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趋势

2017-07-07 01:35韦迎红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类节目体验式文化

□ 韦迎红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趋势

□ 韦迎红

我国的文化类节目虽然有不同主题,但目前多集中在诗词、文字和历史等人文领域,形式比较单一,基本以竞赛、背诵为主,在文化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发掘不够深、不够广,与现实生活联系得也不够紧密。文化类节目应该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努力与全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与认知相契合。

文化;情感;体验式传播;媒体融合

如今的电视节目更新换代愈演愈烈,观众观赏口味瞬息万变,一股文化清流却从一开年起就牢牢锁住了观众的视线。“霸屏”的不再是明星云集的真人秀,而是文化类节目。这些节目虽然并未来势汹汹,却慢慢在收视榜与话题榜上显山露水,厚积薄发之后让人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2017年初,前有《见字如面》和《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后有《朗读者》,受关注度不断上升,高度发酵之后甚至超越了“网红”的影响力,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主持人董卿和第二季冠军武亦姝由此在网络上收获了无数粉丝。这些节目虽然收视和口碑双丰收,但是总体来说,其影响力尤其是网络影响力与热播的综艺节目仍有差距。我国的文化类节目内容和样式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娱乐性不够强。

文化类节目的题材其实很广泛,涵盖了历史、文字、诗词、音乐、语言、书信、传统技艺、鉴宝等领域。所以,文化类节目并不限于背诗读信。根据对近年来国内外一些文化类节目的分析,这一类型的节目可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节目样态的突破创新

样态的创新是节目脱颖而出的重要方式。《中国诗词大会》虽然也采用了文化类节目习惯使用的竞赛方式,但没有沿用原有的套路和程式,而是在赛事规则上做了创新。一般竞赛类节目大多采用一对一的pk方式,《中国诗词大会》则把规则演变成为一对多,这种“以一敌百”的赛制把原来单线程的竞赛升级为多维度,一个简单的改变使得节目在画面上更有冲击力,形式上更有冲突感,也弥补了一百多名选手同时在现场而互动不足的缺陷。同时,这样的竞赛机制可以让观众随时切入收看,符合现代观众“瞬间收视、短暂停留”的收看习惯。

国外的一档节目则在样态创新上走得更远。历史人文类节目大多采用益智答题或脱口秀的形式,类型较单一,娱乐性弱,创新难较少。去年英国BBC第四频道推出的《时间指挥官》,以电竞游戏的方式来表现历史元素,颠覆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类节目的固有印象。

节目通过电子竞技来重现当年历史上的经典战役,邀请了历史学家、军事专家和武器专家进行了大量的史实调查,并利用高科技的电子技术,把当时的地形地貌、交战双方、武器装备等等进行还原。选手们分成两队,一队指挥一支军队进行对抗,每位队员对应一位参与了当时战争的历史人物,双方通过电竞游戏进行厮杀,各种历史知识也得以在游戏的过程中传递给观众。

此外,由于每一位队员不同的性格,他们在节目中对智慧和谋略的运用也会改变战争的走向,战争的结果可能会与原来的历史有所不同,现代人逆转历史,这也是节目吸引人的地方。

二、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呈现

继承与创新是做好文化类节目首先要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文化类节目没有继承,就失去了依托的本源;没有创新,会失去发展的空间。新的观念为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而新技术使得对传统文化的提炼、升华有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中国文化历经千年沉淀,能代表传统的元素非常多,例如:诗词、古文、书法、篆刻、中医等;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以及礼仪,各个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也各有特色;比如京剧脸谱、皮影、国画、印章、剪纸、刺绣等文化元素;故宫、长城、园林、庙宇等等建筑元素等等。这些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创意的灵感。

《中国诗词大会》中有一个环节非常受观众的欢迎,就是飞花令的比拼。飞花令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节目对比拼方式进行了改良,使其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更简单易懂。这种对传统的创新改造,使得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更为有趣,适合如今观众的欣赏习惯。

节目的舞美也非常具有现代味道。跟我们看的很多文化类节目不大一样,这个节目运用了大量技术手段把古代元素包装出现代感。百人团每人面前有一个屏幕,屏幕上显示一个盾牌。百人团答完题时,电子特效做出的箭矢飞向盾牌,形成“万箭齐发”的气势,答错的人面前屏幕的盾牌会被击碎。这种“技术+艺术”“传统+现代”的手法打造出了极致的舞美效果。

日本富士电视台制作的Nep League也对益智答题这种文化节目的常用形式做了改进,利用新技术制作了大量具有创意的舞美道具,把传统的问答方式进行了科技感和娱乐化包装,既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也达到了传播传统文化的效果。

三、文化内容的喜剧呈现

日本的电视人一直很擅长用娱乐化的手段来表现历史文化题材,他们敢于突破,手法不拘一格,常常运用搞笑、说唱、穿越等等方式,做出很多受到年轻观众欢迎的节目。比如富士电视台的《当代艺术VS信手涂鸦》,就用轻松搞笑的方式,把看起来高高在上的艺术鉴赏呈现在屏幕上。

每期节目请来明星嘉宾,到演播室现场对两幅艺术作品进行鉴别。其中一幅是价值不菲的大师之作,另一幅则是节目组工作人员的随手涂鸦。明星要鉴别出哪一幅画才是艺术珍品。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明星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有的不懂装懂,有的胡说八道,极具喜剧效果。当正确答案公布后,节目会再现工作人员涂鸦的过程,并讲解一些相关的现代艺术鉴赏知识。

原本“曲高和寡”的文化内容,经由喜剧化的手段而变得雅俗共赏,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在借鉴中要注意避免为了追求喜剧效果而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把握好专业性和娱乐性之间的平衡。

四、文化内容融入情感

情感是电视节目打动中国观众的重要因素。文化节目融入情感元素,更容易牵动人心。

2016年底推出的《见字如面》就是一档以情感故事拉动文化的节目。一封信、一张桌子、一个朗读者,简简单单的形式却引起了出乎意料的社会关注。超过2亿的全网点击率,社交媒体的话题刷屏,读信这种甚至有些沉闷的方式,出乎意料地受到观众的欢迎。

读信的方式虽然简单,但是节目组在信件的选择上下了很多功夫,有黄永玉与曹禺的来往信件、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来往信件、刘慈欣写给女儿的信等等,从古代第一封家书,到当今互联网时代的私人书信,涵盖的内容既有名人轶事,重大历史事件,也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每一封信件的背后都是一段感人的故事,请来朗诵的艺术家表演朴实而有感染力,使节目能够深深打动观众。

五、体验式传播拓展文化类节目的形态

“体验式传播”强调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为参与者设计不同的体验内容、打造与之对应的体验氛围,从而使参与者希望体验某种特定情境的需求得到满足,电视观众也通过看节目得到一定的体验感受。

如何更有效地进行体验式传播也应该成为文化类节目研究的重要走向,用“体验式传播”的方式,可以拓展文化类节目的思路,研究怎样更好地让参与者获得体验,并且让观众也能感同身受。前文提到的《时间指挥官》,采用的也是“体验式传播”。荷兰公司在今年推出的《磨笔霍霍》,就是一档把文学创作与真人秀相结合的节目。

七位参加节目录制的荷兰名人会去到罪案现场,查看犯罪证据、访问凶手,进行一系列的犯罪现场调查体验。节目组安排了一位畅销书作者和两位出版商对这些名人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这些经历的基础上写出惊悚故事。经过层层淘汰,最后胜利者将与出版社签约,发行自己撰写的小说。通过“体验式传播”,《磨笔霍霍》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把文学创作这一枯燥的题材生动地呈现在电视上。

六、融媒体传播的探索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有了好的内容,还得有好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整合大屏小屏的互动传播,可以使尽可能多的与节目相关的信息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发布、传递,以此不断放大节目的自身价值和社会影响,从而获得更多的受众和更大的受众粘度。

《见字如面》走的便是先网后台、网台共赢的路子。为适应网络和电视不同观众的收看习惯,节目分为单体版与合体版。单体版每次只精选一封信,每周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切合网络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合体版是完整的一集内容,每周六晚在黑龙江卫视播出。一期期短小却很精致的节目在网络播出,形成热度后逐渐发酵,引发更大量的网络关注,然后网络热度延续到电视收视上。这是一个优质内容整合传播的成功案例。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很值得借鉴。节目同样注重多屏传播,用移动端为观众开辟通道,进行线上和线下的互动。观众在节目播出时扫描二维码,就可以与现场的选手同步答题。

七、结语

广西电视台也对文化类节目进行过尝试,制作了《收藏马未都》《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堂》等节目,《收藏马未都》成为如今仅存的硕果。其实,很多的文化类节目相对来说成本投入较少,对于广西电视台来说,在低成本节目中发掘创新点是个切合自身发展现状的路子。《见字如面》的读信形式在广西台也曾被采用过,2014年广西公共频道制作了一档节目《我有一封信》,每位嘉宾拿着给父母的一封信,走进“心灵密室”,把信读给父母听。这种简简单单表现真情的方式在开播后吸引了不少观众和商家的关注。可惜的是节目仅仅着力于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缺乏《见字如面》的内容深度和外沿广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使得节目缺乏延续能力,制作半年就停播了,但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只要找准落点,小成本也有大空间。

在电视节目越来越拼明星、拼资源、拼财力,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多样的今天,文化类节目同样也能有一席之地。因为传统文化能够给我们提供源源不竭的灵感,而要让文化类节目突围而出,我们需要拓宽视野,突破原有的思维桎梏,在传播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有更多的突破。只有注重在内容上的挖掘和表达方式上的创新,才能让节目走得更远。

1.孙熙国,刘志国.全球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2.搜罗全球文化节目模式,9大创新规律逐一解,脑洞大开[Z].微信公众号“广电独家”,2017-04-14.

3.彭侃,肖冥思.除了答题和朗读,文化类节目竟然还可以这么玩[Z].微信公众号“影视产业观察”,2017-02-19.

(作者单位:广西电视台总编室)

猜你喜欢
类节目体验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谁远谁近?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