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蓓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效果。方法:本院急诊科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着重加强共情共赢心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急救当天与1个月后的随访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和患者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急救当天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均有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死亡率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住院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急救护理与共情共赢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降低住院治疗率,确保患者救治质量。
[关键词]自杀;药物中毒;共情共赢;心理干预
自杀是当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导致心理冲突而严重伤害自己的行为,自杀未遂者在自杀人群中占据绝大比例。作为抢救第一站的急诊科除了积极救治之外,对自杀者运用心理学领域的“同理心”引入“共情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从患者情绪和感受角度准确识别和判断其情感状态,给予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干预,促进患者配合抢救,赢得宝贵的時机而提高救治率。现将本院急诊科近几年来对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急救护理及共情共赢心理干预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急诊科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2例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根据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其中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16~90岁,药物种类: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包括舒乐安定、地西泮、艾司唑仑、奋乃静等)中毒8例,有机磷农药(包括敌敌畏、乙草胺、丙草胺、稻瘟净、敌百虫、乐果等)18例,杀虫剂(敌杀死、灭害灵、毒死蜱)6例,杀鼠剂(溴敌隆、灭鼠大王)3例,混合性药物(患者服用多种药物)中毒4例,降压剂3例,降糖药3例,百草枯1例。观察组患者23例,女23例,年龄17~89岁,药物种类: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包括舒乐安定、地西泮、艾司唑仑、奋乃静等)中毒9例,有机磷农药(包括敌敌畏、乙草胺、丙草胺、稻瘟净、敌百虫、乐果等)19例,杀虫剂(敌杀死、灭害灵、毒死蜱)5例,杀鼠剂(溴敌隆、灭鼠大王)3例,混合性药物(患者服用多种药物)中毒4例,降压剂2例,降糖药2例,混合药物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服毒种类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
1.2.1对照组 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向患者或者家人及陪诊人员询问所服药物名称、剂量和服用时间,对需要洗胃者给予积极沟通,讲解洗胃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合作并立刻给予胃管鼻腔或者口腔插入洗胃,同时予以导泻,同时迅速以大号静脉穿刺针建立静脉通道,立即给予特效解毒药物,积极给予快速大量补液及静推利尿剂,以使毒物尽快排出,严重中毒者做好血液透析前期护理准备工作。对不确定药物中毒毒物者,留取患者呕吐物及血液标本进行毒物分析确定。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的变化,给予血气、电解质、肝肾功能等生化动态监测。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抢救和护理基础上着重加强共情共赢心理干预: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由于精神受到强烈的不良刺激,或者因为疾病的痛苦及家庭矛盾,加之情感脆弱和较差的心理承受力而产生悲观、绝望、厌世情绪,采取自杀方式以求解脱。因此,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接受抢救时通常处于情绪极度不稳定时期,此时,除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外还需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其中护理人员的角色作用尤为重要:1)急诊护士接诊时,应用和蔼关切的态度稳定患者情绪,运用技巧性语言尽快让患者对其产生信赖感、依赖感和安全感,同时,急救护理各项操作确保准确、迅速,尽量减少患者痛苦。耐心对待抵触情绪严重、哭闹或者冷漠、拒绝配合抢救者。2)急救操作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让患者感受到真诚和关切,以同理心有技巧的语言安抚患者,并给予鼓励和心理支持,使患者能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情绪,从而快速判断患者的心理问题。3)急救结束,患者病情平稳时,与患者采取一对一沟通,全面了解患者内心的情绪表述,给予科学的心理疏导,让患者认识到自杀是逃避现实行为,是个体受挫后消极的心理防御表现,它不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会致命,对家庭及亲人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损害和影响巨大。帮助患者认识到正视和面对现实和社会,积极调整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进取心,同时也要随遇而安,加强心理素质修养、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及社会适应力。4)寻求家庭和社会支持,积极做好患者家属及其周围朋友和同事的思想工作,使他们能主动关心爱护患者,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感受亲人关怀和理解,重新燃起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获取生存的欲望和战胜心理疾病的信心。5)积极做好病情观察和危机预防工作,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从患者的言语及行为中洞悉其心理变化,严防患者再次自杀。
1.3评价指标
运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对两组患者入院急救时和治疗1个月时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价,包括两个分量表,即焦虑分量表(7个条目,即条目1、3、5、7、9、11、13)和抑郁分量表(7个条目,即条目2、4、6、8、10、12、14)。各个条目采用0~3计分,各分量表的总分为0~7分属于无症状,8~10分为症状可疑,11~21分为有焦虑或抑郁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HAD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急救当天(干预前)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个月(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两组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比较
两组各有1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死亡,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后住院治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好转离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自杀的主要人群为青壮年,严重危害社会和家庭。自杀性药物中毒为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服毒药物种类以有机磷农药及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占据较大比例,因此,对于此类患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在积极救治其生命的同时,运用心理学方法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自杀性药物中毒者首诊科室是急诊科,本院急诊护理人员对患者除给予紧急救治之外,还针对其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实施共情共赢的心理干预措施。针对情绪极度崩溃不稳定的自杀患者,运用心理学沟通知识和技巧以及移情思考法、同理心等共情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一系列触及患者内心的心理干预。通过临床研究,笔者发现,对自杀性药物中毒患者进行积极的急救护理和共情心理干预后,患者情绪稳定,能主动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信赖度和安全感增强,能面对现实,珍视生命,改善社会关系,重塑生活信心,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