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微课助力初中生物教学

2017-07-10 05:28陈玉华
中学生物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微课实验

陈玉华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微”字开头的新词,与教育相关的“微课”频繁地出现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时长为5~8 min,最长不宜超过10 min)、教学内容精(针对某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资源文件小、简单、实用、多样等特点。每一个微课制作都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并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个人精心设计,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微课平台的搭建,以评选的方式促进教师的自觉成长。如何将制作的微课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是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

1 科学史微课培养学科素养

生物科学史记录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历程,是科学家思维和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方法、精神及态度等,对于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光合作用科学史”为例,教师在微课中可以动画形式呈现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先让时光回到17世纪,当时人们都深信2世纪博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小小的种子之所以能长成参天大树,是由于“土壤汁”变成的。比利时的科学家海尔蒙特通过柳树之谜实验证明树木重量的增加来自于水。提出问题:

这个实验的成功之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在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著名的普利斯特利实验,他不分白天黑夜做了两千多次实验。为什么蜡烛会熄灭?他的实验可取之处在哪里?

但他的实验并没有总成功,临终前了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他的实验会失败,你知道为什么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植物能更新由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通过视频学习,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家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敢于挑战权威,严谨求实的态度等,这些熏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意义重大。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关科学史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细菌的发现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血液循环的发现等,都可以制作很有吸引力的微课。

2 实验型微课弥补实验缺憾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生通过实验,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获得相关生物学知识。但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能在课堂上开展,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教师自身录制的实验微课,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一些遗憾。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为例,本实验需要密封的环境,还需用到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实验操作难度大,教材中也仅仅安排的实验设计。笔者在课堂上播放课前录制的实验小视频,学生都专注观看。选择一株健壮的盆栽天竺葵,剪下两枝长势基本相同的枝条(因玻璃钟罩偏小)分别插入清水杯中并贴上A、B标签;A组放一杯质量分数为25%的氢氧化钠溶液,B组放一杯等量的清水;盖上罩口涂好凡士林的玻璃钟罩,并套上黑色袋子,解释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与暗处理一同进行……学生在视频中学到很多,也充满兴趣。

其实,实验不能在课堂完成的情况还有很多:有的实验整个过程用时长,不能在课堂上全程显示(如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还受到天气原因的影响(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有的实验材料成本比较高,分组实验没法开展(如心脏的结构,鸡卵的结构等);有的实验操作难度大(比如徒手切片)等。“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亲自录制的微课是对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莫大鼓励,让他们的探究更有热情。

3 动画型微课化解教学难点

生物学中有些生命现象复杂难懂(如血液循环途径,光合作用等),有些是微观的世界,需要的思维深度大(如细胞分裂,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微课视频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能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突破难点。

以“血液循环途径”为例,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血液循环途径”建立在学生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概念的理解及心脏结构的学习基础之上,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利用微课可以有效化解难点。

通过4个任务驱动引导生回忆:

① 心脏四个腔的名称及与心脏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名称;

② 动脉、静脉、并用箭头在图中标出血流方向;

③ 推测血液在心脏内的血流方向;

④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然后播放一个红细胞运动途径Flash动画。动画是这样呈现的:

红细胞随着心脏博动,从左心室泵出到主动脉,然后沿着动脉一起到达组织里的毛细血管,在这里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毛细血管,红细胞由鲜红色(的脉血)变成了暗红色(静脉血)之后,……再回到左心室,完成一次循环,然后又开始新的循环。

4 复习型微课促进知识建构

初中生物课时紧,学生重视不够,每到考试往往无从入手。教师利用微课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被子植物的一生”复习为例,笔者制作《被子植物的一生》思维导图微课,供学生復习使用。微课主要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一生”经历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三大阶段。微课先引导学生构建“被子植物一生”的思维导图有3个主分支,然后从被子植物一生的起点——受精卵开始复习“开花和结果”:先通过图文详细复习“花的结构”,并以“花的结构”为例,步步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一个分支;然后再构建“开花和结果”包括了“花的结构,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四个分支。按相同的方法构建另外两个分支,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被子植物的一生”思维导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较快的构建被子植物一生的知识体系。

这种类型的微课适合优等生,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制作另一类型的微课,比如种子的自述方式呈现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微课;对于知识迁移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学生更需要的是讲解解题技巧类的微课,指出解题的所需要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点,疑难点,易混点等。教师对同一课题制作不同类型的微课,上传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总之,恰当地将微课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率,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突破。让生物课堂与互联网紧密联系起来,充满时代气息,有利于生物学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瑾,张军朋.谈谈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物理教师,2015,36(8):14-17.

[2] 陈维.探究生物学史 培养科学精神[J].生物学教学,2016,41(4):10-12.

猜你喜欢
生物学微课实验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做个怪怪长实验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