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炳炎
(绍兴市上虞区谢桥小学,浙江 绍兴 312361)
摘 要:品德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有效的品德教学,必须立足生活、回归自然,在开放式的环境中,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总结。
关键词:开放式环境;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
品德课是从学生的身边事例出发,引导学生提升行为道德的课程。但现在的品德课教学依附于书本,与现实生活脱离。一堂好的品德课,就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从身边的事例出发,自主进行实践,经过教师引导,逐步提高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升华为健康向上的道德品格。
一、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
品德是学生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自主实践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十分有利。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具有不同个性的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得到发展,激发他们的个性,培养创造力,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1.扮演角色,体验书中的场景氛围
在品德课本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如“圆明园在哭泣”一课中,学生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体会列强对圆明园珍宝的抢劫过程。然后让学生思考:列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哪些屈辱和危害?通过这种情境体验,学生不但领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且对品德课充满了浓浓的兴趣。
2.成功体验,融情感于课堂
品德教师要用自身的经验、体会、收获、教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亲切交谈,融个人感受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的亲身经历、真实体验很容易打动学生,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同创设情景,模仿人物表演。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表象性的感受,也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为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奠定基础。
3.资源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在大环境下发展
课本中的内容和教师所讲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上网收集资料,增加知识量。如教学“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圆明园过去的美景,感受万园之园的风光;利用图书室的文献资料了解圆明园的烧毁过程,从而对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感悟现实生活体验,在体验中内化知识
品德教学强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线,以主题活动等实践形态呈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1.牵手生活,润物无声,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
“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了“生活化”是小学品德课的重要特征。其教学目标是组织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进行行为体验。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实践,并对活动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深化对活动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采访,了解自己所在村庄和家庭以前的情况,最好是收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老照片。在课堂上,笔者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采访成果,让大家了解家乡过去的情况,再播放家乡新貌的短片。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接着笔者提出问题:家乡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体验,学生感受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悟生活,提炼题材,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最好的资源。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体验生活,让他们从体验中丰富内心世界,使情感变得更加细腻,使心灵变得更加美好。如在教学“话说社区”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乡村,说说自己的左邻右舍。然后,笔者设计了一个《下雨了》的小品,讲述了帮助邻居收被子、衣服的事件,学生观看后先分组交流感受,再把自己的體会说出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邻里一家亲的温暖。
3.钻研教材,挖掘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
品德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不是一个枯燥的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亲自试一试、做一做、评一评,然后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独立辨别是非善恶。品德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如教学“集体处处有规则”一课时,笔者布置了三个游戏活动,学生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结束后,守规则的学生玩得很开心,个别不守规则的学生就玩得不开心。教师要抓住教学时机,讲解集体活动要处处有规则,处处守规则。
总之,在品德课的教学活动及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不断实践、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道德标准。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丁琬琰.谈新课程理念下“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