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瑶
[提要] 关注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就业保障是政府部门与社会群体的共同责任,加强职业教育PPP模式建设将提高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就业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首先,分析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提出职业教育是影响未来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选取2005~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回归分析得出职业教育PPP模式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保障留守青少年就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提出PPP模式在我国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中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青少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障;职业教育;PPP模式
基金项目:江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保障的PPP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610295056)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7日
一、引言
与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不同,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界定在年龄上增加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本文中的农村留守青少年特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没有条件随父母进入城市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14~18周岁的青少年。这部分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年龄段已经超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面临着接受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或直接就业的选择。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选择:一部分直接转化为农村劳动力;另一部分继续接受职业教育而进入城市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青少年数量逐年上升,就业保障问题日益引发社会的关注。
为了适应我国城镇化的市场需要,农村青少年劳动力必须经过专业职业技能培训才能就业,所以一个健全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未来的就业保障至关重要。我国对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国家用于就业保障的资金不足以满足所有层次的需求。公共私营合作的PPP模式是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方式,通过PPP模式可以适当地引入社会资本,拓宽国家就业保障的融资渠道。PPP模式下对农村留守青少年职业教育的研究能使就业保障问题得到重视,促进农村留守青少年劳动力转移,推动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农村留守青少年现状
(一)农村留守青少年人数增加速度迅猛。根据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披露,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有农村留守儿童人数为6,102.55万,占全体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的2,443万留守儿童数量相比,仅仅十年就增加了1.5倍。从留守儿童成长为留守青少年,几乎是每一个留守青少年的必由之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这部分人口仍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二)农村留守青少年未来就业现状堪忧。根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披露,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增长1.5%。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比上年增加374万人,增长3.4%;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0.3%。当下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其中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可见,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未来就业竞争压力十分巨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缺乏保障。
(三)农村留守青少年的犯罪率高居不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邵文虹披露,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抽样调查显示,只有36.3%的未成年罪犯在入监之前能够同亲生父母长期生活。未成年人犯罪多发生在留守青少年群体中,并且近70%的未成年人罪犯所走的就是一条由学生变为流生,再由流生沦为罪犯的道路。
三、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与国外经验借鉴
(一)农村青少年职业教育中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目前,我国的农村青少年所受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呈现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以整体效率低下为特征的政府办学,另一种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民间办学,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虽然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出现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态,但是在校政企合作方面仍不够完善。有活力的PPP模式管理体制有利于职业教育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拓宽基建融资渠道,保障学校日常运营。因此,为了改善我国职业教育学校以政府办学为主的局面,一个重要改革就是增加学校办学自主权,使得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办学特点的职业教育领域更贴近市场需求。通过PPP模式适当地引入社会资本,在兼顾教育公平的基础上从供给侧角度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二)PPP模式在国外教育領域的实践经验。根据国外经验,教育领域PPP模式的关键是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方式,共同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PPP模式的应用为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多样性提供了可能。英国“私人融资计划”(Private Fiance Initiatives,简称PFI),即利用签订长期特许融资租赁协议的方式从私人企业中获取公共设施和服务,私人企业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运营,这项计划极大地降低了英国学校的融资成本。澳大利亚的一些学校由私营企业融资建设学校的基础设施,提供系统维护、设备升级等非核心服务,而政府部门保留核心服务的公私合作模式。
除此之外,国外教育领域也有针对于类似国内留守青少年失学状况的PPP模式实践经验。在美国,教育慈善行动已成为常见的教育PPP模式之一。像布罗德教育基金会这样的私人慈善机构,通过向教育机构提供捐款资助,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帮助。再如,印度的巴尔蒂基金会(简称SCF)每年捐助约5,000万美元,帮助贫困的农村地区创办非营利性私立学校。巴基斯坦也成立了许多慈善组织,旨在扩大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机会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四、PPP模式下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实证分析
(一)文献研究。目前,国内已经有学者对职业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李敏(2015)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视角分析了苏北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苏北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强化“三个保障”、推进“四项建设”、实施“五个统筹”、把握“三个重点”、扩大“试点”规模、加快“四个转变”。唐瑾(2014)针对“后危机时期”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贡献机理,从制度创新、具体措施两个层面探讨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二)数据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指农村劳动力逐渐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衡量采用非农产业农民就业人数指标,职业教育规模由职业学校的数量和每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来表示。此外,本文还引入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这个指标代表PPP模式的参与程度,用来论证私人部门与政府部门共同投資职业教育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是全国200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文中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和就业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职业教育规模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私人部门投资比重的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三)实证研究。多元回归模型是对一个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因果关系的研究。利用Eviews9.0软件,本文对多元回归模型基本形式进行多次调试,最终得出如表1所示的多元回归模型,合理地解释了各个变量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在多元回归模型中,L表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万人),S表示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所),Q表示每所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人/所),P表示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的比重(百分比)。(表1)
得到的多元回归模型的估计式为:
lnL=10.06964+0.0000306S+59.06931/Q+0.005971lnP
s=(0.032080)(0.0000309)(6.929749)(0.002392)
t=(313.8893)(9.9110460)(8.524018)(2.495843)
R2=0.993980 Ajusted R2=0.990970
Dw=1.540205 F=330.2082
(四)模型检验。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S和lnL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为0.0000306和0.005971,均大于零,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和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同方向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职业教育学校每增加一所,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0.00306%;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0.00597%。
回归方程的标准误差的评价:S.E=0.006439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实际观测点与其估计值(对数形式)的平均误差为0.006439。
拟合优度检验:Ajusted R2=0.990970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为99.0970%,即职业教育学校数量、每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和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三个变量对农村劳动力的解释能力为99.0970%,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相当好。
回归模型的总体显著性检验:从全部因素的共同影响来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F=330.2082>Fα(k,n-k-1)=Fα(3,6)=4.76,可以说明职业教育学校数量、每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和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这从P=0.000000可以明显地看出,回归模型是相当显著的。
单个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t(C)=313.8893>t0.025(6)=2.4469,t(S)=9.9110460>t0.025(6)=2.4469,t(1/Q)=8.524018>t0.025(6)=2.4469,t(lnP)=2.495843>t0.025(6)=2.4469,说明职业教育学校数量、每所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和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三个变量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别显著。这从他们的P值为0.0000、0.0001、0.0001和0.0468也可以看出回归系数显著不为零。
(五)结果分析。经过模型检验,可以得出这个多元回归模型是合理的。据此,本文对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和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同方向变动。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职业教育学校每增加一所,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0.00306%;私人部门投资在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增加0.00597%。但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人数随着每所职业教育学校人数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当一所职业教育学校的教学资源一定时,随着每所职业教育学校人数的增加,每个人享受的教育资源就会减少,学生的专业素质降低,就业竞争力不足,从而劳动力转移人数减少。因此,通过增加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和私人部门对职业教育学校的投资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教育PPP模式能够拓宽职业教育领域的融资渠道,是实现职业教育学校扩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转移的最佳途径。
五、促进农村留守青少年劳动力转移的PPP模式
(一)深化社会领域供给侧改革,增加职业教育供给维度。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倒逼着社会领域供给侧的改革,职业教育PPP模式正是沿着“先经济领域后社会领域”一般建设路径推进的,将在社会领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职业教育的PPP模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在于适当地引入私人供给渠道,多方位地增加职业教育供给维度,政府与私人部门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基于此,本文针对供给侧角度设计出职业教育供给PPP模式,如图1所示。第一种是职业教育供给的外包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指双方在职业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专业培训、实践实训等项目上签订合同,通过模块化或者整体性的外包将项目托付给私人部门经营;第二种是职业教育供给的特许经营模式。该模式主要指的是双方签订合同,政府部门授予私人部门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在规定期限内,私人部门可以依法建立职业教育学校并获得投资回报,期限结束后可以有偿或无偿转让给政府。这种模式分为两大类:TOT指的是政府创办职业教育学校,授予私人部门经营权,最后由私人部门移交给政府,BOT指的是私人部门创办职业教育学校,经营一段时间转交给政府;第三种是职业教育供给的私有化模式。该模式主要指的是双方通过签订合同,政府将创办完成的职业教育学校移交给私人部门,并对其经营施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和监督。
(二)推动校企双主体合作进程,培养市场需求导向人才。近年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农村留守青少年职业教育PPP模式必须确立政府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这需要企业从职业教育学校的参与者向学校的管理者转变,可以借鉴德国“双元制”与美国“合作教育制”的优秀经验。在PPP模式下,职业教育学校拥有强大的企业后盾,可以紧紧围绕市场需要,实现产教一体化。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职业教育的形式更加丰富,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将企业直接引入学校,在学校里开办实训基地与对接工厂,围绕專业培养跟进校办产业,实现“以教促产、以产养教”的办学模式,对口输出农村青年劳动力;第二种是校企建立订单培养计划,企业通过提供必要的实训项目运营经费、专业的生产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能培训师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根据企业所需劳动力订单进行专项培养和定向输出,并承诺优先录取从学校毕业的农村留守青少年。作为劳动力市场上需求方的主体,企业对于劳动力需求的把握将会为留守青少年职业教育PPP模式指明劳动力转化方向,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因此,在农村留守青少年的职业教育PPP模式中,推动职业院校与私人企业的深入合作,定向培养市场需求导向性人才,有利于打破对留守青少年不利的就业市场。
(三)关注留守青少年职业发展,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农村留守青少年并没有很好的认知,大多数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盲流。现代的农村留守青少年职业教育PPP模式需要关注的不仅是职业技能的培训,更要激发他们对于职业发展规划的思考,引导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提升自我价值。目前,社会非营利组织在教育、医疗、社工等社会的公益性事业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弥补了政府部门、私人部门以及市场规范的不足与缺陷,满足人们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需要。目前,许多国家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都采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发挥非营利组织在募集资金、动员全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在市场不愿意做、政府做不好的公共服务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农村留守青少年职业教育PPP模式中,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自愿合作的方式介入到职业教育领域,具体可以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是非营利组织基于自己对于中国当下农村留守青少年情况的了解,通过公众资金募集的方式,资助因经济问题而放弃接受职业教育的留守青少年,通过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的服务促使留守青少年意识到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第二种是非营利组织在募集社会资金的过程中,主动与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接洽,充当校企合作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的开展,为留守青少年职业发展提供保障。
六、结论
本文通过现状分析、实证研究、策略创新三个方面,得出职业教育PPP模式将会对农村留守青少年的未来就业保障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建议在发展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PPP模式的同时,需要深化社会领域供给侧改革,增加职业教育供给维度;推动校企双主体合作进程,培养市场需求导向人才;关注留守青少年职业发展,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PPP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这需要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在当前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发挥效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建立起高质量、高效率的农村留守青少年就业保障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辜胜阻,易善策,李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1.9.
[2]苏晋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社会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7.
[3]周丽婷.构建农村留守青少年分层分类教育管理体系[N].中国妇女报,2016.3.13.
[4]赖桂玉.PPP模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5.
[5]闫志利,邵会婷,张帅.职业教育PPP模式:域外经验与我国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6.7.
[6]李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视域下的苏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9.
[7]熊惠平.高等职业教育PPP模式的内涵、特征和产权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