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细节烘托形象

2017-07-10 16:33包顺江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罗敷神韵阿Q

包顺江

【技法梳理】

读过鲁迅先生《阿Q正传》的人,可能对阿Q临刑前画圆圈的细节记忆犹新。一个死刑犯人要画押,被逼无奈画上一笔也就算了。可阿Q一方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而另一方面却是“刚刚一抖一抖地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他起初还为自己画得不圆而感到羞愧,而后又一想:“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呢。”这一传神的细节,把阿Q的麻木无知和“精神胜利法”刻画得淋漓尽致,并得以鲜明到极致。可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

1.描摹场景,贵在情与景相融。

人物,是具体环境中的人物,而景和物,或渲染气氛,或烘托形象,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的场景,使人物的情感在特定的场景之中展现出来。如“泼留希金”中泼氏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景物可谓细小,然而主人公僵化的灵魂却被这细小的情节恰到好处地烘托出来。

2.描写眼睛,喜怒哀乐尽显其中。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他在《祝福》中从祥林嫂“顺着眼”,到“眼光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眼光也分外有神”,再到“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那没有精采的眼睛突然发光了”……充分展示了祥林嫂从坚忍顽强,到麻木迟钝,最后只求死后平安的悲苦命运的轨迹,祥林嫂的喜怒哀乐都凝聚在眼神中。

3.刻画神态,展示性格特征。

《三国演义》中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映成趣。第一笑,曹败心犹不服,可见其刚愎自用;引出赵子龙,再损一仗。因第一笑决算便有了他自我解嘲的第二笑,第三笑。再引出张飞和关羽军,连连遭败。最后的真情痛哭,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几个哭与笑的细节,十分典型地烘托出曹操奸诈、狡猾和自负的人物形象。

4.侧面烘托,人物更显神韵。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一个令行人、农民都看忘形了的女子,便可以想象她有多美。这些细节不仅侧面烘托了羅敷貌美惊人,更主要的还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读者再创造、再加工,文章也因此而具备了神韵。

【思考一下】

1.细节是生活的 ,也是记叙文的 。离开细节,就谈不上 地反映生活。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往往 ,却又十分真实 ,不露一丝人工 痕迹;含义丰富,却又出以 ,能于小中见大, ,最能体现出“琐碎中有无限 ”的艺术特色。

2.有时直接写人物言行举止表达不出他的精神,也可以采用侧面

的方法。清朝人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 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 写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 ;天下大事,必做于

。”还有名言“酷烈之祸,多起于 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

之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 ”等等。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 的至关重要性。当代系统论认为,庞大的系统是由无数有机联系、彼此制约的 构成的统一整体,忽视了 ,将导致系统整体的严重后果。

猜你喜欢
罗敷神韵阿Q
略谈罗敷之美——《陌上桑》罗敷形象浅析
珠峰神韵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7月,色彩斑斓,青春涌动
陌上桑
续风流,扬神韵
桑劫
桑劫
阿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