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贡院

2017-07-10 16:37李小芬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武举贡院会试

李小芬

4月在南京逛夫子庙,才知“江南贡院”是古代高考——科举的省试管理机构和考试场所。在其鼎盛时期,院内的号舍有两万多间,加上官房等房屋,占地超过30万平方来,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

科举起于隋朝,之前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只看出身和门第,寒门学子无法步入仕途。科举是一大革命,任何参与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不分年龄、不论出身。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分四级,最低是童试(县试、府试、院试),每年一次,报名门槛低,如同80年代高考实行的预考,获取资格最重要,通过考试者被称为“秀才”。

“院试”之后是“乡试”,“乡试”不是乡镇级考试,而是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必须到省级应考地“贡院”去考。“贡”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国家的意思。乡试考中叫“举人”,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中举之后,官方使者会一路举着旗子,将捷报传至十里八乡中举者的亲戚朋友家,捷报频传。

脱颖而出的举人在“乡试”第二年要去贡院应考地参加“会试”,再淘汰一轮。通过者为“贡士”,“贡士”第一名是“会元”。能成为贡士的学者屈指可数。

如果通过了“会试”,恭喜!接下来就可以参加最高级别的“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了。考取者分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用黄纸书写,也称金榜,所以有“金榜题名”一说。成语“连中三元”说的就是乡试、会试、殿试全是第一的考生,如同现在本科、研究生、博士都考第一的学生。

赶考,且不说路途迢迢,贡院的条件更是比牢笼都差。江南贡院号称史上最大,却深四尺,宽三尺。一大男子在考試的九天八夜中,白天考试,晚上住宿,蜷缩在这方寸之间,腿都伸不直。而且号舍没有门,考生需自备油布以防风雨。

参观完贡院,我们去了贡院对面的中国科举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的专业博物馆,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从下沉式、古色古韵的环绕通道走到展厅,由负四层开始参观,进门处大墙屏幕循环播放着三维动画。从“幼童上私塾”到“学子赶考”到“考场”再到“发榜”等一组组画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展览馆里还有小剧场,播放着“江南贡院”的纪录片,介绍了科举发展史。

而展厅,更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一本记载科举1300年历史的万花筒和千年账册,可谓精华所在。从科举的起源、发展、兴盛到衰亡,分级、分年代、图表图画、模拟等形式详说细解,让人叹为观止。

俗话说: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武举也是科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武则天时代开始,武举考试分外场和内场,外场有马射、步射、拉硬弓、舞刀和举石;内场有论题两道:首题考《论语》《孟子》,次题考《孙子》《吴子》《司马法》。武举制度之规范让人大开眼界。

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至此,“江南贡院”结束了它的使命。

科举——古代的高考,以一曲呜咽苍凉的羌笛在历史的舞台上奏出了向往与憧憬,挫折与失败的悠悠之音。月光如水,长歌浩荡;向往在,信念在,希望之星才能熠熠闪光。一个人,若不曾努力过,不曾拼搏过,不曾在荆棘起伏的路上迂回走一遭,又怎能成就一番壮志风采!

夫子庙的学宫文化、秦淮河的千古风情,江南贡院的博物遗迹,胡琴琵琶与羌笛,琴声悠扬,共同奏出一曲赞歌。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举贡院会试
从前有只猴儿
从前有只猴儿
明代乡会试贡院研究述评
江南贡院
南京江南贡院的“三门”
古代科举考试,哪些情况会延期
明代《会试录序》的史料价值探析
从明朝会试看科举制
宋代武举华岳的军事思想
阆中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