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思考

2017-07-11 09:32程志国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经费科研审计

程志国

[提要] 随着国家反腐败工作的深入,高校科研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出现的频率及其危害程度都将降低,合规性审计的价值变小,今天的高校已经进入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让高校审计部门面临着转型与发展的压力。本文结合新情况,对科研经费审计转型及之后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进行思考,提出完善科研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审计专家库和实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2日

科研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它在高校乃至国家创新事业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科研经费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财力支持,资金的投入、管理及使用情况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效的监管是科研经费正确使用的保障,其中审计担当着独特的角色。

一、高校科研经费审计面临的新问题

当前国家反腐败工作正在走向深入,可以预期,不久的将来违纪违规问题出现的频率及其危害程度都会进一步降低,合规性审查的价值随之变小,单一的财务收支审计将不可持续,但早期财务收支审计暴露出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案件多发本身就说明以往的内部控制并不奏效,对经济业务真实性的形式审查虽容易取得成效,但实质性审查却难以实施,科研业务相关性不好判断、效益情况尚未触及等等,下一步科研经费怎么审、审什么、审计胜任能力问题该如何解决等都将摆上桌面。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思路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4年将内部审计目标定位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方面,实际上是反映了审计环境的客观要求。今天的高校已经进入了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有两大难题浮出水面:一是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内涵发展的重要手段;二是如何增加办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学校规模扩大后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依赖教育资源的支撑,资源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审计部门应该适应高校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加快推进审计工作的转型与发展,启动对科研经费的内部控制审计和绩效审计。

(一)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COSO报告中的监控本就是为组织内部风险管理设计的自检功能,是为了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但监控活动的执行者都是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人员,他们虽然熟悉自己的岗位,却对内部控制知之较少,加之每天面对重复的劳动,容易熟视无睹。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进行审查的独立性相对更高,它能跳出科研业务展开监督,从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到促进问题整改都比较超脱,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可以作为监控活动的必要补充。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审计属于专项审计,应坚持风险导向,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通过审查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查找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及薄弱环节。

1、内部环境。重点关注学校科研组织架构是否符合控制需要;部门、院(系)、课题组的职责分工是否明确;各项科研业务流程是否清晰;相关人员精神面貌是否积极向上,业务素质是否具备内部控制胜任能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是否建立;宽松和谐的学术环境,诚实守信、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是否形成,等等。

2、风险评估。重点关注可行性论证、经费预决算、设备和大宗物资采购、大额资金划转、合同签订等重大业务事项的主要风险点是否清楚;是否建立了科研经费管理风险评估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风险评价,动态调整风险目录,并根据风险承受度,合理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无风险预警机制,执行效果如何等。

3、控制活动。重点关注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经费支出报销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设备物资采购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科研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和分析考核等控制措施的建立及执行情况等。

4、信息与沟通。重点关注科研信息系统的建立及运行情况、信息收集与传递情况、科研信息公开情况等。

5、内部监督。重点关注是否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符合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是否有效;监管机构的运行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被检查对象是否根据检查结果对发现的不足和缺陷及时进行改进等。

(二)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绩效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对本组织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审查与评价。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对象是科研管理活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的科研管理活动,实施主体是学校及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负责科研机构设置、业务流程、目标设定、计划、决策、指挥、协调、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等;二是院(系)层面科研管理活动,实施主体是院(系)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学校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本单位科研目标设定、计划、决策、指挥、协调,监督本单位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等;三是课题组层面的科研管理活动,实施主体是科研工作人员,负责执行学校及院(系)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本项目的研究目标、设备物资采购计划,协调课题组内外相关方面的关系,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承担直接责任。科研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是指科研经费使用是否节约,有无花钱大手大脚、损失浪费等情况。科研管理活动的效率性,是指科研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通过分析比较两者之间关系来判断效率的高低。科研管理活动的效果性是指科研目标的实现程度。

科研经费绩效审计同样属于专项审计,应首先审查和评价有关科研管理活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目的是判断被审材料的可信赖程度;其次是审查和评价有关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的健全性及其有效性,以便确定下一步审计的重点;最后是对具体业务活动的审查。审计可以分学校、院(系)和课题组依次推进。学校层面重点关注科研目标设定是否符合国家科研政策;体制机制是否有利于调动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机构设置和业务流程是否高效;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是否有效,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院(系)层面重点关注学校规章制度在该单位的执行情况、科研经费监管职责的履行情况、院(系)科研目标是否与学校的科研目标相统一、是否重视并定期研究科研工作等等。课题组层面重点关注学校及院(系)規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与科研业务的相关情况,经费预决算的编制情况,设备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情况,设备购置及利用情况,科研耗材的管理使用情况等。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建议

(一)完善科研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完成高校科研任务的关键在科研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可以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等多种手段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解决以往激励不足、科研人员劳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的矛盾,进而实现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目的。约束机制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学校可以逐步推进,首先完善岗位责任制,分清责任主体,明确职责权限,尤其加大院(系)和课题组的监管责任,让内行和知情人发挥更大地作用,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其次是建立科研人员诚信档案,对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将守信情况与科研项目申报、职称任期考核挂起钩来;再次是以贯彻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契机,梳理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科研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二)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和审计专家库。评价指标是绩效审计的关键,是判断效益高低的准绳,建立绩效评价指标库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基础性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遵循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综合科研成果、科研奖项、人才培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分层分类建设入库。层次可以围绕课题目标、院(系)目标和学校目标来设计,类型可以围绕科研项目类型来设计,项目分类要尽可能细一些,避免“一刀切”带来的困境。由于科研项目涉及领域十分广泛,在仅靠内部审计人员难以承担的情况下,利用外部专家服务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专家库建设能为审计部门提供宝贵的人力资源支持。

(三)实行科研项目全成本核算。受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的限制,高校未对科研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由此带来三个方面弊端:一是經费开支随意性大,没有成本的刚性约束,课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不强,损失浪费现象普遍;二是难以对科研项目经费的效益情况做出评价;三是科研成本与教学成本混淆不清,科研挤占教学资源现象比较严重。新修订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高校会计制度已经预留了空间,如果高校借此推动科研项目的全成本核算,将会对科研经费审计乃至科研管理工作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22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审计.2013.

[2]马尚敏,李卫中.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审计重点研究——基于COSO内部控制框架[J].中国内部审计,2015.11.

[3]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2202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绩效审计.2013.

[4]董再英.从管理审计的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J].高校财务,2016.4.

[5]毛中健.高校科研经费绩效审计的评价难点[J].金融经济,2015.12.

猜你喜欢
经费科研审计
继续推进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
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访工作的思考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