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段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7-07-10 23:30汪瑾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汪瑾

【摘 要】第二学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挖掘适于指向思维能力的文本或寻找文本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以此设计与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思维能力。《赵州桥》就是这一学段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以此为例,研究培养第二学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第二学段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第二学段是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抽象思维的阶段,是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挖掘适于指向思维能力的文本或寻找文本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以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起点设计与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思维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赵州桥》是这一学段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说明对象“桥”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全文逻辑结构清晰,用词准确、生动。因此以《趙州桥》为例,研究培养第二学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联结形象思维,提升理解能力

所谓理解,就是弄清事物与事物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表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其本质就是一种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就明确指出了这方面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结合该学段学生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的思维特点,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活化关键字词教学,铺设思维台阶,引入生活资源,创设认知冲突等手段,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一)活化关键字词教学,铺设思维台阶

第二学段由于学习任务增多和教学重点的转移,字词教学的时间大幅度缩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忽略它。相反,选择能深入文本的关键字词深入开展教学,能有效降低理解难度,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赵州桥》一文中的 “匠”字是本课的一个生字,出现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深入思考,我们就会发现从“匠”—“石匠”—“能工巧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一个能深入文章主旨,提升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生字。因此,教师在教学“匠”字时,可出示该字字源的图片,使学生形象理解“匠”的本义就是带着斧子等工具去干活的人。在引入字源之后,后续补充李春的资料,使学生对文中的“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不是指普通的石匠,而是“能工巧匠”。在课的结尾再次呼应:“这些能工巧匠,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设计建造了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他们代表的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字源引入、贯穿全文的“匠”的字词教学,从形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符合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给阅读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理解力的提升铺设了台阶,降低了难度。

(二)巧借生活资源对比,创设认知冲突

在《赵州桥》这课的教学中,还有一处联结形象思维——课前引入,出示图片,认识现在的桥,如悉尼大桥、南京长江大桥、舟山跨海大桥、钱江四桥等,与后文教学中的赵州桥图片作对比。这一设计的目的在于:创设认知冲突,从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创举”。由于课前生活资源导入的铺垫,在课中借助字典理解“创举”一词是“创造性的举动”之后,学生自然产生了“赵州桥与现在的桥相比,十分普通,怎么能称其为‘创举”的认知冲突。教师相机补充欧洲同类型石拱桥出现的时间,请学生与第一自然段中赵州桥建造的时间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明白了理解文中“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中的“创举”一词时还需要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词语的理解能力,从就词解词上升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有了质的飞越。

二、打破固有思维,发展推理能力

固有思维,也就是思维定式,是人们在长期的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条件反射。在日常教学中,有的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教材缺乏深度的思考,简单套用一些教学模式,过分强调预设的教学流程,追求唯一的答案,形成教学定式。受此影响,第二学段学生的思维也会产生一些定式,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文本语言的理解等。这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推理能力的提升产生了阻碍。突破这一固有的思维模式,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抓住学生错误突破, 激发思维碰撞

初次实施《赵州桥》教学时,教师受思维定式影响,采用了“由学生自主选择赵州桥‘坚固和‘美观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开展阅读教学”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依据原先的思维经验,习惯性地选择了更直观形象的“美观”这个教学内容。但课后经过讨论,教师发现在这篇文章中,“坚固”和“美观”这两个特点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的逻辑结构,其中“坚固”是基础,“美观”是提升。因此,教师抓住这个由于固有思维造成的学生错误,对第一次教学设计做了如下修改。

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说说理由。(教师随机板书)

2.引导辨析:这些理由中,你们认为哪一个理由对于赵州桥最重要?

3.再次选择学习内容。

在这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辨析“你们认为哪一个理由对于赵州桥最重要”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突破自己固有的思维,对选择进行重新推理判断,进而得出 “坚固”和“美观” 两者内在正确的逻辑结构。在根据文本特点学会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学生的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不忘宽松氛围营造, 给足思维空间

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同学的思维进行分析推理,并与自己的思维进行比较,或认同补充,或者选择重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时,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更自由、深入地开展思维活动。下面是教师在实施上述教学设计时的片段。

师:今天我们将选择学习赵州桥的一个特点,大家认为应先学哪一个?选择“坚固”的按“1”;选择“美观”的选“2”,开始——(学生按投票器)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