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下的水蒸气”讲评

2017-07-07 14:36向二勇
新高考·语文备考(高三)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水蒸气梅花镜子

向二勇

【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开水房里,一年到头,一直烧水。水蒸气弥漫空间,模糊人眼。但是,水蒸气一头扎进锅炉内,被厚厚的钢板包裹,受熊熊的烈火蒸腾,反而具备驱动火车、轮船的能力。同是蒸气,功用差别极大。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对于这一类新材料作文,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注重审题立意。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两方面:一、抓关键词句(特别是抓能凸显命题者情感、态度、意图的词句);二、分析材料结构关系(特别是找其侧重点)。首先我们来看“抓关键词句”,明确这则材料讲的话题是水蒸气,并且材料设置了两种环境:在开水房里,弥漫空间,模糊人眼;而在锅炉房里,受到钢板包裹、蒸腾,却可以驱动火车、轮船。其中“弥漫空间,模糊人眼”“反而具备驱动火车、轮船的能力”等语句足以凸显命题者的情感态度。再看“分析材料结构关系”,这则材料是分总结构,其中结尾句“同是蒸气,功用差别极大”是总写,前面的三句话是分写。再找侧重点时,我们要紧抓“但是”一词,由此可见,作者对在锅炉房里的水蒸气的肯定与侧重。

由此可得出的如下立意。1.整体立意:对于同一个人或物,环境不同,作用(价值)也会不同,甚至相差很大。2.局部立意:(1)开水房中的水蒸气,因为无压力,是废品,不好。(2)锅炉房中的水蒸气,有压力,有磨砺,可实现自我价值,好。当然,我们在审题立意时,抓命题者想凸显其情感态度的词,并以此为侧重点,这一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侧重在压力环境下对人或物的价值,并对此详写,真正做到详略得当,有主有次。比如有的考生就用“做锅炉房中的‘水蒸气”为题,旗帜鲜明,重点突出。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区分概念,力避偏题、走题现象。例如,在写作时,有许多学生对“苦难”“磨难”“磨砺”“压力”这一组近义词区分不清,认为它们可以混用,可以替代。其实,这些词语还是有区别的。“苦难”是指痛苦和灾难。“磨难”是指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遭受折磨。而磨砺原意是把有尖、刃的用磨刀石磨锋利,比喻人经受磨炼或锻炼。“压力”则是指:(1)物体所承受的与表面垂直的并指向表面的作用力。(2)情况的紧迫或紧张。根据材料的具体语境,显然,“苦难”和“磨难”这两个词语,是有失偏颇的,而“磨砺”和“压力”这两个词语才是恰当的,这可以通过“水蒸气弥漫空间(缺少压力)”“被厚厚的钢板包裹,受熊熊的烈火蒸腾(经过磨砺,增加压力)”可以得出结论。因此,明确概念,准确定义,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审题立意,并走在写作的正确道路上。

【考场佳作】

哪得梅花扑鼻香

杨阳

外公爱梅,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那遗世独立的梅,有着高傲姿态,带着淡淡的清香,总让人初见惊艳再见流连。

只是,“外公,你为什么把梅花种在外院,而不是和桃花一起种在里院呢?放在里院,大家走来过去的,也好照顾它呀!”我终于忍不住提出心底的困惑。而外公只是浇水,笑而不语。

我赌气似的问外婆要梅花种子:“我要自己在里院种梅花!”外婆听了,停了手上的活儿,狡黠地笑了。“那倒不用,里院里有一株梅花,是你外公以前的‘败笔,你去看看吧。”“败笔?怎么可能!我跑了过去,却在半路停了脚步。里院什么时候有过梅花?”我带着疑惑走了过去。

桃树,梨树……“咦,这是?是梅树!”要不是那点点梅花,我根本不敢相信那是梅树。因为它早已失了梅的风骨,枝干弯曲瘦弱。梅花倒是美,娇嫩的花瓣层层笼着,里面的蕊儿也带了几分娇嗔,只是,这哪里是冷傲的梅?倒更像是弱不禁风的娇小姐。

我很是不解,却又拉不下脸去问外公。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身后的外公倒是先开了口:“这梅好看吗?”我狠狠地摇头:“失了真,美得矫揉造作,不好看。”“去闻闻,有梅香吗?”我凑了过去,许久才嗅到一丝梅香,我好像有些理解了。外公怅然若失地补充:“那是我以前种的,每年寒冬还特意给它涂了白灰、添了土。只是后来才发现,它比外院的梅花少了一番严寒的磨砺,也少了梅花的风骨。”“所以外婆才说这是你一大‘败笔么?”

外公没有接话,只是默默地看着那梅,又静静地望着我。我突然想起儿时外公对我的严厉,那时我还埋怨过呢。凭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当个宝儿宠,怎么到我这儿就成了草?我倒是委屈得很,同是小孩儿,为什么要区别对待?我不相信外公爱我,就像我不相信外公爱梅花一样,殊不知外公早已用他的严厉与爱为我织成一季“寒冬”。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就像不曾经历钢板包裹、烈火蒸腾的水蒸气,只能模糊人眼,不能驱动火车、轮船。

寒冬里,外院的梅开得正好!

[点评]

以物喻人,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小作者构思很巧,并没有直接说外公对自己严厉,在生活上给自己压力是为自己好的。而是具体展现梅花,只有经过严寒的压力,才会有扑鼻的梅花香,借以展现外公对自己的愛,用他的严厉与爱为自己织成一季“寒冬”,实属用心良苦,玉汝于成。以梅开头,并以“寒冬里,外院的梅开得正好”收束全文,首尾呼应,情景交融,相得益彰。

压力下的自我价值

王佳琪

我曾看过鲁迅先生的一幅画像,最使我难忘的是充盈着锐利的双眸。在当时充满压力的环境下,鲁迅先生爆发出的是一种不屈的斗志,从而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就正如水蒸气,在钢板包裹、烈火蒸腾之下,能够驱动火车、轮船,可见在适度压力之下,才能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

阿多尼斯曾说:“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我想,正是世俗中的磨砺、压力,才让我们拥有活出自我的勇气和活出自身价值的信念。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他——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他的一生都活在巨大的压力之下,1945年2月,索尔仁尼琴在东普鲁士的前线给自己朋友写了一封信,因信中主要词条有“那个蓄着络腮胡子的人”“主人”和“老板”等词语,结果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动改造。1968年又因作品《第一圈》无法在国内出版而在境外发表,被开除出作协。虽饱受生活压力磨砺之苦,但索尔仁尼琴能够在压力之下爆发出自己的独特价值。索尔仁尼琴力图以其作品针砭时弊,解剖社会,评判历史。在苏联,他第一个突破思想和文学的禁区,开掘出劳改营主题,为俄罗斯劳改营文学的滥觞打开了闸门。他以丰硕而深刻的作品成为苏联“回归文学”的卓越代表,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创造了一个新的俄罗斯小说体系。他凭借《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便是:“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借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正是在压力之下,索尔仁尼琴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敢于批判,“俄罗斯良心”的美誉,他当之无愧。

其实,纵览古今中外,众多的伟人都是在来自不同的重压下完成志向的。陶潜在浮华腐败之风盛行的压力之下,不为五斗米折腰;贝多芬在不能倾听世界的压力之下,谱写了备受好评的《命运交响曲》;尼采在世人讥讽的压力之下,让《查拉图斯特如是说》声震人间;贫穷的马克思,流放西伯利亚的列宁,疾病缠身的史铁生……都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跌跌撞撞的过程,压力是在苦难中开花的必需品。假如世界上没有了压力,我们便如开水房里的水蒸气弥散房间,模糊人眼。我们应该在钢板之间、烈火之中,成就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把压力看作是一盏灯,在压力的磨砺中,绽放出我们的风采。

我有一颗开花的心,压力之下,必将开出烂漫的花朵,实现自身的价值!

[点评]

文章开宗明义,在开头以鲁迅先生的例子为引子,表明观点:在适度压力之下,才能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并由此生发开去,列举了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贫穷的马克思,流放西伯利亚的列宁,疾病缠身的史铁生,以及陶潜、贝多芬、尼采等众多古今中外人物,详略得当,点面结合,论证有力,语言有气势,最后以“我有一颗开花的心,压力之下,必将开出烂漫的花朵,实现自身的价值”作结,呼应开头,再次点题,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审题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从前,一个国王的宫殿里有一间镜子屋。在这间镜子屋里。四周的墙壁、天花板,还有地板,都是镜子做的。有一天,一只狗偶然钻进了这间镜子屋,一下子惊呆了:它的周围都是狗。它马上龇起了牙,镜子里的狗也都气势汹汹地龇起了牙,这只狗又惊恐地大叫起来,镜子里的狗也都疯狂地大叫起来。就这样,这只狗在这间屋子里对着镜子中的这群敌人又扑又叫了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人们发现这只狗时,它已经气绝身亡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则材料是一则寓言,钻进了镜子屋里的狗面对周围的“狗”惊恐大叫,气绝身亡。此题可以运用由果溯因法进行审题。第一步,找到陈述对象在事件中所产生的结果。第二步,由果及因,要具体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第三步,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正面确定立意。这则材料的结果是“狗”气绝身亡,由果及因,“狗”气绝身亡的原因是狗面对陌生的环境,只是龇牙、吼叫、又咬又叫,说明“狗”没有能适应环境,由物及人,生活中,我们也会遭遇环境的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去用微笑笑对环境,适应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可以立意为:适应环境,笑对环境、人生、困难,等等。当然,“狗”气绝身亡的原因也可以归纳为“镜外狗”面对“镜中狗”又咬又叫,没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没有一颗淡定的心,这样我们也可以立意为:宽仁待人,拥有一颗仁厚的心,生活才会和谐。

(于太龙)

猜你喜欢
水蒸气梅花镜子
为什么会下雨?
梅花
高悬的镜子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水蒸气变戏法
小镜子,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