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昌 任玉琴
[配套教材: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
【教材原始呈现】
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也许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拿起笔来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写作不是什么“高难动作”,而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不妨放下畏难心理,试一试,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不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加什么框框。这样写起来就会很放松,不觉得难了。
你可能会说,我们每天上课、放学,从家里到学校,没有什么新鲜事,有什么好写的呀?这就要看你会不会观察、积累,能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了。现在想想:你每天的生活完全一样吗?是不是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而你的心情也会有所不同呢?这些不同之中,就蕴藏着值得写的内容。平时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你就不会为写什么而发愁了。此外,多读书看报,收听广播,或观看有意义的电视节目,都可以帮助你积累内容素材和语言材料。现在就来测试一下你对生活的观察力吧:
……
当然,能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们不妨先放开思路,想一想: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哪件值得写进作文里?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而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写作可以写人、记事、描摹万物,还可以抒发感情、表明观点。写作能训练人的思维,让你变得睿智。写作时能有创意地表达是多么有趣的事啊!
希望你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上好作文课,写好每一篇作文。相信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你一定能写出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的好文章。
【教材细品研读】
细读深思,笔者觉得这样一篇写作导引文文不对题,它没有响亮地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热爱生活?2.为什么要热爱生活?3.怎样热爱生活?4.什么是热爱写作?5.为什么要热爱写作?6.怎样去热爱写作?7.热爱生活与热爱写作到底有什么关系?7.如果不爱,怎么办?
本篇导引文大约倡导了以下几个要点:1.什么是写作;2.写什么、怎么写;3.怎样得到素材;4.写作的意义;5.希冀祝愿,即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可能,编者为文是怀揣这样一番好意,用两个“热爱”开宗明义,先声夺人,入脑入心。在笔者看来,恰恰是这两个高大上的“热爱”,拿捏火候不准,心灵契合度低,或以居高临下之态吓着了学生,或因学生对曾经泛滥的口号丧失了敬畏,疏远了学生与“生活”“写作”的距离,效果会不尽如人意。
笔者以为,对人的写作而言,“热爱”即写的自觉性。真实的教情学情是,天然持有這种自觉性的学生为数不多,很多学生一直徘徊在写作大门的槛外,此为作文教学的艰难所在。不仅如此,随着年级的增长,这部分天然饱有写作喜好的学生,外因引导缺位、呵护不够、训练缺失、应试扭曲,内因失去生活雨露的滋润,不能体验写作的真正灵动,而一直于镣铐捆缚中痛苦生产“假大空”、病入膏肓的文字,其原发的写作热情最终被机械的训练耗尽,倒毙在应试写作的路上。
在这里我隆重推出“关注”一词。要热爱,先关注,关注是一切热爱的基石。中学写作教学务请务必走下神坛,接接地气,寻找出路;作文教学困境突围之路在于俯下身段,从“关注”开始。第一步务必踏实了,再抬腿稳稳地迈出去。由“关注”而兴趣,由“兴趣”而“情趣”而“志趣”……拾级而上,攀过“喜爱”登临“热爱”。
分解目标与优化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牧养热爱写作,具体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展开:
一、引导学生关注斑斓的生活,从中摘取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写作蔽障之首是无法将笔触伸进生活的汪洋大海。这是属于“灯下黑”一类的现象,身处生活,又对生活视而不见。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巧生自然也难做无料之文。引导学生注意生活,让生活为作文开源导流,一直是笔者教学中孜孜以求的一件乐事。笔者梳理了三种做法。一用宣言激励之。笔者要求学生把作文本一律更名为“作品集”,其首页一律设定为“写作宣言”,辑录诸如“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于她的枝头,就会情不自禁地为她而歌唱。”“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如果我是一只鸟,我也要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我们用语言、行动、心情播种生活,我们用笔和本子收割生活。”“我用笔墨放飞我的心情,我用文字记录人世间的一切感动。”“人在大地上行走,心在笔尖下缠绵。”“针砭时弊,我把只笔做刀枪。”这样一些有意味的词句,力图从写作情态上拉近作文与生活的距离。二用文题导引之。用贴近生活元气的话题,牵引学生用文字盘点鲜活真实的生活。“写一个(或几个)你想写的人”“记一件自己最近真实发现的事”“流露一种喜欢(欣赏、赞赏、敬佩)”“表达一次厌恶(愤怒)”“心中的歌”“尝试一次与动植物对话”“放飞一回想象”“记述课堂”“话说作业”“描摹饭厅”“揭密寝室”……这些饱含浓郁生活气息的话题,较好地起到了匡扶思路的作用,将作文与生活渐融渐合。三用小节强化之。笔者规定学生每周一文,文后特设一栏(框),取名“浓缩生活,标题作文”,意将除写入文章之外的生活部分捕捉提炼并用题目的形式浓缩之,储存之。这个细节强化,对学生敏锐捕捉生活,将生活作文化也很有用。
当表达之鱼游弋在生活大海的时候,作文才真正步入海阔天空。
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写作体验与经历,牧养亲近写作、顾文自怜的写作生命情态
反思常态作文教学,教师关注的是一次教学目标的达成,一篇作文水准的高低,一场应试得分的多寡;学生在写作中则以随意性、零散式占主导。缺乏高屋建瓴地对写作主体的关注,写作的兴趣与热爱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纠偏的办法是,作文教学中,教师心中要装着人,不再仅仅是文。不仅如此,教师在指导思想上还要迈出更远的一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写作体验及经历,着力构建写作主体的言语生命世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潘新和)。对此,笔者也有深思熟虑的指导教学实践。
每接手一班新生,第一要举必宣讲私家作文常规,开宗明义要求学生设立一本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作品集,编页码,设栏目。第一页设“写作宣言”,第二页设目录,从第三页开始真正作文。每篇文后留一页空白,除常设栏目“浓缩生活,标题作文”之外,还留着备写“夫子说文”“好友品文”“自鸣得意”等栏目(学生的写作感悟、思想碎片,辑录的写作名言、读写信息,也都放在文后的这片空白里;还鼓励学生用彩笔勾画图案将文面加以装饰点缀,期以实现师、生、文、友的多角度互动)。“夫子说文”部分,笔者采用“星级点评制”,少则一星,多则五星,极力赞美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亮点。七八篇后,则撰长文对学生作文做阶段评述,力求指导学生进步。作品集回到学生手里,再由学生邀好友观摩点评,这便是“好友品文”。每一次作文评讲,必设固定环节,邀两至三名“五星级”学生,宣读文章,画出选材立意的思路,述说行文构思的巧妙,阔谈遣词造句的创造,此所谓“自鸣得意”——在自鸣得意中体验成功,共享写作快乐。若遇特别优秀的作文,引导学生加以修改,推荐给报刊相应栏目。若有发表,心花怒放之时,再引导比照原文,细察增删改,了悟编辑心,则更是获益匪浅,此时“自鸣得意”质量尤高。趁此机会,再举行写法交流会,鼓励学生畅谈写作,过一把海侃“写作芳草地”的瘾。学期末,学生为“作品”作后记一篇,描述一学期写作成长体验、心路历程,自评作文优缺得失,择选精华文章,瞻望发展方向。作品集一学期在班内交流2-3次。寒暑假时,学生带回交由学校以外的读者(亲友)阅读评价,期以取得更广泛的效应。凡此种种,学生在写作中苏醒了“我”,认识着“我”,站起了“我”,有了自信和傲气,对作品集往往情痴痴兮敝帚自珍,多年不弃。
学生能够对自身写作状态自觉关注之时,即是作文教学有“人”出现之始。
三、引导学生关注各类读写信息,用充盈鼓舞与诱惑力的读写信息为学生写作鼓风浇油
写作氛围是“造”出来的,写作状态是“养”出来的,写作冲动是“撩”起来的。那些关乎写作、饶有兴味的文学典故、文坛信息是生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磁石,需要教师用心以发现,勤苦以采摘,兴奋以播报:李白由高力士洗脚方能写诗,贾岛一路推敲“推倒”韩愈,艾青又“蒋”成“艾”不與领袖同宗,鲁迅笔名“宴之遨”示意“家里有个日本女人把我赶跑了”,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陈忠实“对文学的兴趣就是一走进图书馆想把所有的图书都看一遍”,……从文学之树飘落的每一片红叶在有心人那里都可以化作一抔滋养学生写好的春泥沃土。当学生想写、可写、能写,已然成为一个真正写作者的时候,他的更高的写作价值实现的愿望就浮出水面了。他已不满足教师把他的作文当作例文在班上示范,此时来自报刊杂志《新作文》《疯狂作文》……各种充盈诱惑力的赛事与征稿信息可大派用场,用这些因有时效性故有命中率的信息撩动学生“写以成名”的心弦。学生在《中华读书报》《语文报》《中学生阅读》《疯狂作文》等报刊的“论辩台”“同题作文大赛”等栏目持续发表“作品”,这种成功给学生以后的写作增添了巨大动量。
教师个人的写作行为是最生动有力的活的信息,虽然不能说一个不爱写作的教师必然带不出热爱写作的学生,但一个热爱写作的教师一定会影响更多的学生青睐写作,行为(作品)比宣讲更有说服力。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用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可关注以引领,牧养而成全。
(杨富昌 湖北省老河口市贾湖中学;441802)
(任玉琴 湖北省老河口市李楼小学;44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