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豫龙:文学戏剧里的逐梦人

2017-07-07 20:39魏锋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阎肃小品儿童文学

魏锋

人生如梦,有梦想才会有希望。作为一名业余作者,凭着对文学和戏剧的热爱,30多年坚守初心,在文学和戏剧里逐梦,著作等身,硕果累累。从写新闻报道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从第一篇文章发表,从第一部儿童文学著作出版,從写第一部剧本开始,曹豫龙创作了400多万字,出版儿童文学著作38册,创作了60多个戏剧小品、小戏、大戏、影视剧本,其中25个小品42次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等主办的大型赛事中获奖,20多个小品和小戏在15个城市被搬上舞台或获奖,小品作品《换位》两次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20余部电视短剧剧本完成排演和录制,在陕西电视台播出。小品《回家过年》亮相2017年陕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同行戏称为“小品获奖专业户”——他就是“草根”儿童文学作家、戏剧作家曹豫龙。

如今,65岁的他依然满腔热情,精神抖擞,无论是儿童文学创作,还是戏剧小品创作,他的视野、目光开始投向更大作品的创作,更大舞台的……

在文艺界,曹豫龙算是文艺创作人才队伍中的“个例”。关于他,在工作生活的宝鸡市,坊间流传着许多这位来自江苏省金坛县异乡人,三十多年坚守初心潜心创作儿童文学和戏剧的精彩故事。

刚迈入新的一年,这位同行戏称为“小品获奖专业户”的曹豫龙,喜事连连。小品《回家过年》亮相2017年陕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剧本《金龙与银龙》获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当代戏剧》杂志社2016年剧本征稿大戏类剧本奖,儿童电视剧《我们在成长》正在筹拍……

心若在,梦就在。这位草根儿童文学作家、戏剧作家曹豫龙的路越走越宽广。

一本天价字典,陪伴他开启了一生的成长之旅

五十年代初,曹豫龙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个乡村。1958年,6岁的他步入学校,从小聪颖好学,喜欢读书的他只要有机会碰到书,他都会如饥似渴地去读。

有一次,老师批阅作文时,曹豫龙精彩的作文令他惊讶不已。为此,老师还专程与他当面对峙。

1965年7月,曹豫龙考上儒林初中就读。对于读书有天生以来的喜欢。那个年代,尤其在农村,不少人还徘徊在温饱线上,曹豫龙一家也只能勉强吃饱肚子。学校课外读物匮乏,他便把课本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在他心里,一本字典成为少年时的他最大的渴求。

有一次,曹豫龙偷偷跑到镇上新华书店。

“字典,字典!”当他看到货架上崭新的字典,心中暗喜,差点大声叫了出来。

“叔叔,这本字典多少钱?”

“小朋友,这本字典老贵了,要1块钱呢,别看了,快回去吧!”曹豫龙听了营业员的介绍,用手摸着口袋里唯一的一块钱。

“买还是不买?”作为农村的孩子,他深知一元钱对生活的重要性,可以买十斤大米或买一斤多的大肉。

“叔叔,给我来一本字典。”曹豫龙依然决定。

“买那干什么,又不能吃,填不饱肚子……”“还真是爱学习的人,将来会有出息吧……”曹豫龙说,不管周围那种评价都没有动摇他,因为他清楚,字典就是他的老师,他的亲密小伙伴,字典能帮他更深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受“文革”的影响,1967年也就是初二那年,曹豫龙的求学之路中断。

回家务农的12年时间,凭着对读书的渴求,曹豫龙始终没有放弃读书。虽然经济条件所限买不起书,但看到别人手里有好看的书,总是要想尽办法借来看。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这本一元钱买回来的字典从前翻到后,从后翻到前,不知让他翻读了多少遍。广泛深入的阅读,无疑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9年9月,已经27岁的曹豫龙,幸运地从江苏金坛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陕西省宝鸡市铁路材料厂,接替了父亲在铁路干了一辈子的工作。

“搬运工、食堂管理员……”曹豫龙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兢兢业业,凭借着自己不断的努力,在废寝忘食中不断寻找机会给自己充电。

宝鸡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民风淳朴的城市。工作之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通过阅读和走访,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他,开始学写新闻、言论,杂文、散文、小说,并报名参加汉语言文学函授的学习,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了大专学历。

一个不由自问,开始了漫长的儿童文学创作之路

1983年开始,曹豫龙开始尝试业余写作,至今三十多年来,凭着一颗不忘初心的坚守,一股满腔热情的边学边写,边写边学,创作、编著儿童文学作品400余万字,正式出版38册,多部书在广播电台播出,一部少儿电视剧与拍摄方签约。10余部书获奖或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农家书屋等重点推荐书目,《聪明机智的少年儿童》入选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书目,儿童文学小说《父与子》还曾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有的著作先后多次再版,最多的再版了十几次以上。在《人民文学》《工人日报》《微型小说选刊》《金山》等报刊发表小说、杂文、散文文学作品100余篇,并有10余篇在全国、省、市获奖,多篇作品入选《中国青年杂文选》《中国精短小说名家经典》《2003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微型小说2003年佳作》等作品集。

作为宝鸡铁路物资供应站的一名职工,为什么会在业余时间一直致力于少儿读物和儿童文学写作?

九十年代初,曹豫龙去哥哥家做客。哥哥家的书架吸引了平时酷爱读书的他。“为什么我不能编一本给儿童看的书?”在翻阅中,一本《历代聪明人的故事》在曹豫龙脑海中突然闪现出这一个不由自问。

至此,凭着对文学的痴爱,曹豫龙一边创作,一边开始编著儿童读物。经过大量查阅古今中外书籍、杂志报纸上有关名人孩提时的故事正式编写了一本《两分钟智慧故事》,这本书介绍了古今中外上百位少年儿童的智慧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大的十几岁,小的才几岁,都有不凡的事迹:有的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思维新奇,见解独到;有的在斗敌擒歹、临危遇险时,机智勇敢,胆识超群;还有的在赋对评画、辨真识伪等方面,才思敏捷,出类拔萃。

然而,第一本儿童文学书送到湖北少儿出版社,却意外地收到再等等,再等等的结果,这一等就是六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六年后,终于得到湖北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消息。这本书出版后社会反响好,受到市场的青睐,出版社先后再版印刷了八次之多。这本书极大地激发了曹豫龙的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热情。

可以说,2008年是曹豫龙创作儿童文学最多的一年。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创作了20集系列电视剧《我们在成长》、儿童舞台剧《五(1)班的PK》、舞台剧《超人梦》《狐假虎威新传》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闯闯发明记》《闯闯历险记》《闯闯破案记》等五个本子,剧本被影视公司看中三签合同的情况下,因资金不能到位而搁浅。

“为了孩子,我可以分文不取!”再好的文本没有搬上舞台和影视剧都是徒劳。为此,他跑了数次省城,两次到江南,也多次到毗邻市接洽。

“难道这些年的心血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吗?为孩子们的梦想就这样化为泡影吗?”曹豫龙彻夜无眠了。

“从我手里写出的故事内容,不允许有不合情理的‘硬伤”存在,不能对孩子们产生误导,知识性的东西一定要准确。”为了他心中的这一块圣地,为了能让孩子们早日看到自己花了几年心血写成的作品。曹豫龙从自身找原因,依然再做出决定,改编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

“《当家长》故事中有一位阿姨钻柜的情节,曹老师试着模拟钻了几次,觉得可行才写入故事。”据好友刘升保介绍,曹豫龙对于故事认真推敲,写成推倒,推倒又重写,对于故事中的每个情节,反复琢磨,直到满意为止。

为了儿童文学创作,一个个的通宵达旦,曹豫龙送别了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

“……作为一名业余作家,曹豫龙能够出版那么多著作,是他痴心热爱创作之果,更是他竭诚努力所致。我特别想说的是,当今中国,作家们正处在非常迷乱的时期,许多人都丢弃了健康的创作理念,只图拼命地追求物质财富,从而极大地忽略了自我和整个社会的精神需求。而曹豫龙却以不懈的努力,为加强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而写书,这本身就善莫大焉,功莫大焉!”2012年8月,曹豫龙创作的《我们在成长》终于付梓问世,著名作家莫伸如此评价该书。2012年12月,他创作的儿童小说《闯闯历险记》《闯闯发明记》和《闯闯破案记》被北京一家出版社出版看中出版,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等首都各大书店销售,反响颇佳。《少年皇帝屠龙》等四本儿童故事书被台湾书商看中,漂洋过海,在台湾红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他的儿童小说《父与子》,这一年还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一场工会演出,与戏剧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1998年,46岁的曹豫龙已经成为单位的工会主席。有一次,西安铁路局工会举办“职工小品新作大赛”,要求每个单位排练一个节目参加汇演,并将此项活动纳入年度考核。

“因为工作要求,也因为找不到相关创作人员,我就凭借自己喜欢文学的基础,创作了第一个小品剧本《急诊》。”曹豫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这是一个讲述医患关系紧张的作品,因为初试牛刀,现在看来并不理想,最终排演出来后,没想到还获得了鼓励奖。”

也就是从这次工会工作开始,曹豫龙凭着一股热情,购买了一些小品理论书籍,边学边写,边写边学,与小品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正式踏上了舞台剧本和影视剧创作。

2004年,曹豫龙创作的小品剧本《心愿》入围由中国剧协举办的全国戏剧小品大赛,组委会要求必须把剧本排出来并报送录像带。

“当时,我找了好几家剧团,都不愿意参与。实在没办法,离上报录像带期限还有七天时间,我只好以个人的名义请铁路职工周跃中、张萱和一位导演来排。”对于一个业余创作者来说,苦于演出难,参赛难。

凭着一股热情,曹豫龙没有放弃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自掏腰包承担排演过程中,像吃饭、住宿、录像、制景,导演和把录像带送往北京的一切费用。

在赴深圳参赛中,为了节省费用,曹豫龙和演员一行三人住小旅馆,吃小饭店。最终,在他们的艰辛努力下,小品《心愿》获全国二等奖。

有一次,曹豫龙创作的剧本参加大理州的剧本征集,半年多了没有音讯,就把剧本给了另外一家公司,稿酬3000元。然而,当他们准备签订合同的时候,大理州给他打来电话,告知曹豫龙的剧本得了一等奖,奖金4000元……曹豫龙主动回复大理州说明了情况,退出比赛。事后,曹豫龙的爱人说他太老實了,可曹豫龙说,虽然少拿了些钱,但心里踏实……

2007年4月,为了参加陕西省第一届群星奖评比(按规定,参赛剧目必须先报光碟),在找不到演出单位的情况下,曹豫龙又如法炮制,以个人的名义请了铁路职工林庚成、张莹、杨玉杰和一位导演,排演小品剧本《老师的礼物》。参赛小品获得了创作奖。

“有一次,曹老师又让我看了他修改的《拍摄现场》。我拿过剧本,见剧本上写有‘第十五次修改的字样,当时我很惊讶:十年修改了十五次,这多么不可思议啊!”刘升保说,在他记忆中,和曹豫龙认识就看到过这个小品剧本,一个小品改了十年还在改。

严谨的考证和打磨,在2016年第二届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评选中,《拍摄现场》荣获优秀剧本奖。

一句阎肃美言,引起央视春晚剧组关注

2005年8月,曹豫龙创作的小品剧本《换位》经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后,入围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

10月18日,曹豫龙随陕西省人民艺术剧团《换位》剧组成员一道前往珠海,参加了冠名“罗西尼杯”的首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决赛。

“记得决赛结束后,我刚走出剧场,便看见剧场门口有好几个人在跟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合影。经打听原来是著名的艺术家阎肃老师,一种敬意油然而生,我连忙从包里取出照相机,请一位年轻人帮我合影。”曹豫龙回忆说。

“你是哪里人?”和蔼可亲的阎肃老师没有“大腕”作派,更没有架子。

“阎老师好,我来自陕西,是小品《换位》的作者。”

“你就是《换位》的作者啊,这个作品不错。”阎老师边说边亲切地把曹豫龙拉到他的身边。

“当我带着这卷满载着珠海风光的胶卷回到宝鸡,兴冲冲地到照相馆冲洗后,却让我傻眼了:胶卷上所有的照片几乎全部曝光,唯独我和阎老的合影未曝光,真是太幸运了。”曹豫龙说,紧张的决赛回来,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冲印照片,和阎老这张珍贵的合影,冥冥之中让他似乎相信有一种“天意”。

“著名作家阎肃一句美言,央视春晚剧组审看我省小品《换位》”11月26日,《西安晚报》刊登了央视春晚剧组审查小品《换位》的消息。

“记者昨天获悉,由陕西省人民艺术剧院创作排演的小品《换位》已引起央视春晚剧组的关注。春晚小品类节目组日前已从省人艺调走《换位》的录像资料审看……”“据悉,小品《换位》能赴央视,还得益于著名词作家阎肃的“美言”。不久前,《换位》参加在珠海举行的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决赛时,阎肃是评委组长。当央视春晚剧组征求阎肃对小品的看法时,老爷子坦言“剧本和演员都‘相当不错。”

“后来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小品《换位》最终未能上春晚,但是作为我来说,小品能够得到阎老的‘美言,受到春晚剧组的关注,已经心满意足了。”曹豫龙说,作为一名名不见经传的作者,与阎老素不相识,阎老怎么会向春晚剧组“美言”呢?对此,我一直不得其解。

“在阎肃身上,总是充盈着一股正气、锐气,一种向上的劲头。他多次担任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和小戏小品奖评委主任,评奖时,他坚持质量为王,不分出身,不看地位,不徇私情。有时候获奖的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辈,而和阎肃个人关系好的名家却名落孙山。”武警总部政治部创作室原主任王树增的一席话,让曹豫龙茅庐顿开。

“阎老,您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更是一位让人敬重的时代楷模。”曹豫龙说,自己的小品虽然未能登上央视春晚,他很感动也很满足,当他每次看到照片上阎老那慈祥和蔼的笑容,不由就会肃然起敬……

在戏剧和电视短剧创作的舞台上,曹豫龙坚守着自己的初心,20年来25个小品42次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等主办的大型赛事中获奖,多部话剧小品和小戏在15个城市被搬上舞台或获奖,小品作品《换位》两次引起中央电视台的关注,20余部电视短剧剧本完成排演和录制,在陕西电视台播出。创作的小品《回家过年》,亮相2017年陕西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被同行戏称为“小品获奖专业户”。

一生敬畏文字,专注创作无怨无悔

“对文字我充满了敬畏,总想着更好的作品是下一个。在文学和戏剧世界里,虽然困难重重,步履艰难,但我在专注兴趣和爱好中也找到了快乐,我无怨无悔,也会把内心的这份火焰持续下去。”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尤其对于草根业余作家来说。从曹豫龙斑白的两鬓不难想象,他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艰辛努力和辛勤耕耘。

没有专业知识,为了开阔视野,学到更多小品创作方面的知识,曹豫龙除过参加了各种函授大学以外,先后十余次参加了由省剧协和市文化局举办的研修班和改稿会,四次赴兰州,参加了由兰州市文化局举办的小戏小品培训班,两次赴江苏张家港,参加了由中国剧协举办的小戏小品研修班,一次去井冈山,参加了由中国剧协举办的中青年编剧研修班,一次去广西南宁,参加了由广西艺术馆举办的小戏小品研修班……这些培训班和研修班(除了省内的以外)中,参加者几乎都是文化馆、剧团、艺术创作研究所(室)的人,他们都可以回去报销差旅费,而自费的只有曹豫龙一个。虽然是自费,曹豫龙仍乐此不疲。在废寝忘食的学习中,一双带他飞向文学、飞向剧本创作的翅膀逐渐长成。

创作的初稿,曹豫龙总要真诚地请同事好友们给他提意见,提得愈多他似乎愈显高兴。为获取别人的意见,乐意做东请客成了他的常事。每个故事,直到能得到朋友们的认可,他才忐忑不安地暂搁一边。

“获奖的小品剧本《琴声》,这个故事的素材是他在报纸上看到的一则新闻:讲述的是一位恋爱中的女大学生,起初嫌弃靠卖艺为生的盲人父亲,后来被父亲的亲情感化,又得到男朋友谅解的故事。”曹豫龙随身携带的创作素材本,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会随时记录下来,这已是他使用的第十二个记录本,每当创作文学或戏剧作品,每一册都会为最终创作出一个既精彩感人又颇具启发教育意义的作品有所帮助。

“我的作品或是赞颂人间的真善美,或是讽刺假恶丑,总是要有一个有思想高度的落脚点。”曹豫龙的创作中一次次地体现着“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原则。

“我没有干过家务,对爱人关心的不够多,照顾的不够好。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倒是她给我在创作上帮忙打印、校正,还要管吃喝拉撒,从来没有怨言……”为了心中的这一块圣地,曹豫龙选择坚守,选择了专注,忘情地扎进文学和戏剧的天地,没了白天和黑夜,没了星期天和节假日,别人打牌钓鱼他没兴趣,家人要游公园逛商场他无闲暇相伴。谈到家人,曹豫龙总有一种愧对家人的深深内疚。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2016年12月13日,这位有精神、有襟怀、有担当的非专业草根“退休铁路人”,成为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入选作家之一。在培訓会上,曹豫龙认真聆听、记录着专家老师传达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第十次全国文代会、第九次全国作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人生如梦,有梦想才会有希望。“当初选择了这样一种爱好和兴趣,我无怨无悔。”如今已经六十五岁的他依然满腔热情,精神抖擞,笔耕不辍,辛勤耕耘。无论是儿童文学创作,还是戏剧小品创作,他的视野、目光开始投向更大作品的创作,更大舞台的攀登……挖掘着一篇又一篇精彩的作品,也书写着他有声有色的逐梦人生。

责任编辑/魏建军

猜你喜欢
阎肃小品儿童文学
《临宋人小品》
认错不能拖
刊首语
成全
成全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阎肃人生》里的阎肃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世相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