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札达土林,自古有着种种神奇的记载和传说。为一睹其芳容,不久前,我们驱车自驾深入藏区,沿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线,进入阿里高原无人区,翻越神圣的冈底斯山,一路北上。
其间,有白棉花似的羊群,有五颜六色的山脉,有梦幻般的云影。札达,藏语的意思是“下游有草的地方”。由于地处边远以及交通不便利,这里几乎仍属于旅游开发的处女地,只有那些长途跋涉的自驾车队,以及西藏深度游的探险者,才有幸欣赏到札达土林的壮观和神奇!
土林中的喇嘛庙
札达土林位于西藏札达县境内,距公里,是世界上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被规划为西藏扎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分布有古格、扎达沟、托林以及茅刺沟等景区。
我们终于闯入这片神秘的“魔界之地”。刚进入古格王国所在地——阿里地区不久,迥异的风景地貌震撼人心,好像来到了别的星球。这种奇异的地貌特别宽广,一眼望不到边际,仿佛绵延千里。喜马拉雅山脉,那座最高的美丽山峰叫加梅德峰(或叫喀美特峰),海拔7756米,可是它在印度境内,从这里望过去,直线距离只有上百公里。
离开札达小城大约1小时,我们便到拉萨市1500公里,距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280公里。它东接普兰县,西抵克什米尔,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交界,北靠阿依拉山与噶尔县相接,以托林镇为中心,沿象泉河两岸发展,海拔为3750~4450米,总面积约2464平方了不拉山土林观景台,虽然事先我看过很多关于土林的介绍,但真正到达这里的时候,还是被震憾到了。远观土林,层林叠嶂、陡缓相间,沿河谷横亘绵延数十公里,与四周的雪山交相辉映,岭翻浪涌,峰跃惊涛,展现出土林地貌的宏大气魄。
仿若来到外星球
在高原上看到这片壮观的大地肌理的时候,不仅由得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态各异的土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如城堡,有的像直挺耸立的佛塔,有的像丛林、有的似一个巨大宝瓶,有的已经被冲刷成残垣断壁;那些层层叠叠的褶皱沟壑,与美国西部大峡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朝霞和夕阳的映照下,山纹明暗有致,色调金黄,生动富丽。
更有趣的是,走进这样多彩的“城市”,第一感觉是进入了一个异想世界。可以清晰地看到土林如生长的植物一般,一层层的年轮叠加成厚重的土层,然后又因为刮风下雨等自然作用力,被分割成一块一块的碎片。有些土林因为含有矿物质的成份,所以带有颜色,这里就显得绚丽异常,那种来自大天然的美,令人震撼。
再往前走,呈现在面前的是一排威风凛凛的“古代战士”,身着盔甲,神情严峻,外形有点像兵马俑,却比兵马俑高大得多,强悍得多,而且数量庞大,每个人的神态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装束绝不雷同。
黄色、褐色、灰色、黑色,除了一望无际的昏暗沙土,近2500平方公里的札达土林中,几乎看不到绿洲的痕迹。这个“魔界”的领地,似乎早已被水滴遗忘,被绿色遗忘,被人类遗忘,被生命遗忘,如同《星球大战》中的外星球。但你可知道,在100多万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方圆500公里的清澈大湖。天空映蓝深邃的湖水,朵朵白云摇曳湖面,浪花在阳光下闪烁晶莹。
扎达土林地貌在地质学上叫河湖相,形成于百万年的地质变迁。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冲磨出“建筑物”的层高,历经风雨侵蚀,在壁立陡峭的山岩上雕琢出今日的模样。水平岩层地貌经洪水冲刷、风化剥蚀而形成的独特地貌,陡峭挺拔、雄伟多姿。蜿蜒的象泉河水在土林的峡谷中静静流淌,宛若置身于仙境,梦游一个奇幻无比的世界。
古格地貌,泥岩塔林。
土林里的“树木”高低错落达数十米,千姿百态,别有情趣。越野车行进其间,就像是绕着众多巨人的脚掌打圈。明丽的晚霞赋予土林生命的灵光,似一座座城堡、一群群碉楼、一顶顶帐篷、一层层宫殿,参差嵯峨,仪态万千。
不起眼的洞窟内暗藏珍希壁画
千年遗迹展露古格王朝昔日辉煌
东嘎·皮央石窟群
车继续前行不到半小时便到达东嘎·皮央石窟群,它是一处由寺院、城堡、石窟和塔林组成的大型遗址。山壁上散落着数千个洞窟,总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山顶上可见一红色建筑残体,该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古石窟遗址,素有“第二敦煌”的美称。洞窟遗址下,一个小村落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千年艺术宝库。这里安静得仿佛一个世外桃源……
据专家介绍,东嘎·皮央石窟所处地域的山岩,质地为易于风化的砾岩或沉积岩,为石窟开凿的较好选择对象,与新疆、敦煌等地石窟凿建地质相同。该石窟以礼佛窟为主,窟内多设坛置像和绘制壁画,其中壁画受自然侵蚀并不十分严重,大量精美绘制基本完整,尤为可贵的是,遗存壁画年代多集中在古格早期的公元11至12世纪前后,画风绚丽自由浪漫,一度达到古格及西藏佛教文化历史中艺术成就的巅峰。
东嘎·皮央洞窟壁画
这里留存的壁画有很多异域人物、图案和造型。其中各种天女图案最多。这些壁画构图严谨、线条流畅,造型独特、惟妙惟肖,因其采用特殊的矿物颜料绘制,色彩鲜艳,经久犹新,精美程度不亚于敦煌壁画。
石窟壁画注解
有趣的是,上世纪初,有一位英国探险家麦克斯曾经来到过这里,但是严酷的高原气候令他吃尽了苦头,他没有进行任何具有价值的科考和发掘,就匆匆地离开了,在他的日记中,我们只能看到非常简单的记录:“这或许是一个巨大的城市或古堡的遗址”。他的这些经历和记录根本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直到80多年后的1992年,随着国家组成的联合考古活动开展,这个宏伟的城堡群落才被真正发现并逐渐被外界所认知。
据介绍,“1号洞窟是最具特色的,窟顶为四套斗形,即以坛城图案为主的外方四圆形状,这在整个西藏是十分罕见的,非常独特。而2号洞窟的窟顶有5重同心圆圈形状的套顶,也被绘成坛城的形状,其南壁门左右墙面各有108尊佛像,北壁有164尊佛像,东西两壁各有308尊佛像。”
东嘎·皮央遗址内如此规模的洞窟壁画,在国内非常罕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阿里地区属于古格故域,是历史中有着悠久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地区之一。由于古格地处西部西藏的特殊地理位置,与周边佛教国家或地区的密切交流的频繁程度,直接受到了凿窟造像的宗教意识与技艺方法的影响。至今在此发现多处规模相当的佛寺遗址和佛教石窟群遗址,其中东嘎·皮央石窟,是西藏现存石窟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也是目前所发现的海拔最高、壁画面积最多的高原石窟群。
有意思的是,这里没有一条明显的道路可以通达,这个西藏最大的洞窟遗址,在近千年的岁月里,经历过古格王朝的兴衰,已渐渐与身后的土黄色山丘浑然一体,消隐于世外……
土林环抱的托林寺为西藏名寺,是古格王子益西沃于11世纪初创建的。它位于扎达小城西北隅,被认为是在县城观看土林的最佳位置,每天傍晚,大批游客到此观景、拍摄。夕阳将大把余晖尽情地泼洒到土林之上,呈现出金黄的色调,更显得生动富丽。土林蜿蜒曲折,高低错落,千姿百态,令人叫绝。
早晨和黄昏的时候是拍摄土林的最佳时间,那时的光线变化会给土林带来梦幻般的效果。随着光线的改变,土林会呈现强烈的剪影效果,并给灰褐色的土林披上一层霞光。整个土林高原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光与影的变化就是正在上演的舞台剧,光线稍纵即逝,特别是在古格王朝遗址前面的坡地拍摄古格日出,这种效果更加明显。
古格王国遗址
有千年历史的古格王朝,就建立在神奇的土林之上。古格王朝遗址位于扎达县城以西18公里札不让村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开始建立,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王宫城堡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并达到全盛。曾经有过700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于17世纪吐蕃王朝瓦解后结束(被英国殖民者所灭)。
古格王国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自从几十年前被科学家发现后,在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造像、雕刻及壁画是这个神秘王朝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古格王朝依土林山坡而建,人文建筑和地理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山脚下望去,很难分辨出哪里是山,哪里是人类建筑,浑然一体的山城,让人感慨古格王朝的雄伟。在王朝全盛时期,这里驻扎了十万人马,在面对伟岸的古格王朝的时候,顿时觉得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高耸入云天的王朝宫殿,站在殿堂的顶端遥望周边的土林高原,颇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豪迈之情。
但最后一代古格王可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作为敌军的囚徒困兽,被围困在古格宫殿里,看着敌军每天奴役自己的百姓,妄图修建一座跟古格王朝一样高耸如云天的通天塔,再从塔上修建一座桥梁来连接古堡,以此攻陷王宫。这个战术心理战略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战术效果,古格王郁郁而终,敌军最后也从内部攻陷了城堡,并进行残忍屠城。国王的妃子被敌军从王宫的顶端抛下河谷,入侵的将领认为妃子穿着传统的孔雀服被抛下的样子,如一只美丽的孔雀飞过般好看,于是下令将妃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从城堡顶端抛下。
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也是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的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
曾经威震阿里三围的古格王朝,从历史的帷幕退下之后,留下的只有这和土林融为一体的古堡,还在讲述“雪山围绕的普兰”、“土林围绕的扎达”和“湖泊围绕的日土”这些神秘的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