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月
摘 要: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是乳制品供应链节点上每个环节共同重视质量安全、共同致力于质量安全行为的结果。单纯的关注某一环节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乳制品加工企业在当前行业环境下,对于乳制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行为的控制具有可行性。核心企业采取科技创新和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策略,有助于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整体联动,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核心企业 乳制品 供应链 质量安全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07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更为关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2013年恒天然公司的肉毒杆菌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乳制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如何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消除消费者的安全担忧,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 研究文献综述
针对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多种策略,以期提高乳制品供應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总结其策略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
(1)技术应用角度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Regattieri等从监管和法律监督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分析,认为条形码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助于提高食品监管效率,提高在法律角度相关信息的提取效率,对于企业进行乳制品供应链的技术可追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张智勇等提出了基于RFID的乳制品供应链安全可追踪和溯源体系,认为这种追溯体系可从供应链的整体角度,从每一个环节提高质量安全,有利于降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风险。钟慧玲等在进行乳制品供应链整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中的奶牛养殖环节进行了分析,安全可追溯系统则着重强调了DHI系统、Alpro系统和ERP系统的追溯模式。
(2)基于不同理论的供应链激励和协调模型分析。刘俊华等在对乳制品供应链进行全产业链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并采取模糊测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绩效状况的综合评价,从而可以定位薄弱环节,为节点企业的质量控制提供方向指导。陈芳等从匹配理论角度出发研究乳制品供应链设计和成本优化,认为基于这一理论的研究有助于降低供应链的协调成本,提高其效率。胡军等从契约理论和博弈模型出发,基于线性需求函数,研究了收益分享等四种不同的契约安排是如何影响单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契约行为的。慕静等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利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等级评价体系,以此来增强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安全,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深入了解乳制品质量安全进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同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多是从孤立的环节、简单的模拟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对于一个行业的整体供应链的联动研究较少,对于一个策略一旦实施后在供应链的传导效应的研究重视不足。本文在此基础上,基于现实,从整体供应链联动的优化角度出发探讨了乳制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优化策略。
2 核心企业阐释
供应链是基于核心企业的功能链条,因此对于乳制品供应链的管理和研究,如果是整体供应链的角度,那么谁作为核心企业是必须要涉及和明确的问题。乳制品的供应链主要涉及奶牛的养殖环节,乳制品加工制造环节,以及零售环节。第一环节可能涉及奶站和奶业合作社,第三环节可能涉及批发环节。在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当前生态下,乳制品加工制造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与其他环节相比,他们的产业集中度较高。光明乳业自有规模牧场生鲜乳数量占比已达37.7%。在质量安全频发,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丧失的背景下,国内的奶制品制造企业有后向一体化的倾向。在互联网以及直销模式的影响下,国内的奶制品企业直销模式大行其道。乳制品加工企业对于提高质量安全具有较强的动机,对采取先进的策略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安全具有强大的实力。因此,乳制品加工企业作为乳制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3 科技创新策略
乳制品质量安全是整个供应链上的每个节点、每个企业或者个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是整个链条安全风险降低的结果。而供应链中众多的企业和个人关系的链接不是产权而是契约,其控制关系相对而言是微弱的,单靠道德的约束是不现实的。监督和管理以及奖惩机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容易出现漏洞,从而出现提高整体运营成本的结果。因此监督和管理是必须的,但要考虑降低整体成本,使整体效率提高。而科技创新在这方面就具有其他策略不可比拟的优势。乳制品加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可以解决质量安全的可追溯和可监控问题,而且能提高产品整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受益,从而形成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的良性循环。
光明乳业在强化配方研究的同时,关注科技创新对产业链管理的重要性。2017年启动实施《光明乳业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六年计划》,关注大数据应用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带来的效用,大力推广应用最新信息技术,整合各个业务模块系统,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追溯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更及时、更便捷的信息追溯渠道。伊利在全国所有奶源车辆安装了视频监控定位系统,保证全天候24小时在线管理。消费者还可通过扫描产品追溯码等方式,了解到该款产品的生产日期、批次、配料等基本信息,并且查看该产品的诚信评价、选购建议等附加信息。
4 战略合作策略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涉及的主体越少,那么风险越可控。乳制品加工企业通过精选供应商和渠道商,实现战略长期合作,就能使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最大程度的受益,从而减少控制和监督成本。在与供应商合作环节,可通过精选、严选供应商,合作改进养殖和产奶技术,进行相关培训等方式,提高奶源环节的集约化、规模化效应。在销售环节,可通过长期合作协议,约定多样化的利益分享机制,建立高效有针对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以推进双方的长期战略合作。
光明乳業自2015年底,连续两年发布了全产业链食品安全管理白皮书,强化“奶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合作和管理。伊利通过新型奶农培训“牛二代训练营”、“牧场合作伙伴发展学院”,培养奶农技术、运营、财务管理等综合能力,同时率先探索产业链金融模式,有效解决了奶农融资需求。目前,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在伊利奶源供应比例达到100%,居行业首位,产出的原奶各项指标在国内同行业全面领先。伊利突破了“点对点”国际合作形式,开创了“多点合力”的智慧集群,使中国乳业第一次做到集聚全球顶尖智慧。在美洲,主导实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在大洋洲,与新西兰林肯大学展开合作;在欧洲,依托欧洲研发中心聚焦中国母乳研究、食品安全等课题,最大程度的释放全球创新价值。
5 结语
乳制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是当今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乳制品加工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对于提高质量,降低安全风险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应作为核心企业采取科技创新、战略合作的策略切实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降低乳制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风险。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剖析以及进行数理的模型论证是未来研究关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Regattieri A,Gamberi M,Manzini R et al.Raceability of food products:General framework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J].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7,81(2).
[2] 张智勇,刘承,杨磊.基于RFID的乳制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控制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3).
[3] 钟慧玲,戚业宏,张冠湘,蔡文学.基于供应链的奶牛养殖环节信息追溯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18).
[4] 刘俊华,芦颖,李燕霞,长青,白宝光.基于模糊测度的乳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绩效评价与控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2).
[5] 陈芳,单而芳,郭传好.匹配理论下乳制品供应链网络设计与成本优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
[6] 胡军,张镓,芮明杰.线性需求条件下考虑质量控制的供应链协调契约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
[7] 慕静,贾文欣.食品供应链安全等级可拓评价模型及应用[J].科技管理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