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宁
摘 要: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删繁就简”。用清晰的板塊式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其次,要唤回久违了的“琅琅读书声”。让学生专注于文本内容,反复朗读,反复积累,徜徉于语文的世界,回归到本真的语文课堂之中。最后,语文活动的设计要充满语文的味道,可谓是“语文活动化,活动语文化”。
关键词:教学本质;朗读;活动;语文味儿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74 “这语文啊,我们是越来越不会教了!”如今很多一线教师都认为语文课越来越难教,语文越教越糊涂了。也难怪乎语文老师们有这样的感慨和困惑!语文学科外延太广,综合性又强,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基础性和工具性”又要强调“人文性和思想性”……如此一来,教师就绞尽脑汁,想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体现所有的学科功能,彰显语文的魅力。于是,我们目睹了各种热热闹闹的语文课堂,影视幻灯令人眼花缭乱,说唱表演可谓一应俱全。
然而热闹过后,我们才发现真正的语文课堂是那些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直指语文教学本质,凸显浓郁语文味道的课堂,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享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一、删繁就简,回归本质
我们提倡语文教学中“删繁就简,回归本质”。然而事实上,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经常是繁琐而无效的。就拿“课堂导入”一环节来说吧,许多教师喜欢“缓入”的方式,用各种视频、音频,用各种故事、游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殊不知,宝贵的课堂时间正在一点点被浪费掉。余映潮老师就对自己说过这样的警语:如果你精心设计的导语只是引发了学生的赞叹,那你只成功了一半。那么另一半的成功在哪里?在于非常迅速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语境,即“开课揭题,直入情境”。
我在《最后一课》的教学中,就设计了这样的开头:“我们的故事发生在1870年,普鲁士和法兰西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结果,法军大败,法国被迫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普鲁士为了永远统治这个地方,就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于是,在阿尔萨斯的一个小镇上,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文本,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简洁而巧妙地介绍了小说写作的背景。
导入环节需要“简而实”,教学环节更不可“繁而虚”,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简洁而有效的教学设计环节。我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活动一:“美字雅词——我积累”,包括字音过关、美字书写、雅词识记三个步骤。活动二:“诗意朗读——我享受”,此环节学生放声地读、抑扬顿挫地读、投入诗意地读,层层深入,不断挑战自我。活动三:“美点品析——我能行”,教师聚焦画面,提示学生从修辞、句式、情感以及词语的运动等方面品析“语言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感悟情感。这样三大板块式的教学设计简单明了,而每一板块中,又有具体而层层深入的小活动设计,使得整节课浑然一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看似简单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听说读写中,完成语言的积累,文本的感悟,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二、书声琅琅,彰显本色
有多久没有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
古之贤者早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的深刻阐述。因此,回归“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彰显语文课堂的本色味道。
可事实上,不少教师对学生课堂读书的时间似乎特别吝啬,教师总习惯于自己的喋喋不休,习惯于对学生提示这,提示那,当学生无法静下心来读书时,他们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的能力又从何谈起呢?而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总能有充分阅读的时间,无论是现代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我》教学,还是《古代诗五首》的教学,余老师都会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感情饱满地号召大家“让我们读起来吧!”在教师这样的带动下,学生怎会不投入地朗读?
我也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的“阅读”。在执教《伟大的悲剧》一课时我发现,文章篇幅较长,文中人物也较多,那么如何引导初一孩子来阅读呢?笔者最终设计了学生“速读抢答”的游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位同学读到的信息最多。这一活动迅速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结果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高效的阅读。在教读《珍珠鸟》一文时,笔者认为这是一篇优美的小散文,文章不长,但笔调清新,哲理深刻,因此课堂上我选择了为学生配乐范读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景,走进文本。在《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演读中,深刻理解了百合坚强、自信、执着、淡然的形象。
语文课上,就应该让学生专注于文本内容,反复朗读,反复积累,徜徉于语文的世界,回归到本真的语文课堂之中。
三、语文活动,语文味道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指出:“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诚然,语文课堂离不开学生活动,但是,语文活动区别于其他学科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要具有“语文的味道”,可谓是“语文活动化,活动语文化”。
在《心田上的百合花开》教学中,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
百合会怎样地说呢?是大声辩解?还是自言自语?笔者抓住了这个“空白点”,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百合____说,请你填上合适的修饰词,并结合对文本的理解说明理由。通过这一个小活动,学生更加明确了百合的自信、执着和淡然,它不会去和别人辩解什么,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存在。至此,百合走进了学生的心田,学生也走进了百合的心田。
在小说《苏七块》的教学中,我为了使学生认识苏七块“格色”的规矩,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活动:假如你就是苏七块,为了强调自己的行医规矩,现在要写一份详细的《就诊须知》贴在诊所的墙上,你会怎么写呢?学生顿时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对文本的初步感知。
“让语文活动尽显语文的味道。”我曾多次运用“对联”“辩论”“写信”“颁奖词”“墓志铭”“续写”“散文诗改写”等活动,来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在阅读、思考、表达中,学生们品味到浓浓的语文味儿,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语文课堂最终追求的应该是简洁朴素、自然和谐的境界。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归课堂,让语文还原其本色,让课堂永远充满浓浓的语文情味儿吧!
参考文献:
[1]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
[2] 刘浚雨.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 2016(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