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军
摘 要 通过论述如何运用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案例,来激发中学生学习生物课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使他们形成对生物课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感性理解,理性掌握;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珍爱生命,并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 生活渗透 体验式教学 学习生物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生物学是一门通过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都是通过自身的体验逐步认识并积累起来的,尤其是以生活中感觉、知觉以及感知觉综合体验加以观察和认识的。感知的同时就有“注意”活动,主动观察或随意性感知就表现“意志”活动,感知印象的识记,与以往同类表象相比较的认知就是记忆。感知过程自始至终受到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也是受注意记忆需要、情感、思维、意志过程的影响,感知是一切认识过程的最初环节。感觉是人类最初级的心理过程,是高级复杂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感知材料越丰富,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正因为人的生活源于生命存在的基础,而生命又以可以感知生活为生存和发展进步,所以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珍爱生命,并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是值得中学生物学教师探讨的话题。下面结合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体会和感悟。
1 大量操作类实验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中学阶段对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生物学本身应该具备“生”——有生命,生动;“物”——有实物,能操作。这是生物学很强的生活性和感知性的不可多得的教學特征。许多生物学理论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中学生通过学习融入生活的现实教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提供教学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使他们通过亲自操作实验,培养训练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实验创造性的想象、好奇心的驱动,提升学习积极性。
案例1:在显微镜下的使用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多种观察材料,如西红柿果实、韭菜叶、菠菜叶、洋葱等等。这些材料不仅种类多,而且是学生每天蔬菜摄取最广泛直接和喜闻乐见的实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分别制作成多种临时装片,并相互观察。学生亲眼看到日常食用蔬菜的形态,了解不同植物不同部位细胞形态的不同,明白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相同性。教师通过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熟练地掌握和操作实验工具、亲自制作临时玻片,提高调节使用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的能力,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实验课的可操作性。
案例2:关于“种子的结构”一节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广泛搜集实验物品,如生活中的菜豆、芸豆、蚕豆、大豆、花生等植物的种子。提前一天浸泡种子,他们就会摸索浸泡种子的环境、温度、种子的品质,间接了解了育种和种子优化的相关的农业生活知识。通过种皮剥开、分开子叶的活动,学生和对照课本中的图片,认识各部分名称,掌握种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亲自动手的机会,又可以让学生长时间在家里观察到尽可能多的种子萌发的细节,交流他们的发现和种子变化,讲述种子中的各部分如何发育过程,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和观察,交流时自然贴切,生动有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 联系各自的身体体验生理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学的特点既然决定了观察为首要条件,实验又作为生物教学的基础,那么教师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提高其主动获取生物学知识、开拓发展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就非常重要。通过学生学习与自身身体有关的生理知识,认识到生命科学在人这个主体中的意义,明白学习生物学不单单是为了应付当下的考试,也是为了了解自身身体健康和怎样适应所生活环境的实用性,能正确解释和理解生活中出现的生命现象和生理知识,做到无病预防和强身,有病怎样知晓和寻求帮助。“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的教学,由于大部分内容与学生自己的身体和生理相联系,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每个学生的生活中的疑惑和好奇展开教学,让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更好地来激发中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案例3:呼吸频率、心率、脉搏的教学相关内容学习时,教师可让学生测试自己平静状态下的各种数据;然后在现场做剧烈运动后再测试呼吸频率、心率、脉搏,体验剧烈运动后的变化,对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对运动促使呼吸频率、心率、脉搏影响的原因分析和结果讨论,感知人体在生活中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奇妙现象;同时可展示人体各器官位置内容的对照图,直接让学生在自己身体上指出它们的确切位置,了解自己身体那些自己未知的秘密和疑惑,学习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常识和心理感受。
案例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教学,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可使动物和人类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尤其条件反射中的联想是参与识记和回忆,也是借助于不同的联想而被识记和回忆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出示山楂、杨酸、酸梅汤等实物,让学生“看到山楂、杨梅、酸梅汤”等酸味物质,再让他们闭目体会这些食物在口腔内咀嚼和品尝后的感觉,说出自己的口腔有何反应;接着让学生吃山楂、吃杨梅、喝酸梅汤等体验吃东西分泌唾液的非条件反射;最后,通过谈山楂、杨梅、酸梅汤等体会分泌唾液的体会,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不同点。教师可以使学生想象吃火锅的过程,讲述锅内菜品的翻滚,以及小碗内蒜泥与辣椒油的清香,品尝辣椒。这样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体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和知识生活化,学生学得既开心又轻松,以后在生活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课堂知识与生活体验,在一生中都会受益匪浅。
3 联系学生生活中的实际体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生物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生物学的知识积累和丰富会为今后的学习乃至择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个中学生来自不同家庭背景,既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也有不同的文化修养和对人生的感悟,并且饮食习惯差异和地域环境不同都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讨论相互的理解和认识、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生活和生命中的某些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精彩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阅历知识,使学生互相共享各自的资源,又互补性地充实彼此的或缺。融合和包容的生活渗透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案例5:马铃薯到底是出芽生殖还是营养生殖学生大多会搞错。既然洋芋大家都爱吃,洋芋和马铃薯是什么关系?谁亲自种过洋芋?它到底是怎样种出来的?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回答时却常常有些学生模棱两可。来自农村的孩子这时很荣耀,他们纷纷举手回答洋芋就是马铃薯,春天时把一个洋芋切成五六块,每块保证有一个芽眼,将带芽眼的洋芋块埋在土里,不久就会长出幼苗来。单把一个芽种下去不会长出幼苗,所以马铃薯是营养生殖不是出芽生殖。教学中,教师如果加以补充马铃薯是植物的块状茎,依赖茎内的营养使芽发育而生殖后代,所以其生殖方式是营养生殖。这样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讓城里的学生大开眼界,又让农村学生得到了知识的展现,使城市里长大的学生知道了马铃薯是怎样种出来的,实现了城乡学生生活资源共享和丰富。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了生物课应以中学生参与为前提,强调了学生对生物学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其目的就是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拼命讲——纸上谈兵、学生使劲听——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而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的感性理解,理性掌握;通过生物学的学习,树立他们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谐情感和人生价值观。总之,教学中只要教师在观念上重视学生的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教学设计时就会着重考虑学生生活、渗透、体验这几个重要的环节设计,课堂上有很多机会穿插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使学生的生活渗透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兴趣更浓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生物课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学、更爱学、更乐学。
参考文献:
[1] 湖南医学院主编.精神医学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82-283.
[2] 沈渔邨.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6,121-122.
[3] 梅益总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4816-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