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莹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1)
[摘 要] 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心理课的教学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学校对其的重视度也逐渐增加。学校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去提高心理课的质量,然而积极心理学则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不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积极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下去。
[关 键 词] 积极心理学;高职;心理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172-01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从心理上进行引导,这就体现出心理学的重要性,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去看待世界,才能够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彰显出一个人的好的方面,看到的才是人善美,不断地去赞美别人、夸奖别人、帮助别人,举一个最为常见的例子,公交车上给需要的乘客让座。只有保持积极的态度看世界,我们的世界才会充满爱,和谐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一、在高职院校中进行积极心理学教学的重要性
积极心理学是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核心理论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能够更好地指导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高职院校之中,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负责对象为高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因此只有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才能更为科学地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高职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技能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怎样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当前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学生的日常实践学习活动相结合,才能掌握好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规律,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发挥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及实施会更加完善,成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依据。
二、高职学校心理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学生如何能够全面发展,这一问题逐渐被重视起来,尤其是重视心理课的教学,虽然心理课的教学存在着很多的优势,但是,对于高职学校而言,心理课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具体问题主要从学校和老师方面进行分析,教学方式上存在问题,一味地去传授知识,而不是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以及挖掘学生的潜力,忽略了学习主动权的问题,最终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校中的应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大多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其他学校的要求,而只能选择到高职学校学习一项有用的专业技能。这些学生大都具有以下特点:学习成绩差,首先从学习态度上着手分析,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而不能主动地去学习,去接受知识,而有些学生则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学校以及心理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将积极心理学有效地运用于教学中,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有效地改变这种情况。积极心理学在高职学校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创造机会,体验取得成功的幸福;(2)表扬鼓励,感受被认可的幸福;(3)适当批评,体会被关注的幸福。
(一)创造机会,体验取得成功的幸福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要试着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进而通过体验取得成功,从而获得满满的幸福感。对学生来说,成功与否,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这就需要老师发挥作用,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全面发挥的机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个主题,采用分组的形式进行,选择的主题和分组均应具有计划性,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当评委,全心投入整个活动中来。老师应该对每个参与到活动中的学生加以肯定和表扬,尤其是表扬他们在活动中的付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其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二)表扬鼓励,感受被认可的幸福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采用表扬鼓励的方式,不仅是在传达对学生的信心,同时也是在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和认可。作为老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去尝试新的东西、新的挑战,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以及工作中。由于学生的特点不同,因而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不仅能够让学生克服自身的弱点,而且会慢慢地把弱点变成优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被认可所带来的幸福。
(三)适当批评,体会被关注的幸福
有时候遇到学生做的不对的地方,作为老师要适当给予批评,并进行耐心的教导,而不是进行严厉的批评,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果采取的方式不当,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必须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除此之外,批评的场合和方式也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还让学生体会到被关注的幸福。
总之,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学校和心理老师都应该注重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将积极心理学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看世界,善于挖掘学生的真善美,让学生在现在以至于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均能保持一颗善良、充满爱的心,保证学生德、智、体能够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强冬梅,刘英杰.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现代技能开发,2016(6).
[2]廖世平,倪曼.高職教育质量观的认识及其实践意义[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