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自由·民主

2017-07-11 23:10张晶鑫
世界文化 2017年7期
关键词:尼尔师生学校

张晶鑫

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曾说过:“这世上,时光会改变太多东西,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只要你相信,就永远不会改变。”距英国伦敦约一百英里的东萨佛郡里斯敦村有一所小型私立寄宿学校——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音译:萨默希尔学校),它于1921年由亚历山大·萨瑟兰·尼尔(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1883—1973)创办。起初,其占地、规模和师资皆不引人注目,甚至村里连一个通向此地的路标都没有,可它却凭借其独树一帜的办学理念渐渐吸引了各个国度、各种肤色的儿童前来求学,名极一时,被赋予“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等美誉。更为可贵的是,它历经百年沧桑,却依旧焕发着勃勃生机,至今仍走在世界教育之前沿。

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出生于笃信加尔文教的苏格兰安格斯富法的一个小乡村,其父母子女众多,尼尔于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生活的艰辛,家教的严苛,对原罪的恐惧令其变成人们眼中胆小孤僻的问题学生,但自由主义的种子也在小尼尔心里扎了根,于人文气息浓郁的爱丁堡大学求学期间,他一度受伤的心灵慢慢痊愈。在反思自己童年遭遇的基础上,尼尔通过一系列实践与创作,渐渐萌发了独具一格的教育理念,1921年他创立夏山学校,以此作为其践行自由主义教育的实验田,1960年他又凭借几十年的办学经验撰写了《夏山学校——教养儿童的激进方法》(Summerhill:A Radical Approach to Child-Rearing)一书,霎时在全球掀起一阵“夏山旋风”。

英格兰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再加之其素来对民间教学少有干预,故而作为私立寄宿学校的夏山学校于教学理念上充分彰显了校长尼尔对教育的解读。扼要来说,该校的教育核心离不开情感、自由和民主六个字。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起,人类就对理性主义异常推崇,这种传统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曾令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然而,在现代教育中,由于人们对理性主义过度重视,学生的天性和各种权益时常遭到忽视和剥夺。尼尔推崇18世纪法国作家卢梭于小说《爱弥儿》中所彰显的“自然人”教育理念,反复强调:“我宁可培养出一位快乐的清道夫,也不愿造就一位神经不正常的学者。”为此,他主张学生应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让其热爱生活、重视自己、尊重他人、乐观向上,故而他将夏山学校的校训定为“快乐、诚恳、均衡、合群”。

在入学时,夏山学校不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任何形式与内容的考核,其标新立异的办学理念决定了该校生源的特殊性。起初进入夏山学校的孩子多是家长无法管教的问题学生,这使得尼尔的教育之旅荆棘重重。办学伊始,一个名叫玛努的13岁女孩儿入学后将尼尔视作眼中钉,屡次公开指斥其不配当校长,短短半年便将校园搞得乌烟瘴气,尼尔最终被迫将其送回父母身边。临别时,尼尔才获悉女孩儿在第一天来学校做匣子时自己曾言称其钉子用得太多,让玛努感觉他与其他老师别无二致,都有管人的“癖好”。

遭此失败后,尼尔经一番斟酌,决定反其道而行,他在接触这类孩子之初,非但不对其出格行为加以制止和管束,反而于短时间内允许并鼓励他们的行为。曾经有一名新入学的孩子频频往刚漆好的门上扔泥巴,尼尔见此不予阻止,忙停下手中工作与之一同“搞破坏”,很快,这个孩子主动停止了其荒唐行为。尼尔以这种看似荒诞的做法告诉孩子,大人绝非权威。他曾说过,一个不幸福的家庭很大程度上源于父母的横行霸道。母亲严惩打破杯盘的孩子,却对醉酒后弄碎瓷器的父亲报以微笑,孩子长期身处这种不平等的境遇,心理是无法得到正常发展的。因此,面对问题学生,与其严词指斥,倒不如暂且支持放任,孩子一旦将内心积蓄的不忿加以释放,意识到自己沐浴在自由空气之下,对权威的恐惧和憎恨渐渐消失,自然不会再在挑衅权威的叛逆活动中寻求快感,并开始理智地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萌生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践行夏山学校的精神,除上述方法外,尼尔鼓励学校所有教职员用爱心、真诚与尊重去教育和感化学生,化解其心中的困惑与愤懑,并指出:“儿童天生是诚实的,只要他们被容许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便会敞开心灵与情感去对待别人,儿童从不会畏惧去爱别人。” 他主张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惩罚,去除各项繁文缛节和训示,师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数十年来,尼尔带领全校教工时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注和赞许,既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也培养了学生的理想与兴趣。起初家长将夏山学校当成一所疗养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问题学生送进去,不曾想经过几个月或几年的雕琢,许多孩子的“病症”竟逐渐减轻,而且相当一部分孩子在这种看似非正规的教育中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当然,尼尔所强调的情感教育绝非无底线的纵容。有一次,面对一个男孩儿踢办公室的门这种粗鲁无礼的行为,尼尔义正词严地对其给予批评,并为之灌输师生间互相尊重的重要性。另有一次,尼尔面对一个因偷窃而被开除,继而转入夏山学校的14岁男孩兒,不厌其烦地多次与之单独谈话,以抽丝剥茧、侧面熏陶的方式逐渐揭露了其撒谎、偷窃等恶习之危害性,同时也消除了其对老师的恐惧感和戒备心,让男孩儿逐渐融入到集体之中。

倡导自由教育,促进个性发展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功利主义于各行各业乃至教育界慢慢抬头,许多父母望子成龙,不惜拔苗助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注重结果,忽略过程;注重孩子成绩,忽略其基本生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格的养成,剥夺了其思考探索的权力和享受生命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大环境,尼尔独树一帜,强调让学校适应学生,而非让学生适应学校。他认为孩子天性聪明,唯有不给其过多约束,他们才会对学习充满兴趣,对人生充满希望,令自己的潜能在实践与挑战中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本着让学生按照其本性自由成长的宗旨,夏山学校放弃约束与管制,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仅仅在旁观察,从不干涉。

夏山学校的学习气氛轻松活跃,学生能随意选择上课或不上课,他们每天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就连宿舍也不必接受检查。在时间安排上,尼尔尽可能使校园生活丰富多样,以满足各年龄、各层次学生的需求。通常,整理完内务后,上午是孩子的学习时间,分大小班教学,下午则是自由活动时间,16点孩子可以去喝下午茶,到了17点再次进行分班教学,小班听故事,中班在美术室练习绘画,大班学习制陶等生活技能。该校不仅白天的安排多样有序,晚上的活动也多姿多彩,星期一、星期四學校会安排精彩的电影,星期二尼尔校长亲自给学生讲心理学知识,星期三是舞蹈之夜,星期五师生群策群力,排练话剧,于每星期日晚上演他们自己的作品,星期六则是师生共同期待的自治会,学校中的许多重要决策将于此时商讨并执行。

在这片自由的天空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锤炼了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格和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许多家长眼中的问题学生在此茁壮成长,逐渐蜕变成社会中有用的人才,汤姆便是其中很好的一例,他5岁被送进夏山学校,17岁离开,其间从未上过一节课,绝大多数时间都将自己关在手工房里津津有味地做手工,父母为此担心不已,可悄然无声间,他自己学会了读书和算术,长大后在照相馆找到了工作,被那里的老板称赞为最优秀的员工。

在英国,几乎每个学校在学期末都会组织家长来观看学生上演的戏剧,夏山学校也不例外,只是该校上演剧目的数量更多,且从不像其他学校那样选用经典名著,由教师指导,几乎每部作品都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除非剧本供不应求,教师绝不能参与剧本编写。曾有一次尼尔因时间仓促,套用一部小说的情节当主线,当剧目上演时,学生们齐声高喊:“抄袭,骗子!”夏山学校坚持上演学生的原创剧目,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和创新能力,多年来该校不仅由学生亲自写剧本,连服饰、道具和舞台设计也是学生设计制作的,从不假手于教师。

相比于热衷分数的大多数学校,夏山学校对道德的锤炼尤为看重。该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展权和学习权,但这种自由又非没有底线。首先,自由是建立在师生、生生间互相尊重,各自坚守责任前提下的,如若某人为了追求自由而影响他人的学习和生活或者威胁到他人的利益和安全,将会受到惩罚,惩罚结果由学校自治会裁定。曾有三个女孩儿在晚上嬉戏打闹,搅得周遭无法入眠,自治会裁定三人在一个星期内每天都必须比前一天早睡一个小时;另有两个男孩儿喜欢用苹果扔别人,被要求两天中不能吃苹果以外的其他食物。在夏山学校中,从未有一个孩子遭遇过严厉的惩处,他们得到的处理均与之犯的错误相当,其目的是让其通过自省做到将心比心。其次,自由是建立在自律基础上的。学生可以不去听课,可他们一旦决定去听课,就必须坚持下来,旷课不得超过三次,否则会失去聆听此门课程的机会。因此,在夏山学校学生的生活是自由的,但这种自由是责任和自律的高度结合,如此不仅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其感兴趣的课程,又可引导其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从而锤炼其生存能力。

施行民主教育,师生互敬互助

建校以来,尼尔一直坚信一所进步的学校必须将自由与自治高度结合,基于这一观点,他奉行民主化教育,努力让教师从过往权威式的角色中走出来,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该校的民主化教育之所以能顺利施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自治会的建立。

所谓学校自治会由该校的校长、教职工、学生以及想参加这项活动的校外人士组成,主席通常由年长的学生担任,连任不得超过两届,该会每周举行一次,时间定于周六晚上七点到八点三十分,讨论的问题大多富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会议分为宣读报告、讨论建议和投票决议三个环节,会上所有人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和表决权,即便身为校长的尼尔也不例外。有一次尼尔建议取消禁止17岁以下学生吸烟的提议因遭大多数人反对而被否决,可随后一名16岁的学生建议取消禁止12岁以下学生吸烟的提议却得到了通过。学校创办自治会的目的不仅是让校园中充满民主氛围,更是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校园中曾有四名学生把家里寄来的物品公开拍卖,违反了自治会的规定,被给予一周内晚上八点后不得走出宿舍的处罚,在此期间尼尔曾“鼓动”他们外出观看电影,结果遭到其断然拒绝。事实上,几名学生之所以严守规定,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认可自治会的处罚。自治会是以民主方式建立的,其种种条文也是通过民主渠道,采用民主方式决定的,集中反映了所有人的意志,因而得到其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拥护。

在夏山学校,师生不但于自治会上拥有相同的权利,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所处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所有教师乃至校长和学生一样,需遵守同样的校规,享受同样的伙食,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仅仅充当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在课堂上,教师不拘泥于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常采用师生单独谈话、讲故事等形式,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处事态度借用故事中的人物讲给学生,让学生在他人的经历中获得启示和帮助,同时感受到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自建校以来,尼尔担任校长数十载,他从不在任何学生面前摆架子,学生可以与之轻松攀谈,甚至他们可以互开对方的玩笑,比起传统意义上的校长,尼尔更像其朋友和玩伴。他曾对孩子打趣:“我是客人,想找尼尔,他在哪?”孩子也曾在外出归校的尼尔假装问路时告诉他错误的方向,师生间平等对话,毫无嫌隙。在尼尔看来,幽默是平等和友谊的象征,不时与孩子开个善意的玩笑,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得到了成人的平等对待,如此有助于师生间互信互敬关系的建立。

1973年9月22日,尼尔以90岁的高龄与世长辞,学校交由其妻安娜掌管,1985 年安娜退休,其女佐倚秉承父亲的遗志,以新一任校长的身份继续投身于教育事业,将夏山学校多年来所坚守的理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由与责任的关系,佐倚在各门课程最后增加了考试这一环节,使该校的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现今许多曾就读于夏山学校的学子已长大成人,在其各自的工作领域,他们怀着乐观、宽容、进取之心充分发挥着其创造力,为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夏山学校特立独行的教学理念带给广大家长无穷希望,更为当代教育事业注入一汪活水,吸引了当下世界各国许多学校竞相效仿。或许这所老校中的建筑会随着时间的磨砺、风雨的冲刷而渐渐变得陈旧,但该校所奉行的教育理念却始终散发着熠熠光辉,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心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尼尔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尼尔丝历险记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浮世绘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