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庭+梁曼+李静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54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28只眼)予复方樟柳碱皮下注射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点眼,对照组24例(26只眼)予常规西药活血化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9例,好转5例,未愈2例;对照组治愈6例,好转8例,未愈10例,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较一般活血化瘀药治疗效果佳。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
中图分类号:R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26-02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SCC),简称中浆,它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病因和病机仍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866年Von Graefe 首先报告,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7倍以上,本病易复发,又有自限性倾向,多单眼发病,我科自2010年以来对50例(54只眼)患者予以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皮下注射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点眼,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54只眼),以编号抽签形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28只眼,男23例25只眼,女3例3只眼;年龄28~46岁,平均35.7岁,单眼24例,双眼2例;病程5 d~5月,初次发病22例,再次发病4例;对照组24例26只眼,男22例24只眼,女2例2只眼,年龄29~45岁,平均34.8岁,单眼22例,双眼2例,病程4 d~6月,初次发病20例,再次发病4例,就诊时视力0.1~0.7。
1.2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二版中相关标准确定诊断[1]:①自觉症状有视物变形、变小、色视、眼前黑影,轻度视力减退,并有暂时性远视,本病有复发倾向,病程长或多次复发者可致永久性视力障碍;②视野检查有圆形椭圆形中心暗点,应用Amsler表可查出视物变形;③检眼镜检查可见黄斑部有1-3PD大小的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周围有反光晕,中心凹反射消失,发病数周后可见脱离区视网膜有黄白色小点沉着,恢复阶段,视网膜下积液逐渐消退,中心凹反射多可恢复,可残留有光泽的黄白色渗出小点和轻度色素紊乱,裂隙灯眼底接触镜可见视网膜局部隆起,其下有浆液蓄积,黄色小点沉淀在脱离的视网膜内面;④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在静脉期可见一个或多个高荧光素渗漏点,随着时间推移,渗漏点逐渐扩大;⑤患者皆不愿行激光光凝治疗。排除标准:①患有青光眼或其他眼底病变或曾接受任何眼内手术或激光治疗;②合并有高血压、肾病、糖尿病等病以及治疗前已用过类似其他治疗药物(如复方血栓通胶囊、地巴唑、达纳康等)无法判断其疗效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给予常规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B1、肌苷、三磷酸腺苷片、维脑路通、地巴唑等药物口服,不加用其他药物。
1.3.2治疗组 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1 次/d,連续30 d。具体操作过程:嘱患者取侧坐位,操作者立于患者侧前位,以食指摸清患眼颞浅动脉搏动感,进行消毒后用4、5号针头在颞浅动脉下方约1.5 cm处与皮肤呈50进针,进皮后沿皮肤平行进针约2 cm,抽吸无回血则推注射液,可见颞浅动脉旁形成一皮丘,注射完毕后用干棉球压迫,缓慢拔针,并压迫10分针,同时合用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点眼,1 滴/次,4 次/d。
1.4疗效判定
①治愈: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视力恢复正常,黄斑中心凹反光显现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未发现有荧光素渗漏;②好转:自觉症状有明显减轻,视力有所恢复,眼底荧光造影显示渗漏明显减少;③无效:症状及体征无好转或恶化,眼底荧光造影渗漏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
3 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常由精神紧张和过度疲劳诱发是临床熟知的事实,至于这些诱因如何能导致此病,目前还无满意的解释。上世纪60年代Gass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色素上皮脱离与神经上皮下积液形成即浆液性脱离。后来Gass(1977)修正了自己的学说认为色素上皮复合结构的损伤破坏了屏障功能导致生理泵功能障碍而导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与精神紧张与过度疲劳有关[2-3]。由于部分中浆病患者的病变部位发生在黄斑部,激光封闭渗漏点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国外相继报道永光动力疗法队对渗漏点离黄斑中心凹约500 μm内的中浆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效果好的特点,但由于治疗费用非常昂贵,在我国还未完全广泛开展。目前临床上对中浆的治疗由于病因不明以对症治疗为主,大多以药物治疗来促进黄斑区渗出物吸收,缩短病程和改善症状,以提高视力,我国宋琛教授多年研究开发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是一种治疗眼缺血性疾病的新型制剂,主要成分是氢溴酸樟柳碱和盐酸普鲁卡因,既不是扩血管药,也无散瞳作用,该制剂具有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唾液分泌等抗胆碱作用[4],其可能通过注射部位颞浅动脉旁皮下植物神经末梢,反射性调整眼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和相互比值使之波动于正常范围,从而调整眼部血管尤其是脉络膜血管壁的运动功能,缓解眼血管痉挛,稳定内皮细胞膜,恢复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改善眼微循环,促进视网膜水肿的吸收,实施功能得以恢复,达到治疗效果[4],而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主要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支含洋地黄苷(按洋地黄毒苷计)0.006 mg,七叶亭苷0.04 mg,洋地黄对睫状肌于对心肌的作用相似,收缩力加强,特别是对伴有肌机能不全的情况,睫状体和角膜中的组织浓度是外周血清浓度的3倍,这些结果证实洋地黄苷在水性滴眼液中释放出来,在睫状体中被重吸收,七叶亭苷能增强血管封闭性,增加虹膜和睫状体中毛细血管的阻力,这两种成份的联合作用使视网膜的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促进缺血组织迅速恢复,并且维持脉络膜血管正常紧张度及舒缩功能,从而改善脉络膜血管活动功能,提高视功能,缩短病程。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视野及视物变形改善情况、视力及荧光渗漏改善情况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七叶洋地黄双苷眼液治疗中浆能取得良好疗效。
参考文献:
[1]徐晔,张文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6):4056-4057.
[2]曹莉萍.复方樟柳碱颞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45例[J].山东医药,2010,50(34):22.
[3]孙亚丽.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弱剂量光动力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J].临床眼科杂志,2014(2):147-149.
[4]李桂芹,李克芳,贺蔷薇.复方樟柳碱静注联合弱剂量光动力病灶照射治疗CSC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5(18):90-92.
编辑/王朵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