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应用反思

2017-07-08 07:15曾建芳
文理导航 2017年19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学生

曾建芳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也更加关注。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思想,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较为注重人的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在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积极心理学进行了概述,并具体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中学生;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课堂;教育教学

近年来,各中学教育学校通过成立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等,促进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但是,这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依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或是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或是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对立起来,或是将其内容和形式片面化。总之,这些局限性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有研究者发现,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探讨积极心理学具体的应用反思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上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发起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强调以人类积极品质为导向,旨在研究人的优势与幸福。它强调从正面来界定与研究心理健康,要求用一种开放欣赏的眼光认识人类的潜能,认为心理学应该加强对个体积极层面的关注,挖掘人类自身正向积极心理品质。在关注点层面,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而这些心理需求会使人的积极力量得到充分挖掘与发挥。从一定程度上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发掘、建构学生的力量与美德,进而有效克服其消极心理状态。在教学模式方面,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积极品质形成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增加其自身的积极体验。就目前来讲,积极体验的定义是个体对过去、现在较为满意且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在师生关系方面,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是教育者和自我心理的调试者,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和成长能力,这就需要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关注学生的积极优势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的身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渴望独立,一方面又依赖于成人;一方面渴望被别人关心和理解,一方面又给自己上了一道心锁。总之,中学生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既特殊又矛盾的群体。就目前来讲,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是解决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困扰。每学期开学时,学校都会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测试,并将筛查出来的具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交由心理老师辅导。为解决学生恋爱和打架斗殴问题,学校总会找心理教师给学生做相关的讲座。现行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标准是辅导问题学生的数量,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似乎在学校和教师眼中学生的心理永远是消极的,解决问题的目的也是减少问题学生的数量,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但是,除冲动、叛逆和敏感等消极特点外,中学生还有善于接受新事物、富有灵活性和闯劲等积极特点。因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积极地暗示,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的积极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有效减少其消极情绪的影响。此外,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强化学生的积极体验

长期以来,为帮助学生有效面对消极情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是普及一些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技巧。但是,这些教学内容并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个体积极人格、力量和品质的发展。然而,积极的体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力量和品质,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积极的人格。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通过组织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增加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可开展诸如“幸福账本”的活动,以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首先,为提升学生自身的幸福感,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五分钟将自己认为值得感激的五件事记录在幸福账本上。可以是大事,也可以是日常的生活小事,但记录应尽可能的详细。其次,在回家后,也应引导学生在入睡前回忆或写下让他们感到感激或快乐的事。最后,在明确要求学生记录这些积极事件的同时,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合理引导学生对相应事件发生时的感受进行回忆,以保持其自身积极情感体验的新鲜度。

(三)营造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中学生健康教育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在这样的关系中,教师需获取学生的信任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但学生会因混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而在日常行为中出现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抵触,不仅会影响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还难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营造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具体来讲,教师应重视学生自我成长体验和积极品质的培养,关注其自身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有效挖掘学的潜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改善教学效果监查、评估工作

首先,可通过对学生的参与度、心理开发度、与教师的和谐度以及积极体验获得等情况进行评估,检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学习《我最闪亮》这一内容时,有的同学不敢将自己最闪亮的地方在台上讲述或展示,但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下走上讲台。虽然其讲述较短,但其他同学热烈掌声的回应使得她具有轻松、愉悦的积极体验。因此,对于这位同学来说,这节课的目标已经实现。

其次,通過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实际的教学效果,以便更好地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在《我的优势智能》这一内容讲解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自身优势的认识和运用情况,进一步了解本课内容设计所实现的实际教学效果。

最后,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可采取现场口头发言或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做一个分享小结, 了解学生所获得的体验。比如,对于《优点轰炸》这一内容的分享小结中,学生若透露出其对自己的认可和相应的喜悦之情,则说明该节课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一方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专业素养,为全体学生服务,而不是仅一小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仔细了解学校班级以及学生的个人特点,并合理利用积极心理学知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最终实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此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进一步提高,并充分展示自己的政治、心理、道德和审美人格等,以有效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论,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普通人心理活动的学说。中学阶段教育教学的对象大都是健康的中学生。他们一方面憧憬着快乐、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缺乏抵抗诱惑的自制能力,从而对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感到迷茫,进而使其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还能够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开展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注意关注学生的积极优势和积极体验,营造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善教学效果监查、评估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建会.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12.01:117-118

[2]尹秋云.积极心理学理论下心理健康课堂的定位与特质[J].高教论坛,2011.06:49-51

[3]李蓉蓉.积极心理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3.35:127

[4]李凤梅.心理健康课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 教学与管理,2014.30:128-130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教育教学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