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东 刘浩淼
摘 要:公私合营模式(PPP模式)的提出,给我国政府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搞活市场经济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本文选取我国1996年~2014年的数据,从总储备、一般政府最终消费支出、城市化水平、政府监管质量、法制化水平、人力资本积累六个方面探究我国PPP模式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市场需求、政府约束力及人力资本积累占主导地位,而法制化水平与政府监管质量对PPP项目模式决策的影响力则较弱。
关键词:PPP模式决策 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 政府约束力 人力资本积累
中图分类号:F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162-02
1 引言
2013年11月份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为缩小城乡差距,我国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积极性,从而加快推进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程项目。PPP融资的推进,可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实现政府为企业分担风险,将社会资本引向一批有现金流、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这不仅能解决政府资金缺口的问题,实现经济在短期内的稳定增长,为一国的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供给。
近年,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PPP项目迅速从概念走向实践。2015年4月,我国首个PPP综合信息平台正式运营,但目前平台仅统计了2013年至今的相关数据。由于数据来源有限,我国对于PPP项目的研究大多是对个案的分析,或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数据的获取,基本没有直接利用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文献。因此,本文适当参考已有的国际经验,对我国PPP项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对PPP模式决策造成影响的多方面因素及其相互关联。
2 研究设计与模型设立
2.1 变量定义
本文将PPP项目数作为因变量进行观测,将总储备(包括黄金,按现值美元计)作为自变量X1放入模型,总储备用于衡量政府实力。一般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作为自变量X2放入模型,用于衡量政府财政能力。城市化水平为自变量X3,以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群中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衡量,用于反映市场对于PPP模式的需求程度。自变量X4为政府监管质量,用于反映我国政策环境。自变量X5为法制化水平,反映我国组织机构质量。自变量X6为人力资本积累,以高等院校入学率衡量,反映整体教育水平和人才积累。另外,借鉴相关文献,将对外开放程度(X7)和资本开放度(X8)作为控制变量。
2.2 描述性统计
通过各年具体的PPP项目数来看,我国PPP项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缓慢发展的阶段。直到近两年,随着PPP模式被正式许可为一种政府项目的融资模式,我国PPP项目数才有了明显增长。另外,总储备指标(X1)和对外开放程度指标(X7)的方差也较大,表明数据变动也较大,这可能由于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着力于“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因此给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我国综合国力,主要体现在总储备指标上。而除了资本开放度(X8)外,反映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标准差/均值)都小于3,这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都不大。由于篇幅限制,不再赘述。
2.3 相关性分析
由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在显著性水平为0.01时,除了X4、X5三个变量与Y的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平远大于0.05之外,大部分自变量与因变量都表现出显著相关性。因此,我们认为这两个自变量(X4为政府监管质量,X5为法制化水平)与因变量的关系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本文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96年~2014年,正好处于PPP項目运作的低潮时期,几乎没有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出台,政府对该模式的项目的关注度及监管力度都相对较低,因此,政府行为及法律法规对PPP项目运作的约束力及影响力也相对较弱。除去变量X4、X5后,变量X1、X2、X3、X6、X7、X8与因变量Y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P值的绝对值均大于0.9,可以认为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这6个自变量与因变量密切相关。除变量X2与因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外,其余自变量与因变量均显著正相关。
2.4 模型设立
通过逐步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虽然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但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影响,而通过步进法建立的模型中所包含的自变量较少,与实际不符,因此采用多元曲线回归。进行多元曲线拟合后,可以得到模型中的一系列估算参数:b0=-177.341,b1=0.001,b2=-0.118,b3=0.068,b6=0.028,b7=0.002。曲线回归ANOVA显示,R2=0.987,说明此模型拟合效果很好。为了验证上述回归方程的稳健性,我们加入控制变量资本开放度(X8),对多元曲线回归模型再次进行参数估算,估算结果为:b0=-177.341,b1=0.001,b2=-0.122,b3=0.067,b6=0.028,b7=0.002。可见,加入控制变量后,原模型参数检验结果没有发生太大变动且该模型修正后的R2为0.987,拟合程度也较好,因此判断模型稳健。得到最终的多元曲线回归模型表达式:
Y=-177.341+0.001X13-0.118X23+0.068X33+0.028X63+0.002X73
3 回归分析
由上述模型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可以看到:(1)总储备(自变量X1)与PPP项目数(y)呈显著正相关,即我国总储备的增加,推动了PPP模式的发展。过去20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政府实力不断加强。政府总储备作为反映政府实力的指标之一,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表明政府总体财政收入稳定且运行态势良好,但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相比于在公共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国防、航空航天、新能源开发等新兴支柱性产业更需要得到政府方面的支持。因此,在政府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PPP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则为政府发展重心的转移提出了新的可能。也因此,随着总储备的增加,政府实力增强,政府更重视PPP项目的运作,支持国家尽快完成经济的转型升级。(2)一般政府消费支出(自变量X2)与PPP项目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政府可支出的预算越少,越倾向于采用PPP模式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从而缓解财政压力。一般政府消费支出由政府预算内的支出和预算外的支出所构成,其中预算内支出是主要成分。一般政府消费支出越大,意味着政府预算较为宽松,政府财政实力较强,有较为充足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而在政府预算较为紧缩的情况下,政府则更倾向于采用公私合营模式,来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从而得以将政府资源投入到更核心的领域。因此,一般政府消费支出的增加使得政府对PPP项目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3)城市化水平(自变量X3)与PPP项目数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PP模式的运用有效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一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市场需求的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民众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点也被逐渐抬高。即使政策上没有明确鼓励,但是市场一直以来对PPP项目都有着期许和探索。2013年末,PPP项目正式被纳入政府工作中后,市场上迅速掀起了一股热潮,PPP项目的投资和运作在近两年来呈“井喷”态势。(4)由人力资本积累(自变量X6)与PPP模式呈显著正相关可以看出,PPP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投融资方式,对专业人才和技术都存在较大需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上投入的比例不断增加,使得高等院校入学率稳步上升,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知识型人才,这也使得PPP模式在推行及运作方面更有保障。因此,充足且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也推动着我国PPP项目的发展。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中国PPP模式决策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随着国家整体综合国力的加强,政府的发展重心将逐渐转移到更具有生命力的支柱产业上。因此,政府在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采用PPP模式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 PPP模式的运用能在政府预算紧缩的情况下,有效缓解政府財政压力,使得政府资金集中投入到核心领域。(3)PPP模式的推行对于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有重要推动作用,而城市化建设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也将带动该模式的迅速发展,两者紧密相连,相互推动。(4)人力资本的积累程度是影响我国PPP模式决策的关键性因素。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1)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我国应充分运用PPP模式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整合政企双方的资源,使政府能将资金、人力和技术等资源集中的运用到核心产业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2)在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应该合理运用PPP模式,将财政压力转移给有实力的私人企业,同时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保障该项目顺利有效地进行。(3)要加快引进高质量、高素质人才,提高政府质量和专业水准,对该模式的运用进行实时监控和科学指导,加快PPP项目的落地率,保证项目后期的健康运行。(4)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PPP项目风险分担方式。我国PPP项目刚刚起步,仍处于探索阶段,但风险分担作为PPP项目的核心应在立法中着重体现。虽然近年来我国已逐步加快建立及完善相关规定,且积极搭建PPP综合信息平台,以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但仍然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因此,加快立法速度,对该模式的风险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政企双方的权与责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徐杰玲,韩士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难”的关键因素及对策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2] 简迎辉,包简.PPP模式内涵及其选择影响因素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
[3] 苗延亮.浅谈PPP项目的风险管理[J].铁道建筑技术,2010(12).
[4] 陈世金,刘浩.PPP模式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6(5).
[5] 叶晓甦,戚海沫.PPP项目合作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控制权视角[J].项目管理技术,2015(4).
[6] 刘巍.PPP项目模式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J].铁道建筑技术,2015(Z1).
[7] 孙桂祥,杜静.PPP模式下项目回报影响因素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2009(9).
[8] 胡一石,盛和太,刘婷,等.PPP项目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5(2).
[9] 孙红亮,赵月.基于顾客价值视角的PPP项目立项成功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