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园路的设计

2017-07-11 09:18孙勇
现代园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

孙勇

摘要:从园路构成、设计原则和园路典型结构方面分析了居住区园路的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园路;设计原则;典型结构

1居住区园路构成

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园路一般分为车行道与人行道。在设计居住区园路时,综合考虑路面材料、植物配置景观、景石、休闲座椅、园灯、路牙等,以赋予园路景观美的形式和多种使用功能。

1.1园路宽度

居住区内各类道路宽度:(1)机动车单车道宽3~3.5m,双车道宽6~6.5m。(2)人行道位于车行道两侧时,其最小宽度为1m。(3)游步道供居民散步休息之用,应满足两人行走为宜,路宽在2m以内。

1.2园路线型

园路线型应从居住区总体规划考虑,形式有规整的直线、折线型、自然曲线型等。特别要处理好交叉、转弯、折线、尽端等节点部位,保证交通顺畅通行。

2居住区园路设计原则

(1)有利于居住区的总体规划布局。综合考虑各种建筑、设施的布置要求,有利于建筑有良好的采光、通风、卫生条件,有利于工程设施的合理布置,还要满足用地的经济性需要,构筑安全、方便、丰富、整体的交通、空间和景观网络。(2)营造人性化的园路空间。居住区园路也是居民日常休闲、锻炼、邻里交往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具备居民日常生活、活动休闲等各种功能,促进社区精神文明的建设。(3)分级明确,顺而不穿,通而不畅,保证区内的交通安全、环境安静和空间领域的相对完整性。区内园路常分为4级: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和步行路。不同级的道路分属于相应的空间领域,应尽量设计成曲折性线型以降低车速,达到安全、安静的目的。

3园路的典型结构

3.1按面层材料划分

园路可分为整体路面、块状路面及碎料路面3种。整体路面有现浇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整体路面平整、耐压、耐磨,多使用于通行车辆、人流集中的主路。块料路面指各种天然石块、陶瓷砖、透水砖及预制混凝土块料路面。其图案纹样色彩丰富、坚固、平稳,便于行走,适用于游步道、广场及停车场等。碎料路面用各种石片、卵石、下脚料等拼砌而成,主要用于小径。

3.2按结构形式划分

3.2.1面层。路面最上面的一层,它直接承受人流、车流和大气因素的作用,因此,面层要求坚固、平稳、耐磨、防滑且便于清扫、美观。

3.2.2基层。在土基之上,是面层结构中的主要承重部分。

3.2.3结合层。在采用块料铺筑面层时,面层与基层之间设有结合层,多采用3~5cm厚的水泥砂浆。

3.2.4路基。路面的基础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条件,要求开挖后多次充分夯实,并有一定的厚度。

3.2.5路牙。分为立道牙和平道牙2种,安装在路面两侧,保护路面并便于排水。

3.3园路常见结构

3.3.1透水性路面路。由上到下层分别是透水砖、水泥砂浆、级配砂砾、粗中砂、素土夯实。

3.3.2预制混凝土方砖路。分别是混凝土方砖、粗砂灰土、素土夯实。

3.3.3卵石路。分層是混凝土栽卵石、混合砂浆、三合土和素土夯实。

3.3.4石板嵌草路。由厚石板、沙和素土夯实,石缝种草构成。

3.3.5现浇水泥混凝土路。由混凝土、碎石、素土夯实构成。

3.3.6艺术压膜路面路。近年来,由于艺术压膜路面装饰性强、美观、强度高、维护方便、安全性好,应用愈加广泛。它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础上,添撒彩色强化剂、彩色养护剂等,再用选定好的模具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印,可达到多种天然石料、木料的质感。

3.3.7沥青路。分层是柏油、碎石、砖渣、素土夯实。

3.3.8步石路。分层是大块毛石、基石或水泥混凝土板、素土夯实。

3.3.9木结构路。宜用耐湿防腐的木材,下面先排列枕木,再将路面用木板架设,固定在枕木上面。

3.3.10塑胶路面。在水泥地面基础上,分别铺设底胶、面胶及防滑胶粒。

3.3.11其它材料。包括各种金属、玻璃、合成橡胶等新材料的应用。

在我国居住区建设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居住区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路面及场地,愈加受到关注。它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满足交通要求,而且还是住区居民活动的载体,满足日常性运动、交往、休憩需求。路面铺筑的形式、新材料应用及图案、色彩都非常丰富,极大增强了地面景观效果。因此,应高度重视居住区园路设计,建造出既符合居民各种使用功能需求,又在景观效果上满足精神需求的园路系统。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
开放空间格局下图书馆导视系统的设计与思考
谈舞台灯光的设计原则
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环境的MOOC微课程研究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