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2017-07-07 01:35李萌贾云鹏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动画服装文化

□ 李萌 贾云鹏

动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 李萌 贾云鹏

动画诞生一个世纪以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动画起源于西方工业国家,其创作根植于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在动画传播到东方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化和思想。东方艺术家在接受这种艺术形式的同时,也开始创作自己的动画作品,呈现自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本文首先分析中国文化的特点;然后介绍中国学派,并以动画电影《兔侠之青黎传说》的创作为例,探讨如何将先进技术注入到动画的创作中;最后以交互动画为例,阐述新技术如何改变传统动画的创作。

动画;中国文化;文化融合;中国学派;互联网;交互动画

一、问题的引入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趋势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正在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走向世界文化之林。

“世界文化趋同化”这一倾向,正是由此诞生的。然而,随着文化的自觉性与各国交往中的文化差异不断显现,各个国家和民族不仅走向了文化的“世界化”,并且也越来越强调自身的价值体系,并试图确保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因此,各国文化逐渐出现了强调本土化、民族化的倾向。

作为东亚地区一衣带水的邻居,中、韩、日三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交融历史,以及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差异,恰巧体现在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大趋势之下。与此同时,中、韩、日三国同为独立的民族,都拥有本国独立的民族文化。从19世纪开始,中、韩、日三国都同样面对了西方国家强势的文化输入。在与类型完全不同的文化相遇时,三国几乎同时表现出吸取其优势,同时发扬自身的民族文化并与之融合的积极态度。

二、动画与中国文化

自古以来,文化就有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无论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中的《受伤的野牛》,还是拉斯科岩洞壁画中的《拉斯特野马》,均为远古时期人类利用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达、文化传播的例证。

对于古代中国而言,文化的传播更具有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传播的方式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似,集中在依靠文字、图画等视觉符号这一传播载体之上。19世纪末期,活动影像的诞生对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文化的传播形式将不再局限于静态的视觉符号,它将与时间的流动息息相关。

然而,动画与电影相似,都属于西方国家的舶来品。那么,该如何在借鉴、模仿、学习西方动画技法的同时,利用动画这一艺术形式展现中国文化?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困扰中国动画创作者的问题之一。

三、中国动画:立足传统的“中国学派”

1955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影片在意大利第8界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上获奖,却一度被评委误以为是苏联动画。这一现象引起动画工作者的思考,他们不甘于做他国文化的模仿者,因此下定决心,让动画“走民族风格之路”。

图1 《兔侠之青黎传说》概念设计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宣告成立,一系列优秀作品相继推出,如《神笔》《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小蝌蚪找妈妈》取材于画家齐白石的著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动画中的背景和写意花鸟也取自齐白石先生的中国画。然而,让水墨的笔触动起来并非易事。

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影厂对各类形式的美术片都做了尝试,如剪纸、民间绘画、敦煌壁画等等。常规的动画工艺是“单线平涂”,其他形式的绘画艺术通过改进都可用在动画中,唯独水墨这一虚实难辨的形式难以实现。1959年,徐景达与段孝萱针对“青蛙跳水”这一动画片段进行实验,取得了成功,之后才完成了水墨动画短片《小蝌蚪找妈妈》。中国的水墨动画在国际影坛上吸引了各国创作者的注意,许多创作者希望得知水墨动画是如何创作的。不过,美影厂的艺术家一直将这一实验得出的工艺视若瑰宝,若干年后才将技法公之于众。

20世纪60到80年代,中国动画因为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得到“中国学派”的盛誉。这其中离不开老一辈艺术家的辛勤付出,更得益于立足传统、发扬民族文化的创作思路。

四、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

1995年上映的《玩具总动员》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电脑动画作品,它也正式迎来了一股新科技浪潮。中国也开始了动画市场化的探索。

在2015年春节贺岁档,《兔侠之青黎传说》上映了。这部国产动画电影集合了国内原创团队的中坚力量,从前期、中期到后期全部在团队内部完成,是一部国产原创动画的优秀代表之作。在皮克斯的《海底总动员》设定资料中,《兔侠之青黎传说》的前期创作者第一次看到了上了颜色的故事版,即用概念设计的方式绘制出故事版,再将概念故事版连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体会出全片气氛、分场气氛、影调和情绪的变化曲线,从而在气氛上对影片的影调加以控制。

在动画电影《兔侠之青黎传说》的创作中,前期美术团队也将概念故事版引入前期概念设计创作中。通过概念图的绘制与连接,可以提前与导演讨论一场戏的调性,从而在动态分镜与三维layout诞生之前,就对整场戏的气氛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样地,概念故事版对于整部电影而言也至关重要。选取每场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张概念设计图,再将全部场次的概念设计图组合、连接,就可以完整地看到全片情绪的起伏。

图1是《兔侠之青黎传说》的前期创作团队绘制的概念故事版。在这场夜戏中,中元节、花灯、舞龙队和追逐打斗戏成为了重点。因此,在概念设计中,着重体现了中国节日的传统习俗和喜庆气氛。

关于角色的服装设计,《兔侠之青黎传说》的创作者也有自己的想法。《兔侠之青黎传说》的故事背景是中国古代,主要参考朝代是宋代。在服装设计上,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主要服装风格,部分角色参考了古代的少数民族服装。

为了尽量多地考虑审美因素,在服装设计上制订了如下规定:

1.参考朝代为宋代,但服装服饰以及道具细节不拘泥于宋代;

2.服装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主,可采用其他朝代的汉民族传统服饰进行补充设计参考,例如唐代、明代等;

3.以不犯显著的常识性错误为原则,在纹样和细节处可适当进行修改与现代化,以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片中一个关键的次要角色——高两米,是一只顽皮的小兔子。它行走江湖,生活的主要地区是中原的京城。因此,高两米的服饰应以汉民族传统服饰为参考风格。在设计高两米的服装时,创作者曾一度在中国传统服饰——汉服中寻找灵感。然而汉服中男性与男孩的服饰样式偏少,且趋向于同一化,很难表现出角色的个性,同时也易与群众角色服装混淆。

在研究了一些参考资料后,创作者发现相较于男孩的服装,女孩的设计和款式更丰富。因此,创作者将女孩的传统服饰加以改造,用在高两米的设计上。(如图2)

图2 高两米角色设定稿

首先,吸取了参考中的两件叠层设计。考虑到高两米练武,将袖口、裤腿做了锁紧处理。其次,为了方便中期制作,将开襟服装的下半部分进行缝合处理,这样不仅不妨碍视觉效果,也不会导致做动作出现过多的穿帮而加大修穿的工作量。第三,作为男孩,将内衣的领子加高,做成普通的右衽服装。第四,在腰带两侧增加蝴蝶结,进行点缀。

三维动画人物的服装设计有一点不同于二维动画:因为工艺流程不同,三维动画不存在加动画环节,因此三维角色的服装可以添加更多的花纹与细节,对服饰进行充分的丰富和深入。

在服装花纹的选择上,创作者险些出现错误。高两米服装的胸前纯色面积过大,略显单调,因此创作者想用装饰性的中式纹样进行补充调整。由于不了解古代纹样知识,创作者还曾错把瓦当上四兽的图案直接用在了高两米的服装上。好在发现及时,找到了服装布料上的纹样作为代替。

在对角色进行设计时,美术设计人员也会与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沟通。因为过长的飘带和过于复杂的装饰,将加大绑定的难度以及未来调动画时穿帮的几率。如何能够设计出既有风格又让现有的技术团队可以完成制作的角色,成为前期工作人员面临的最大问题。例如,高两米的原始服装设计更复杂,并且有较长的飘带和腰带。然而,这种长飘带给布料解算和修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和绑定组、动画组共同商议,并做了测试动作后,决定将服装进行修改。由此可见,设计与技术在动画中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动画电影角色的诞生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经过设计、技术实验、测试镜头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设计者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例如,对两米的牙齿就进行了复杂的修改过程。在初始的设计中,创作者并没有将两米的牙齿进行特殊处理。然而在剧情设计中,前期团队曾想到让两米利用牙齿啃树桩,并且为了突出两米的兔子特性,团队认为可以将两米的门牙加大。之后,一系列的造型修改工作就开始了。最后,两米的牙齿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拟人化人类牙齿,而成为具有特色的“兔牙”。

从《玩具总动员》诞生之日起,如何真实地模拟现实空间,就成了CG动画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国外的动画团队在设计与技术上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无论迪士尼、皮克斯、蓝天工作室还是梦工厂,都拥有自身的技术研发中心。相比之下,国内的动画创作团队在软件研发方面偏弱一些,然而大家也都在不断努力。

《兔侠之青黎传说》的团队在特效设计与实现方面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流程。首先,前期设计的工作人员对特效进行画面上的设计,这一步骤通常是动画团队将已经做好的layout镜头进行关键帧截图,前期团队再用数字绘画工具在截图上进行特效的设计。之后,特效部门需要与前期设计人员进行讨论,对特效设计元素进行拆解。例如,一道气功的特效可能被拆解为气、线、光点等。之后,不同的特效类型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人员,用不同的软件环境进行制作。另外,特效部门还拥有自己的特效库,例如雾气等。因为片中的雾气场景非常多,雾气由前期部门进行设计,特效部门指导场景部门进行雾气和场景set,这样利用特效库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节省了工作时间。

灯光部和后期调色部会进行后期打光。打光时,灯光部的工作人员会用到灯光阵列,以此来模拟真实情况下的光源情况,并利用特殊的渲染引擎对灯光的散射衰减、方向和颜色进行计算,从而实现对真实空间的模拟。另外,在调色的同时,调色部的同事分别领取镜头,但会参照前期团队发来的气氛图进行色调参照与指导。在这一规范的流程中,可以保证不同的调色者都可以调出色调统一的一场镜头。

五、结语

无论动画的技术究竟如何更迭,传统的民族性永远是创作者挖掘的核心。或许我们的技术无法与好莱坞进行抗衡,但只要深入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并找出其中的亮点,就会在创作中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1.姜文杰.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浅析[J].大舞台,2011(11):115-116.

2.王力杨.《兔侠传奇》:技术之路上的探索与突破[J].电影艺术,2011(06):146-150.

3.黄云鹤.当代视觉文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吉林大学,2004.

4.张丽.水墨动画的意境及其语言局限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05):21-30.

5.王欢.网络视觉符号文化传播对我国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

6.宋曙琦.中国动画电影探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

7.杨槃槃.众声喧哗与艰难起步:中国动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电影艺术,2014(06):39-42.

8.葛向北.《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奖威尼斯[J].大众电影,2006(12):47.

(李萌: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师;贾云鹏: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动画服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让人心碎的服装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谁远谁近?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我是动画迷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