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07 19:15曾丽珠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高段导图审题

曾丽珠

(龙海市浮宫镇下兴小学,福建 漳州 363100)

“思维导图”是一种既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实际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以一种趣味性、个性化、开放式的方式,让学生在识字、阅读、习作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有一片属于学生自己大脑思维的“秘密花园”。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思维导图”构建习作知识体系

习作的过程是由方方面面的细节组成的。正如一锅菜,只有各种配菜选择得恰到好处,各种配料的量不多不少,方能成就美味佳肴,故构建完整的习作知识体系是很重要的。利用“思维导图”,学生能在思维上明确习作的几个大模块:审题、选材、构思、过渡及细节,通过教师的指导绘制“思维导图”,到自主构建“思维导图”,完整地构建习作知识体系。

2.利用“思维导图”拓宽思维广度及深度

在小学高段的习作教学中常出现的棘手问题之一便是选材的千篇一律。如一篇以“关爱”为话题的作文,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借笔”“送伞”“看病”这样的习作,让语文教师感觉心力交瘁却无力改变。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从五年级起有针对性地编排了习作内容共26篇。为了准确把握作文训练的类别并进行习作教学策略探究,我将四册教材中的习作内容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以便总结其编排特点、规律,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我总结了习作类型,包括写人、写事、状物、看图作文、想象文、应用文及其他。如图:

在思维导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种类型的习作在高段习作中都有涉及。如写人的主题,从五上写父母的爱,到五下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写事的主题,从五上写读书的故事,到五下写童年趣事;六上写相互关爱的事,六下写心动、难忘的事。虽然主题一样,但语文高段的习作要求标准不一,各有侧重,循环反复,螺旋上升。

三、“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步骤

在高段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把“思维导图”这一课题的教学实践融入日常教學中,并不断反思与探索,初步形成了“思维导图”在高段习作教学应用中的两个步骤。

1.五年级——建构“思维导图”模块及概念

首先,在教学中告诉学生,“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习作工作,辅助我们的作文习作。然后,让学生在每次习作前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将白纸画成五个模块,这五个模块分别代表着审题、选材、构思、详略、细节。接着就是最关键的步骤,在学生的头脑中确立习作顺序即为这五个模块,一步步解决方可成就优秀作文。

其次,进行每一个模块的细化。审好题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审题审什么?在审题中可以审出作文的主题、作文的要求、作文的内容提示、作文的开头。第二个模块:选材。这里主要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根据主题发散,想一想自己可以写的事例,从众多事例中选择既符合主题又好写,事例既真实又可感的进行习作,在模块中进行删减事例及选择事例。第三个模块:构思。整体统筹作文,明确作文要分几个段落,想好每个段落的大致内容并进行录入。这样第四个模块就水到渠成了,确定详略,让作文整体清晰,重点突出。而细节则是可以让学生自主操作的部分,包括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可以利用的好词好句,可以引入的佳句等等辅助作文,为作文锦上添花。

经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学生选择素材的范围就非常广,可写的内容也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成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彰显。

2.六年级——自主思维带动,使用“思维导图”自主作文

有了五年级的铺垫,六年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根据作文题制作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且运用“思维导图”自己进行习作。

在这个由引导到自主的过程中,需要一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我是这样操作的。在六年级的上学期,提前一个周末给出作文题,让学生回家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在正式习作前进行批改,改好的学生便可以根据导图进行作文,而另外一部分学生进行一些思维上的再训练,继而进行作文。

学生能做好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将“思维导图”放在心里,在大考的时候,不需要画“思维导图”,自己的脑海中已有思维轮廓进行指引。

总之,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勾勒一个粗略的思维过程,并让学生个性化地进行增删,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模式的探索,使整个习作过程充满趣味。

猜你喜欢
高段导图审题
小学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践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关于小学高段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相关思考
提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