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莲
(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性的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道德情操方面的培养。根据中职语文教师的特点,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开展审美方面的教育。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现美、欣赏美和展示美,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们感受美。
[关 键 词] 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132-01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未能渗透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应注重针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借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使学生的能力与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一、利用多种手段进行课堂审美气氛的营造,以此引导学生情感的体验
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美感教育实际就是情感教育,而美育的价值在于怡养性情,其认为提升精神世界的核心点在于情感,只有借助情感教育,才能够提高人的精神世界。在进行《诗经·秦风·策菠》的教授时,开始可先给学生播放流行歌曲《在水一方》,当唱到“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这首歌的原唱是谁?”当学生回答是邓丽君时,教师可借助学生的热情,邀请会唱的学生进行哼唱,这时学生的热情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教师应把握这一时机,立即指明这首歌中的歌词有部分源自于《诗经·蒹葭》的诗句,之后,学生就会自然被带入《蒹葭》的学习。在进行《蒹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配音朗读的形式向学生叙述作品内容,接着采用反复咏唱等形式对其中的艺术特点进行解读,同时鼓励学生放声押韵朗读,让学生按照书中的注释尽量选用最优美的语言进行诗歌内容的翻译,从中感受诗人在追求爱情过程中的执着与惆怅,最后让学生在教师的配乐朗读声中结束这节课。
另外,还可以采用辩论、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开展教学,借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评,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被语文学科的这种魅力所吸引,在此基础上再将教材中的文学之美向学生灌输,以此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
二、通过品味教材实现对学生心灵的洗礼
大自然中的美丽风光最能带给人轻松愉快的心情。在中职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这类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对大自然美丽风光的观感书写。中职教师应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的壮美山河,借此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陶冶。
那些浸透着作者心灵感悟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描写细腻、逼真,同时又惟妙惟肖,这些描写无不感染着学生的灵魂,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世界,给学生呈现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图景。在此种大自然图景的欣赏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心灵得以净化,使其气质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当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读者会产生如置身荷塘一般的感觉,甚至觉得走在幽径上的就是自己。由于作者笔下的荷塘太美了:那碧绿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迷蒙的月色和薄雾缭绕的荷塘,使读者对那种美景记忆深刻。在读过《登泰山记》后,其中泰山的美让人难以忘怀:七千余级石砌的台道属于泰山挺拔之美;苍山负雪和明烛天南属于泰山雄壮美的书写;在进行泰山日出的描写中更是用尽了渲染手法,从而使泰山的雄伟壮丽尽收读者的眼底。其中既富有层次感,又具有立体感的描写,将泰山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事实上,自然万物到处都蕴含着美,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体验,终究会发现这些美,并使之受到感染。
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美的因素,为审美教育渗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要把学生教成心灵美的人,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灵美的表率。教师要有“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的勤奋好学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成功的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能够科学地、艺术地运用语言。因此,讲课要做到形神兼备,语言符合规范,口齿清楚,吐词正确,语调节奏恰到好处。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生动活泼“传神”的基础,讲求遣词造句之工,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更是“传神”的需要。而这“传形”“传神”,则需要借助教师丰富而美好的情感活动。没有情感的语言终究是苍白无力的,甚至是空洞而蹩脚的。
总之,审美教育需要充分融入语文教学的所有环节,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朱光潜先生对此认为:要净化人心需要先进行人生美化。在审美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发挥其对语文课的审美特质,带领学生对语文课中所蕴含的美一起进行探讨,并利用美的规律进行教学,这样,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不但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而且可以得到美的体验和感悟,同时还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滋养和人格方面的完善,给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黃烈珍.审美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园,2014(21).
[2]于长英.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语文,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