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飞
[摘要]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以期通过护理干预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取血液科PICC置管10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58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PICE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发生率明显要高,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观察组相比,数值明显要小,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PI(X3并发症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干预;预见性护理
现阶段,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术(PICC)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给患者创造了留置时间比较长、便捷与安全无痛静脉的通路,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以及股静脉置管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但PICC是有创操作,危险系数比较大。本次研究把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102例作为对象,探究了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现作以下陈述。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本院肿瘤内科行置管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男28例,女30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61.36±7.26)岁,置管时间3周~1年,平均置管时间(241.12±27.03)d。对照组:44例,男20例,女24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59.98±5.39)岁,置管时间3周~1年,平均置管时间(262.83±21.74)d。两组研究对象各项基础资料经过对比以后缺乏显著的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方式,在实施置管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无菌的操作,同时经无菌的0.9%氯化钠溶液冲洗无菌手套,防止滑石粉的微粒进入到血管中。如果输注速度在1mL/h以内时,需要采取无针头的注射器冲洗管道,若输液体是高糖、脂肪乳剂与胃肠外的营养液时,需要通过20mL 0.9%氯化钠溶液冲洗2次管道,然后输入其他的晶液体,不可以应用导管输血与采血。若出现管道堵塞时,需要采取20mL注射器自管道内取少量的血液,经0.9%氯化钠溶液,通过脉冲方式冲管。并且在穿刺的过程中,手法需要尽可能的轻柔,针芯退出时,需要应用纱布适当的压迫,匀速的置管,达到理想长度。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置管期间给患者讲解PICC的相关并发症及预防策略,期间发生并发症给予常规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包括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分析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其中,并发症主要包含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穿刺部位出血、导管移位、导管堵塞、过敏性皮炎等;护理满意度通过本院自制护理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100分的满分制,包含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四个部分。
1.4数据统计
把本次所研究得到数据全部都记录于一个表格之中,构建相应的数据库,于SPSS 20.0统计软件中实施计数资料处理与计量资料处理。应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经t进行检验;应用百分率(%)来描述技术资料,经卡方(x2)进行检验,如果所得数据进行对比以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表示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PICC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发生率明显要高,有明显的差异,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观察组相比,有明顯的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PICC置管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有效的静脉置管方式。然而,长时间留置PICC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预见性的护理模式指的是护理人员应用护理的程序判断与综合分析患者实际情况,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继而应用有效护理方式,防止发生护理的并发症,提升患者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在PICC的并发症中,败血症与继发性感染比较常见,常见原因为在插管时,皮肤携带病原菌进入到患者体中所致,所以为降低PICC留置导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需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李玉华研究中指出,应用预见性的护理模式对PICC并发症进行护理,可以将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本次研究中显示,对照组PICC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发生率明显要高,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观察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综上,在PICC并发症患者护理中应用预见性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