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乾川 马廷洪 金江 幸鑫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重庆 402160)
[摘 要] 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使用范围迅速增加,职业教育要与行业发展同步,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必修课程,针对高职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项目式教学内容与行业职业相对接实现数控技术应用人才的突破性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技能学有所用,为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进行有益探索。
[关 键 词] 数控铣床实训;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3-0031-01
一、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矛盾具体体现在:专业师资队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训项目单一,缺乏针对性、变化性;学生人数多、实训设备少、课时少,操作时间不足,造成实训效果不好;加工材料种类少等教学资源不齐,造成实训课程内容很难与企业行业工作岗位对接。
二、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教学团队建设
数控铣床实训课程的教学师资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数控铣床实践操作经验,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高职院校的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又进入学校,理论知识功底好,实操方面缺乏可安排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或引进企业兼职教师相互帮扶,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项目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改革与创新
课程应强调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根据职业院校的学生特点,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内容要符合行业技术员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的结合,突出对岗位能力培养的针对性。项目内容以校企合作单位加工零件为载体,项目按照零件加工复杂程度由易到难到的原则安排,前期的项目应着重理论知识与数控铣床操作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数控铣加工工艺制定和零件加工程序,演示操作数控设备的刀具选择并安装、量具夹具使用方法等,学生在独立完成过程中教师还注重过程性辅导,不正确的操作应及时纠正,为后续项目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后续项目为曲面轮廓的铣削加工,进行曲面铣削加工中,培养学生对工件的三维造型形状和尺寸分析,选取相应的加工刀具,采用“行切法”进行铣削,精加工时选用球头刀的侧刃直接顺向的沿零件外形的方向切入曲面,切入每一步的距离按照曲面粗糙度要求调整,同时,在编程软件中设置正确的刀具参数、合理铣削加工要素参数值,保证开始切入时侧刃切削用量满足刀具强度要求,避免加工过程中因刀具急剧磨损或折断、切削用量选择不合理造成零件报废。
在完成零件加工后,对工件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引导学生优化加工工艺路线、刀具路径、铣削加工参数,填写加工工艺卡,再对比加工出的产品质量和加工时间,完成实训项目报告书存档,培训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制定合理加工工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有利于课程目标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校企合作共享实训教学设备
职业院校教育主要是实践性教学,每一门课程须具备良好的实验实训设备,所以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教学条件是重要支撑。我院有数控编程仿真加工实训室、数控铣床实训室,校内外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等,学生不出校门可以去企业现场学习、实习。实训教学材料有学院配备的5052铝材和45钢外,校企合作单位也提供一些加工零件材料,弥补实训材料种类少的缺点,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站在讲台占用大部分时间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述分析,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数控铣床实训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论知识讲述完成后,马上到机床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先示范性的操作,对重要的环节录成小视频,并发到班级微信群使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学习。教学过程中小组内实践学习好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和总结,发现不足之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老师再点评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使学生在课堂内完成数控铣床操作的同时,也参加了企业工作岗位的实习。
数控铣床实训课程从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式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条件、利用微信群建立第二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锻炼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教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与职业生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矛.现行数控铣床加工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新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8).
[2]侯国安.化工设备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6(31).
[3]温建根.数控铣床加工铝合金工件的工艺设计[J].工程技术(建筑),2016(14).
①本文系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校级课题“基于工学结合的数控铣床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淡乾川(1985—),从事数控编程與加工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