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万林
[摘 要] 根据多年的实验教学经验,介绍了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关 键 词] 大学物理;教学心得;实验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78-01
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必修课程,是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1]本人从事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十二年,下面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谈几点心得。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一)课前的预习
预习是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必备的一种学习方法,物理实验课的教材中讲解了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这些内容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与否。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进而写出预习报告。对将做的实验工作有具体而清楚的理解,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但从教学实际现况来看,有的学生不重视实验课,没有做好预习。对此情况,我会在课堂上安排10分钟左右时间监督学生快速阅读教材,让他们找重点、难点。实践证明,学生预习后熟悉了实验内容,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也保证能在规定的3个学时内完成实验,很少出现超时现象。这也就是古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课堂的教学
有句俗语:“误差总是难免的。”说得没错,物理实验中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实验误差,如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百分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因此我们从实验课的第一堂课就讲解误差的相关知识。学生掌握了这些理论知识后,在今后的实验实践过程中才会认真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而这种能力和态度将对学生受益终生。在讲解实验理论时,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预习当中遇到的重点知识,在教材上做出标注。不仅提高了主动性,也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一举两得。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会不断巡视,对学生错误的操作习惯及时发现,并当场纠正。临下课时我要检查每一个学生的实验数据,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会在预习报告上签名确认。学生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我会提醒他们整理仪器并且打扫实验室卫生,用这些看起来琐碎的事情来培养他们耐心、细致的好品质。
二、开设实验室开放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按部就班地操作,较难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而我校开展的实验室开放项目则弥补了这些缺陷。我校理学院应用物理系的大学物理创新实验室购置了《大学物理仿真实验Online版》软件,该软件设计的实验包含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电磁学及近代物理学实验。本项目将采用其中的1个实验,学生运用仿真软件来完成这些实验,并且可对比运用实际实验仪器做出的实验数据结果,最后写出仿真实验的操作心得体会。学生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能正确操作,因此克服了实际实验中出现的盲目操作和走过场现象,大大提高了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批改实验报告是实验课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每一堂课后我都要及时批改,以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并对其辅导。实验报告在一次实验中所占的分值比例也是最大的。我对实验报告的成绩评定是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第一,报告格式是否规范;第二,书写是否工整,数据是否整理,图表是否清楚;第三,实验结果、误差分析。为了防止抄袭数据,要求学生写清实验组号,不同小组间如果发现报告雷同者,将严肃处理。报告批改完后,在下次实验课时发还给学生,以便学生尽早纠正错误。
四、考核成绩综合化
我们每次实验课是十分制计分,其中考勤占两分,预习报告及操作占三分,课后实验报告占五分,学期末的实验成绩考核是把每次实验成绩求平均,最终给出优、良、中、差、不及格。这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要求学生每次实验都认真对待,才能最终得到高分,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由于物理实验教学计划与理论课的时间安排上存在着衔接的问题,而有的實验的原理内容在理论课上还未涉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想真正教好一门实验课决非易事,它所花费的精力时常不少于一般理论课,实验课在备、讲、辅、批、考等教学环节中不仅普遍存在着与理论课有共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不同于理论课的带有个性的问题。[2]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对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辩证地、创新地继承,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教学科研成果,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解忧.新编大学物理实验[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
[2]刘藻.谈物理实验教学基本环节的改革[J].物理通报,1996(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