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2017-07-07 03:02曾春云
医学信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曾春云

摘要:目的 在输血检验期间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观察并分析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80例供血者和受血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在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并且认同的情况下进行随机分组,针对参照组的90例患者应用盐水法检测的方式,针对另外的9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测时间、检测灵敏度、结果的稳定性以及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 对比两种举措所获得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稳定性以及阳性检出率四项指标上,研究组同参照组相比较,均具备较高的优势,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期间,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可以得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其操作时间较短、灵敏度高、稳定性强,将输血反映情况减少,确保患者的安全,值得大量应用。

关键词: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输血检验;应用效果;分析及探究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88-02

在临床急诊抢救患者期间,输血是必要的治疗举措,也是较为成熟的医疗方式。但是在进行输血时,诸如急性溶血反应等情况可导致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交叉配血方式主要有酶法、盐水法以及低离子聚凝胺法等[1]。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有效将溶血性输血反应和同种免疫导致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得到减少或者避免尤为重要。本研究以分组的方式,对比分析探究将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用于输血检验中的效果,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成效。具体的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180例供血者和受血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中,男85例,女95例,年龄2~85岁,平均年龄(35.6±1.1)岁。以随机分组方式获得分组结果,即研究组90例,参照组90例。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血液疾病情况,同时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结果为可比(P>0.05)。

1.2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1.2.1参照组的检测方法 将盐水法检测应用于参照组:向受血者进行抽取静脉血4 ~5 ml,同时离心约2 min后,将血清分离。把红细胞配置成为2%盐水悬液,供血者的操作相同于以上方式。后将供血者的血清以及受血者细胞装入于洁净的次侧管内,将供血者的细胞以和受血者的血清装入于干净的主侧管内。将受血者的1滴血清以及供血者的1滴红细胞悬液放入于主侧管内部,将供血者的1滴血请以及受血者的1滴红细胞悬液放入于次侧管内部,进行离心观察1 min。如果在主侧管和次侧管内未出现溶血以及凝聚的情况,则检测的结果即为阴性,配血存在相容性;在主侧管未产生凝聚,以及次侧管不凝聚和不具有溶血时,结果即为阳性,表明配血失败[2]。

1.2.2研究组的检测方法 将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用于研究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在主侧管内部放入受血者2滴静脉血内被分离出的血清,并将供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置入。在次侧管内加入从供血者的静脉血内分离出的血清2滴,以及受血者(3%~5%)红细胞悬液1滴。然后在主侧管及次侧管内分别加入低离子介质0.65 ml,再加入进polyhrene 试剂2滴。进行充分的混合,将其离心约10 s的时间,将上层的清液倒出,针对残留于管底的0.1 ml液体实施严密的观察是否存在凝聚的现象。将2滴悬浮液分别加进于主侧管、次侧管内,在产生约1 min的非特异性凝聚之后转而消失的情况即为阴性结果;反之如果依然存在凝聚的状况,即为阳性结果[3]。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处理的软件为SPSS21.0统计学软件。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字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并经t检验。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果时,P<0.05。

2结果

研究组和参照组在分别经过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盐水检测法以后,交叉配血试验相关指标的结果比较情况如下表1所示。通过对比,研究组的检测耗时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同时检测灵敏度、稳定性以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的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临床急诊抢救患者或者于手术过程中,输血是常采取的治疗举措,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同時也是较为成熟的医疗方式。在临床上为患者进行输血时,得到及时的、准确性的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至关重要,能够直接为安全的输血提出保障性的指示。同时为了提升输血的安全性,一方面需要严格的执行三查七对标准,另一方面更需要严密仔细的检查血液的性质、血袋是否完好等工作,进而完成安全的交叉配血试验[4]。

在临床上,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是应用较多的交叉配血试验方法。两种方式各具特点,盐水法的操作相对便捷,但是对于体内的不完全抗体检出较难,同时应用此种方式,也会容易产生输血反应问题,安全性较低。因此,采用盐水法检测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效果不尽如意。

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中,聚凝胺作为一种季铵盐多聚物,其内部具有高价阳离子,溶解以后能够出现较多的正电荷,针对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具有的负电荷进行中和,进而推动红细胞产生非特异性凝集现象[5]。应用低离子溶液可以有效的将抗原抗体的引力得到提升,加大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此外,于发生迅速的离心作用之后,在试管的底部会出现凝聚,复悬液能够将其清除。特异性免疫凝集可以对于复悬液进行稳定,在凝聚的时间延长的情况下,可以获得红细胞表面有无抗原存在的检测结果,最终实现检测溶血反应目标[6]。

在本次的研究中,针对研究组实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应用盐水法检测的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的检测时长较短(P<0.05),操作相对更为便捷。同时,得到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稳定性和灵敏度均较高(P<0.05),总体优势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将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用于交叉配血试验过程中具有较多的优势。其价格相对低廉、操作步骤简单并且高效迅速,能够得到较高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效果,同时能够实现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将常规血型和不同的其他抗体检出率得到提升,为安全输血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此种技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黎红梅.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9):2543-2545.

[2]佘家雄,胡广.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5,28(04):707-709.

[3]赵晓芬.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6):9-10.

[4]申维国.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25(02):25-26.

[5]李拥军.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4,12(06):181-183.

[6]王锡涛.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1):116-118.

编辑/高章利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