失,一切向“钱”看。快节奏的社会,手工艺却就是要慢慢地来,许多年轻匠人吃不了这种苦。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着传统手工业的健康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提起非遗,人们印象里往往会浮现出小众化、晦涩难懂等字眼,仿佛这些古老技艺本身非常人所能习,使人可望而不可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在一些传承者眼里,一些非遗文化也是“曲高和寡”之技,有着“阳春白雪”难以和“下里巴人”共分享之傲娇。此等不正确的互视加上环境的变迁和生活的变化,一些非遗文化正随着时代的进步淡出人们的视线。手艺,本是人类生存的技能,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手工劳作中,匠人的技艺日渐精进,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被外界影响到原本当初制作器物时的那份心情,并把这份真诚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反射到作品上面,让接触到的人可以感受到那种氛围。匠人爱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匠心的那种细腻的感觉总会让人觉得特别美。他们用艺术的形式让传统文化有了新的造化,对于他们来说,几百年的时间,传承的从来都不是秘密,而是对待手艺的坚持和不满足之心。今天,我们要留住手艺,活态传承非遗,就必须重新审视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读懂工匠精神背后蕴含的时代价值。笔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拯救与复兴一定要和当代文化、艺术进行充分的结合,能接地气并且保持原生态的状态,才会有生命远景。传承在于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注入到已有千百年历史的行业中来。而对于一些传统手艺来说,与市场的接轨,有时也的的确确是手艺人在机械化、数字化时代的无奈之举。譬如皮影制作的很多样式是不允许后人改动的,但是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匠人们会在头饰部分做细微的调整。从非遗保护主体的立场上来看,“如何解决当前面向大众的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单调、制作简陋、包装低劣等问题?怎样改善传统工艺领域模仿传统的多、创意创新的少,陈设把玩的多、实用日用的少,大众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众等现象?”等一系列具体而实际的问题摆在面前。随着时代和制作工艺的变迁,当我们的审美趣味、价值观、生活方式乃至精神信仰等各个方面都遭受着外界的冲击和自身的怀疑时,我们是选择顺流而下还是要逆流而上,答案显然是不言而喻的。时代呼唤正能量,重拾工匠精神首先要有最起码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当代社会喧哗浮躁之声太多,沉淀积累太少,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坚守此时更具有时代价值。
现代社会是一个大分工的形态,作为匠人,要把手艺做到非常极致,必须要去研究每一步工艺的细微之处。匠人对于自己的作品往往是锱铢必较的,一件做不好,毁掉重来;一批做不好,全部重做。这种近乎偏执的“不凑合”丝毫不差地体现在他们对于作品的要求之中。可以说,工匠的一生,就是为了手艺的一生。顶级的匠人,仅一道工序,反复打磨,提升境界,花费数年时间是很正常的事情。以至于工匠从选择原材料、打磨制作工具到完成整个工艺流程,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精准把握、一丝不苟,从而将产品的档次逐一划分。匠人对于决定这些手工艺制成品的质量的重要步骤或说制作流程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地方,“多一分则长,少一分则短”的分寸把握,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全靠制作者的经验和手上的功夫。一件器物,质量好的可以几经辗转,流传后世。大众审美与个性设计的双重需求决定传统手工艺制品的主流市场,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非物质文化,至始至终都应该与当地民众的文化审美、文化情趣、文化需求相关联,受广大群众的认可。如果定位太高,显然就脱离了基本需求,一旦脱离了这个根本,即便工艺制品再精美绝伦,也就偏离了作为非遗通过提供产品、服务获取利益的经济属性。同样,缺少了物质承载,工匠精神也只能是一场空谈,毫无意义。
伟大的民族孕育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被这种文化所孕育。站在历史的宏观视角看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生活方式本身,非遗技艺因此也一定要进行创新才能适应这种变化趋势,但是蕴含其中的工匠精神却是需要被保有和传承下去。如果说重拾中国工匠精神意味着坚守,笔者认为,没有可坚守的,也就无所谓传承,没有传承,就无所谓创新。匠人的坚守决不能是保守地、僵化地坚持。非遗的本真性和活态流变性决定了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继承传统和持续创新这两个方面。这样看来,可以说,粗略判断某个非遗项目将来会不会进博物馆,决定其命运的是市场。这就要求传承人群除了具备匠人的“绝活儿”以及一定的文化素养之外还必须要懂得市场营销和能够不断创新。回归生活是最好的保护,接轨现代是最好的传承。现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走在世界各地,“Made in China”的制造品标识随处可见。但是在外人眼中,中国制造曾是价廉质低的代名词。难道我们真的制造不出质量好的东西来吗?实则不然。近年来,大批国人不辞辛苦赴日排队购买的智能马桶盖本就是中国杭州市生产制造的。了解商品出口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中国99%的工厂对于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关键是出口品的质量标准要比内销品严格得多!于是,催生了这样一个独特的消费怪象:质优的销往国外。反思诸如“日代”“韩代”“亚马逊”为代表的微商、海外网购等现象,它们何以能自问世伊始就拥有一大批“铁杆粉丝”,某些“中国制造”为何好不过别人呢?!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它们的外观设计新颖时尚、简约大方,归根结底,更深层的原因无非是人家产品质量过硬、设计独具匠心,通过产品凸显自我品牌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比如,源自北欧的宜家家居(IKEA)1、来自日本的无印良品(MUJI)2。有果必有因,我们对手艺的不在意,对于发展的急功近利,对于成本的非理性控制必然导致价格竞争,劣币驱逐良币,最后真正出现在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可想而知。再加上我们现在没有相关文化法律制度的保障,工匠精神根本就无从谈起。从社会生产的角度来看,传统企业创造核心价值。下一步,我国制定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再到中国“质”造的发展路线,正好契合工匠精神的实质——精益求精,永无止境。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核心价值的传播表现形式无论如何衍变,变的只是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人们潜意识里面对于商品的品质认可从未改变。“物尽其用”往往是我国大众消费者最为普遍的消费思维,反映出了我们骨子里的传统和文化。笔者认为,振兴传统手工艺,终极目标是做强而不是做大。工匠精神的实质是求质,而不是比量。时代日新月异,大众消费者集体审美的几经幻变,关乎人们衣食住行的日用器物的款式和风格也随着产生变化,那些所谓多元化的,跟得上世界审美潮流的实则是一代代匠人在浩浩汤汤的历史洪流之下,博采众长的产物。无论这些的样式如何变幻,手工制造的匠心之作,始终保留着更加纯粹的味道,这得益于匠人们对于手工工艺的坚持。同机械化量产相比较,手工制作的纯正是不言而喻的。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日常用品消费市场,随着大众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趋向于有个性的产品,选择制作精美的高档手工制品。笔者认为,当大多数人开始主动让非遗走进自己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即标志着传统手工艺开始回归。传承千百年的非遗技艺在工匠的手里融合贯通,最终凝结成一件件让人爱不释手的手工尤物。为人们的生活带去享受,带去便利的同时,让现代的人过上更有品位、更有文化的生活。非遗传承,不仅仅是传承技艺,更是延续一种文化内涵和生活方式。
一代代巨匠为人类创造并留下的无数遗产深刻地影响着这个世界,他们精心制作出来的琳琅器物,它们陈列时是艺术,使用时是生活,创作时是传承。欣逢盛世,传承千年的传统手工艺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劳动饱含创新意味,自然衍变,生机勃勃。重拾中国工匠精神,振兴传统手工技艺,不能仅仅去定一个基调,喊一个口号,更不能变成一句口头禅,我们必须在敬畏先祖,尊重历史,立足当代,放眼未来的前提之下,结合非遗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时刻不忘保护,有所为有所不为。对自己的传统手工艺品从文化内涵、使用价值、制作规范、品牌效应、文化附加值等多个理性角度进行科学重塑,让中国工匠精神活在当代,把非遗的价值恰到好处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服务大众。
注释:
1.宜家家居是一家瑞典公司,为居家用品零售企业,于全球多国拥有分店,贩售平整式包装的家具、配件、浴室和厨房用品宜家家居是开创以平实价格销售自行组装家具的领导品牌,目前是全球最大家具零售企业。宜家家居家具以其富有现代感且不寻常的设计而闻名。
2.(日语:無印良品/むじるしりょうひん Mujirushi Ryouhin)是一个由株式会社良品计划(日语:株式会社良品計画)所注册经营的日本品牌,名称“无印良品”直译作中文即为“没有印上品牌标志的好物品”。其产品类别涵盖广泛,但主要是以日常用品为主,如服饰、文具、食品、厨具等。产品注重纯朴、简洁、环保、以人为本等以产品品质导向理念。
徐艺乙:“恢复与重建我们的生活方式”,《中华手工》,2016年7月号,总第1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