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茳
摘 要:会计要素作为能够对会计经营成果和基本财务状况加以反映的单位,是会计理论中较为基础的构成元素。虽然不同国家结合本国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差异性的会计准则,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的会计目的基本上存在一致性,会计对象也相对统一,因此会计要素的总体内容也存在一致性。受到各国经济文化以及会计准则差异的影响,在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想对我国会计要素进行系统的把握,可以在对比分析中西方会计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探究西方会计要素对我国的启示,为我国会计要素的完善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中西方 会计要素 差异 启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2(a)-061-02
会计要素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会计对象最为基本的单位之一,也是会计准则中相對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内容,在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会计工作中,要想实现会计目标就应该对会计要素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因此在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日渐深入的社会背景下,对会计要素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并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深化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中外会计要素内容对比分析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经过系统研究对会计要素进行了相对全面的划分,提出会计理论中包含十大会计要素,分别包含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权益、利得、业主投资、损失、业主派得、综合收益,其中资产、负债和权益表示在某一特殊时刻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其余七项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能够对企业权益变动和资产负债等交易情况产生影响因素。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也对会计要素进行了研究,并且认为从整体上看应该将会计要素划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即能够对业绩和财务情况进行反映的要素,其中反映业绩的要素可以划分为两个组成部分,即收益和费用,反映财务状况的要素则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资产、权益和负债[1]。
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中也对会计准则和会计要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索,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首次以条文的形式明确提出了会计要素包含六个组成部分,即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以及所有者权益,而实质上我国会计要素虽然在表面上与国际会计要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会计要素的内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会计要素研究工作的全面性也得到了相应的凸显。
2 中西方会计要素的对比
对中西方会计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应该结合相应的内容进行全方位探索,严格的说,中西方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的异同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探索。
2.1 资产负债要素对比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资产负债表要素进行了适当划分,并具体分割为五个类别,即业主投资、业主派得、权益、资产和负债,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系统研究后则选择将资产负债表要素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资产、负债以及权益。我国对资产负债表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划分方式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也划分为三项,并且前两项资产和负债基本相同,第三项变为所有者权益[2]。从此处可以看出,我国资产负债表要素的设置趋同于国际,但是与美国却存在较大的差异,相较于我国,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设置的要素尝试增加了业主投资和派得两个部分,希望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权益信息,这一差异与美国市场环境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美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权益业务的数量也极其复杂和庞大,只有在会计要素中增加这两项内容才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2.2 利润要素的对比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利润表要素被划分为五个主要组成部分,基本为利得、营业收入、损失、费用和综合收益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划分与美国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划分过程中只将利润表要素分割为两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收益和费用。我国针对本国实际情况对利润表要素的划分与美国和国际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将利润表要素分割为三个组成部分,即收入、费用和利润[3]。这主要是由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基于本国实际需求单独设立了利得和损失要素,希望能够更为直观的反映出非正常营业收入和非正常支出,这与我国存在明显的不同,尽管我国在利润表要素研究中也尝试引入了非正常营业收入和支出概念,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并未将其单位设置为会计要素,并且我国与美国在利润表要素内涵定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利得和损失这两项内容作出了相对明确的规定,即可以根据情况将其直接计入到综合收益要素中,但是我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对这两项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划分,其中一类能够结合具体情况有选择性的直接计入到当期利润中,如罚款项目,但是另一类如赠予或者捐赠等形式则应该划入到所有者权益中。我国在会计理论研究中提出利润要素并不是实体概念,其主要可以划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和和净利润三种类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从广义上入手对收益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分为利得与营业收入都能够反映出经济利益的不断增加,因此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可以将二者合并为一个会计要素,即收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损失的界定也是如此,因此其认为没有必要针对利润会计要素设立相对独立的体系。
2.3 静态要素的对比
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中国会计要素的对比研究中,发现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内涵的界定基本上存在一致性,最为主要的区别在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使用的权益也包含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两方面内容,而国际和中国则只有权益本身要素,这是受到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所决定的,美国社会上的权益业务数量庞大复杂,因此对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这两项要素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
3 我国会计要素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中西方对比分析带来的启示
3.1 我国会计要素划分方式存在的缺陷
中国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对会计六要素的界定实质上与国际会计准则五要素的划分思路存在一致性,其差异性基本上能够概括为两点,即利润方面,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上则没有将利润独立出来,在国际上更为明确的将利得和收入划分为收益要素中,中国则更多的体现为收入要素[5]。此外西方会计要素中的费用要素包含损失和费用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一般只包含费用要素。对中西方会计要素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会计要素的划分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会计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一方面,会计要素中的利润存在独立性。在中国会计工作中,一直將“利润”作为会计的单独要素,但是这种做法存在较多的质疑,部分研究者认为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可以加强对利润概念的关注,而如果转换为综合净利则能够更好的对利润要素加以反映。也有部分研究者指出,如果不再将利润作为单独要素,在研究中则不会产生部分原则性的错误,因为在对收入和费用完成确认和计量后,自然会产生相应的利润,并且完成对利润的确认,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不将利润作为独立性的会计要素,一般就不会产生原则性弊端。针对这一点,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还应该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另一方面,费用要素问题。国际上在相关研究中对收益和费用问题的研究一直坚持使用宽口径的标准,而我国则一直坚持使用小口径,在国际会计准则研究工作中,并未单独设置总收益方面的要素,换言之,收益实质上是营业收入的象征,费用则不应该包含损失部分,从这一研究视角看,利得和损失产生的经济活动则会被排除在五大会计要素的研究外,因此可以将利得和损失归入到利润要素中,从而形成小口径会计工作准则。这种对会计要素进行划分的方式能够实现对“利得”、“损失”经济事项遗漏的有效规避[6]。
3.2 中西方会计要素对比对我国会计要素的启示
概括性的进行分析,会计要素要想充分满足审计工作的要求,一个最为重要的点就是应该保证会计要素划分工作的准确性和逻辑性方面的通畅性,保证基于会计要素的合理划分经济活动能够高速、稳定的运行。现阶段我国会计体系在费用和收入方面还尚未作出较为完善的定义,如果划分利得和损失等要素,则会在实际开展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造成利润与收入、费用的差额无法平等,这必然会造成连带的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被打破,甚至会致使会计要素的内容无法为投资收益营业收入和一些广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参照依据。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进行分析,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工作提出应该适当的考虑取消利润要素,具体原因如下:根据会计等式“利润=收入-费用”,我国从广义上对利润要素进行限定,而收入和费用作为相对狭义的概念,概念限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完善性,造成了三个概念无法合理的解释经济交易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利润作为所有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产生的要求权,而所能够实现的利润则是净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会计准则中将所有者的权益和利润要素作为同等的概念进行研究不够科学,实际上两者之间存在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7]。在会计要素划分中,收入和费用与所有者权益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收入的增加会促使所有者权益增加,而费用的减少也会对所有者权益产生不良影响。此外,由于利润是将收入去除费用后的结果,所以在企业中为了能够有效控制人为操纵利润问题的出现,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突出反映有关利得和损失的科目,对权益问题进行全方位处理,切实增强我国会计要素划分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我国经济建设工作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
4 结语
基于上述对中西方会计要素的对比研究能够对会计要素研究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并对我国会计要素研究发展情况形成相对全面的把握,对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产生着相应的积极影响。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的社会背景下,对会计要素研究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进行不断的深入和拓展,从而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工作做出正确的指引。
参考文献
[1] 王俊敏,沈菊琴.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述评及启示[J].学海,2015(3).
[2] 巩晓文,郑权.中西方政府会计核算模式比较[J].新经济, 2016(11).
[3] 周晓敏.关于中西方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比较研究[J].现代商业,2014(24).
[4] 徐慧,任卓.中西方财务会计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剖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5] 刘颖,陈良华,朱兆珍,等.中西方环境会计问题研究的比较、透视与展望[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6] 高飞.浅析中西方平等思想的形成与差异[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13(3).
[7] 乐瑾,张白杨.中西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