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妮+仲文颖+许凯
摘 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了适应经济增长速度变缓、消费提高而投资减少等问题,中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通过对供给侧改革背景的分析,并结合我工业4.0的发展现状,创新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的推动作用,并对如何实施改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工业4.0;经济增长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战略背景与演进方式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结合经济学理论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滞胀而是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导致的经济危机,是由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我国面临着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存在的矛盾局面。中国传统产业生产力变革十分缓慢,东北经济危机进一步加重。据数据显示,2015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1.9%,而高技术产业利润是正增长,达到约14%。与此同时,2015年钢铁、煤炭、有色金属、水泥利润分别下降了71.1%、61.2%、10.6%和61.3%,而产能过剩、需求下降正是形成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中高收入阶层的形成,中国人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品牌化以及品质化,以至于出现中国人赴日本买马桶盖事件,反应了国人对国内品牌的不信任。同时,各大海外代购电商如洋码头、小红书等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我国工业与制造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旧产业不断萎靡而以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产业蓬勃,在这种情况下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各种风险,我们要坚持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也要走工业4.0的道路。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欧洲时,和德国签订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其中就谈到了工业4.0合作。工业4.0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和物联网运用于制造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优化产品,解决了资源过度消耗和产品质量低下等问题,并通过领先的市场战略营造产业优势。因此,供给侧改革与工业4.0必然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此,“供给侧改革”成为一个高频词,屡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部级干部专题研讨班、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政府工作报告、领导人调研考察等多个场合。经济性改革和城市工作由此拉开序幕: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来营造较为稳定的宏觀环境,通过适当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来营造较为灵活的微观环境。
2016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目标与“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有很多契合的部分,这场供给侧的革新对工业4.0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实施已有一段时间,而工业方面的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局限。因此,研究供给侧改革对工业4.0的创新推动作用势在必行。
二、我国工业4.0的实践与发展现状
(一)我国工业革命的基本内容
在“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诞生的基础上,中国也提出了一项新战略即“中国制造2025”。十六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理念。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将其升级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并强调要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减少资源消耗,其目标主要体现为促使互联网与工业方面在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售后等众多领域进行融合,并积极推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不断借助于产品的智能化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大幅度推动产业升级。“中国制造2025”强调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智能化生产则是抢占这一制高点的主攻方向,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制造”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常态。中国政府在2016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成为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第一个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的启动实施标志着中国产业、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了智能化转型的新征程(朱铎先,2015)。中国目前以高效的大规模生产、较低的成本、不断提升的数量和质量成为国外制造业的强劲对手。人民邮电报《信息化》周刊推出“透视智能化转型”系列分析与思考,帮助读者梳理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前沿创新理念和成果,把握科技、产业、经济智能化变革的大趋势,更好地推动工业与信息通信业融合创新。同时,中国的很多企业工人在45岁时就可以内退,所以在职的工人大多都很年轻,活力与创新为中国工业4.0带来更多的机会。
尽管我国已经开始了工业4.0的新征程,但我国工业目前仍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企业资金、技术不足,产业模式老化,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端融合人才的缺乏都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困难。中国政府以及一些企业对工业4.0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工业4.0还处于概念阶段,内涵还没有具体形成,尽管中国产业界普遍认同工业4.0的概念,但标准化生产依然是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预计至少要到2025年部分企业才可实现(何懿文2015)。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尚未脱离“血汗工厂”的模式,无论是产业设备,还是法律、制度等软性条件,都距离工业4.0要求甚远,企业推进工业4.0之路缓慢。
(二)工业4.0在社会上的影响
为了了解普通群众对智能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供给侧改革和工业4.0在人群中的接受情况以及供给侧改革和工业4.0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我们采取了现场问卷调查与网络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普通群众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解。
首先,我们选取的对象中有44.12%是本科学历,高中及其以下只占有17.65%。这符合了我们最初选择调查对象的目的,工业4.0等名词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有途径、有欲望了解相关政策。同样我们的调查对象的职业涵盖了企业职员、事业单位职员、企业主或私营主、学生还有部分离退休人员,职业的多样性保证了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76.47%的人都拥有1-3个智能工具,调查者中几乎没有不使用智能手机的,手机这种工具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了。其中有134人选择这些智能工具是看中了它们在使用上的便捷性,也有26人纯粹是因为个人的喜好才选择购买智能工具的,当然还有15选择了其他原因,其他原因包括:跟随大流,别人用什么自己也要用;他人赠送等等。在这些原因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智能工具使用上的方便快捷。
在我们调查的人中有47.06%的人了解工业4.0是什么,只有10个人表示自己很了解工業4.0,而这10个人的职业大部分是企业职员,他们对于工业4.0的了解可能是基于他们职业的需要。但是对工业4.0仍然有不少的一部分人表示不清楚,所以对于工业4.0未来的发展以及在人群中的接受程度还需要我们多加进行宣传。虽然很多人不清楚工业4.0,但在我们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小组成员也对他们讲解了什么是工业4.0,有了部分的了解之后,82.35%的表示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工业4.0,实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因为他们认为智能化的生产会是的生产更加的高效,也会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有赞成就有反对,一部分人出于对就业问题、信息安全问题的原因,认为我国现在不适合参与到工业4.0当中,这也与我们最初了解到的情况吻合,机器生产代替人工劳动,势必会带来一群人的失业情况,失业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要促进工业4.0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解决好这些问题,如何安顿失业人群的再就业,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同样,人们对于供给侧改革的了解程度也不是很高,现代信息传达这么便捷,是不关心还是对政策不熟悉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这基础上,我们挑选出对供给侧改革有所了解的人,进一步询问供给侧改革的重点领域有哪些,他们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图1所示。
化解产能过剩、消化房地产过剩、降低企业成本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三项,而事实上这四项正是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四个关键点,也是供给侧改革想要达到的实质性的效果。
对于影响企业活力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是因为人工成本的提高,认为融资难跟税费负担重的人数差不多,如图。人工成本的增加,企业的获利空间减小,越来越多的企业就会想要进行改革,用机器制造代替部分的人工,同时也让生产更加的高效率、高精准,这也就是供给侧改革和工业4.0的发展目标。但这样一来又会面临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失业问题,现代改革都强调了以人为本,合理解决就业问题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是我们现在最想实现的目标。
(三)工业4.0在工厂中的实践
通过网络我们对工厂的主要加工业务、生产方式、改革策略等做了一定的了解和对比,最终选择了几家工厂进行参观采访,我们总结出了这些工厂在实践中的共同经验和难题。
首先,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是所有企业都在推进的一项工作。比如可成科技调试的产品检验系统,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人机交互检验系统。检验员只需要通过较为明显的手势动作,即可被机器识别,表明产品是否通过检验。通过技术驱动,来提高产品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以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生产,是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和信息沟通不完备的重要手段。同时,南钢集团通过实施节能环保项目,使能耗水耗大幅下降,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企业的环境面貌得到很大改善。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减少能耗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和行业运行效率,有利于塑造核心竞争力。
其次,与互联网的对接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手段。互联网已经对大众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使人与人的交流互动变得更为频繁和便捷。供应商、经销商和用户通过这一个平台实现了制造业的沟通、定制、销售和销售等环节,其本质为促进机器、生产和人的交互融合。可成公司正在设想通过网络来拓宽销售渠道,淘汰落后生产。南钢股份已然通过“钢铁电商+智能配送”走出了产能过剩的困境。工业互联网大幅度减少了工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工业产业的连续性,降低人工成本,将人与机器紧密结合。这样一来,传统产业得到创新型改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与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产业创新是工业4.0的核心。无论是技术体系、管理体系还是产业体系,实际上都是智能生产链上的一部分内容,若要使智能生产不断发展,则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首先是产品本身的创新,苏宁启动“苏宁空调全免费安装服务升级”项目,此项目有效提高了苏宁空调的销量,是服务的创新;南钢通过板材全流程智能定制配送,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是生产力的创新;可成公司改变薪酬制度,多劳多得,是内部机制的创新。因此,紧密围绕市场的个性化、动态化创新,是推动工业4.0的极大动力。
三、供给侧改革对工业4.0的推动作用
2008年美国经融危机后欧债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发达国家市场受到了严重打击,需求下降。中国也由此感受到了出口市场的萎缩,出口需求减少,由此将出口需求的不足向进一步拉动内需、增加国内投资和消费转变,并以此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宏观增长。但是,需求侧带来的消费新动力并不是因为消费需求的改变,反而是供给市场的转变。供给层面并没有带来根本性的改变,企业的投资需求大却供给不足,无法给企业带来实质性工业革命资金与机会。或者说,资金的错误供给不仅不能带来企业产业体系的革新,反而会因为资源错配导致供大于求与供不应求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
相反,当今处于全球化社会,供给侧一旦发生颠覆性的改革,必然会带来市场上需求的急速增加。比如苹果公司通过超前的眼光和先进的技术将走在科技前沿的产品推广到全球,并因此吸引了一大批“果粉”。电子商务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实现了交易额的急速增长。这些变革其实是通过技术革新改变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提供方式,将产品优化、细华、个性化,使供给能力一步步大幅提升,满足人们不断飞跃的需求。
过去,中国的工业化被描述为低成本、高速度的工业化,基于低成本的劳动力、并不充裕的资金以及并不成熟的技术其企业产品和供给能力自然也是低端的。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导致资本回报率不断下降,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技术创新优化生产方式才是经济不断增长的源泉。我国目前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制度体系的改革和经济动力结构的优化。
制度体系方面,近年来我国财税的改革力度很大,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小微企业减免税、营改增、个人所得税改革等都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税法规定,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保节能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节能节能、安全生产等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此外,投资高新产业也有一定的税收优惠。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工业企业进行新技术、新设备投资的意愿更为强烈,有效推进了工业4.0的进程。政府还不断加强人才培养。人是与设备交互的主体,也是管理生产流程、操纵市场供给的主体。在人才的供给方面,政府改良当前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运用多元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发挥创新型人才的作用,为工业4.0打造强有力的专家后援组。
另一种方式为现行体制下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一是减少对僵化企业的经济支持同时加强对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有了资金的支持,企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便有了经济基础,政府投资是制度、设备、基础设施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持。二是化解产能过剩。化解产能过剩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对过剩产能实现市场出清,用经济手段及法制手段主要从煤炭、钢铁行业压缩产能。压缩产能同时要实现经济效益,就要从煤炭、钢铁的质量及用途创新,这就需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从而实现云端化、多样化,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四、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措施建议
供给侧改革提出后,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都在努力落实,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依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们就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互联网+”建设和鼓励“双创”发展这三个方面给出以下建议:
国有企业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资产资本化运作,政财分离,解放市场。以搭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为前提,重组国有资产,整合资源。国企应该实现国有资产的资本化和证券化,允许民间资本参股,政府将权力交还市场,做到分离宏观管理只能和投资运营职能,分离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配合以相关的资本撤离政策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政府撤离资产从竞争性营利性的行业转向公共服务型行业,提高社会福利,又保证了营利性行业市场的公平公正,真正意义上的释放市场的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与建设,互联网+行业是大势所趋,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保证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互联网+电子商务。但是这种模式目前只是为产品提供一个交易平台,让产品的销售更加方便快捷,本质上并没有提高产品的质量,长时间的发展也反映出了国内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现状,消费者多数愿意海淘国外商品。要实现互联网+电子商务的真正融合,企业应从互联网中获取集成信息,分析消费者需求,并且提高产品质量来满足需求,实现产品的有效供给,即除了销售产品外,提供全面的售后服务和其他额外服务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专业化定制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互联网+金融模式可以为大众提供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且降低了货币基金认购的门槛,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完善信用机制,降低金融风险。支付宝蚂蚁金服建立的芝麻信用,是“互联网+金融”信用管理的一大突破,根据消费者的信用高低可以提供不同程度的金融服务,并且实时更新记录消费者信用信息,使消费者信用采集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督促消费者进行自我管理,促进网上金融服务的信用建设。
鼓励扶植“双创”,创新来源于生活,“双创”可以切实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供给结构,帮助建立真正满足中国消费者市场需求的供给。大众创业丶万众创新是国家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旨在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蕴藏在人名群众之中的无限智慧和创造能力,让有能力,想创新创业的人才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创业自立,凭借创新出彩。
推动“双创”的进行,持续增强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并且逐步建立起扶植“双创”企业的政策,为创新创业项目打开绿色通道,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并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专利的管理与审查,增强大众创新的动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双创”企业大多为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存在固定资产少,资本金不足,资产率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得“双创”企业在银行眼中风险过高。我国在鼓励“双创”的同时,也要鞭策金融机构进行模式创新,设计出专门适用于新兴企业的融资模式,使得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发展,无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文建东,宋斌.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A].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林卫斌.苏剑.供给侧改革的性质及其实现方式[J].经济理论与实践,2016(1).
[3]吴敬琏.供给侧改革引领十三五[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4]王灏.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发展水平[J].前线,2016,(02).
[5]刘伟,蔡志洲.经济增长新常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求是学刊,2016(1).
[6]克劳斯·施瓦布.第四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7]方晓霞,杨丹辉,李晓华.日本应对工业4.0:竞争优势重构与产业政策的角色[J].经济管理,2015(11).
[8]杨帅.工业4.0与工业互联网:比较、启示与应对策略[J].当代财经,2015(8).
[9]纪成君,成迪.“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的路径设计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6(2).
[10]何懿文.工业4.0:中国的机遇与挑战[J].计算机世界,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