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金凯
摘 要:县级电视台是电视宣传最基层的媒体单位,但它也担负着一个县区域内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任,然而县级台由于受编辑记者自身素质能力、办台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普遍性问题,本文结合自已长期在姚安县广播电视台工作的实践,就目前县级电视台新闻采写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方法。
关键词:新闻采写;问题对策;县级电视台
一、县级电视新闻采写中经常存在问题
(一)内容不新,价值很低
新闻姓“新”,不仅指时间新、角度新、思想新,其内容也要新。而县级台的很多稿件没有新意。有些新闻工作者,特别是一些新参加工作初学写作的记者,缺乏辨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见到什么写什么,“听风就来雨”,“铲到篮子都是菜”,把小得不能再小的芝麻也当西瓜“整”,更有甚者“陈芝麻烂谷子”地倒腾历史老帐,下笔千言,编辑硬着头皮看完了,结果连条简讯都抽不出,更不用说思想新和表现手法新了。据笔者初略统计,在本台播出的新闻中,约有70%的稿件是没有任何新意的宣传品,而不是新闻作品。
(二)事实不清,新闻失真
这种问题有几种情形:一是捕风捉影。有的同志为抢“时效”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当作新闻事实来写,读起来似觉“新奇”,一查,子虚乌有;二是采访不深。有的同志年纪不大架势不小,资历不深派头很大,成天“会上泡、听汇报、抄材料”,掌握的不是深入现场、扎实采访得来的“一手材料”,而是从会议上、汇报里、简报中抠来的“二手货”,对这些“二手信息”不加核实就取之用之,导致有些新闻稿件失真。殊不知,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三)准备不足,采访不深
对采访内容理解模糊,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采访思路、采访方式、采访问题,对采访目的把握不清。对采访对象缺少关注,难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多时候缺少关键性提问等。
二、提高县级台新闻采写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抓好记者编辑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努力在作品中永远求 “新”
“新”是新闻作品永远的根和魂,没有了新意的东西就不能叫做新闻,至多只能叫宣传资料。新,体现在作品的方方面面:立意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其核心是思想新,思维新。在当今资讯十分发达、知识爆炸、媒介纷争的时代里,思想和思维如同新闻工作者的生命。把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变为记者思维的基本方法,并把它贯穿于新闻采写的全过程,才能使记者迅速发现新闻和准确地判断新闻价值,写出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新闻来。首先是追踪思维。追踪思维是新闻采写中常用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朝着纵的方向想问题、做文章,刨根问底,步步深入,在思维过程中表现为正向线形。连续报道就是典型的运用追踪思维进行报道的例子。其次是逆向思维方法。顾名思义,逆向思维就是相对顺向思维而言的思维方式,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反其道而行之”,求新、求异,“与众不同”,往往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再次是发散思维方法。发散思维的特征是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圈子,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扩散,通过观念的重新组合,找出新的更多的答案,给人以标新立异的感觉。
(二)抓好采编过程中情感和细节,在新闻采写中求“活”
新闻的真实,不仅指表象的真实,更重要的是指本质的真实。要想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说服力、引导力,并最终赢得读者,除了摆事实、讲道理外,还需要诉诸情感,用感情和细节去打动人心。但凡成功的新闻作品,都是作者的心与采访对象一起跳动的结晶,是作者的情感与采访对象的情感反复交流、产生共鸣的结晶。新闻不是无情物,感动作者自己的新闻稿件才能感染读者。情发于中,笔表于外,方能声情并茂。在平时的新闻稿件写作过程中,很多记者也许有过这种感受,有时一篇稿子费尽心血却未找到感觉,而有的素材却让自己觉得胸中阵阵冲动,有不吐不快的感觉,这就是情感的作用。要想让新闻稿件获得对读者持久的影响力,除了鲜明的主题、动人的形象、精湛的文笔外,还要有激荡人心的情感,有传神入微的细节,让作品“鲜活”起来。因此,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以情来感人,以细节来吸引人。当然,强调的感情一定要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决不能因为情感的“投入”而伤害新闻的真实性。许多基层记者就是在这一原则上出了问题,这就得不偿失了。
(三)让从业人员熟练掌握电视语言特点,让作品“特”起来
电视新闻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即不同于报纸、也不同于电台新闻。只有掌握了它的自身特点,才能驾轻就熟。其一是视听兼备,鲜活生动。电视新闻具有鲜明的视听形象,使新闻事件实在化、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立体化。这就要求电视新闻记者和编辑在采摄编写新闻时尽量少用抽象、笼统、概括性的语言文字,多用形象鲜明且与画面匹配或逻辑性强的语言来表达、说明、阐释新闻事实。其二是易于刻画细节。视听兼备的特性使电视语言更易于刻画细节,而且刻画出的细节更生动、更具感染力。所以,电视新闻的文稿写作一定要结合声音和画面,尽量用具体、生动、活泼的细节来展现新闻事实,以加深观众的视听印象。细节描写可以放在导语部分,像特写镜头一样,以增强报道的立体感和现场感;也可以放在报道的主体部分,使之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还可以放在報道的结尾部分,让报道在高潮中结束,引起观众的回味与思考。
参考文献:
[1]马潇.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研究[J].民营科技,2015.
[2]李振宁.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J].科学与财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