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真题呈现】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文題浅析】
“阅读”是2016年高考作文的核心主题之一。天津卷的这则作文材料给我们列举了现代社会中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书本阅读,互联网和多媒体都是我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这是每位考生都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每位考生都将有话可说。
题目要求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这就需要考生就自己的阅读经历,阐述对“青年人阅读方式”所持有的态度,表达鲜明的观点。
每位有阅读经验的考生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写:可以推崇进行传统阅读时的“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也可以钟情于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下的“碎片化阅读”;在素材的运用上,有丰富阅读经验的考生可以写一些自己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时的独特感受,课外阅读经历不多的学生谈课本或影视剧中涉及的名著给自己带来的阅读感悟也可以。
乐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可以描述自己从互联网上获得的知识,或者观看影视剧、阅读电子书的经历,阐述这些“阅读”给自己“三观”带来的影响;也可以深挖一步,从“深阅读”和“浅阅读”的角度,阐述两者并存的合理性和互补性,分析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对深阅读保留的情怀,以及浅阅读的方便快捷和未来发展趋势……角度不少,选择很多。
这篇作文的得分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考生的阅读积淀。这也给未来备考的学生更多的启示: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一环。有了丰厚的阅读积累,再多一些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在面对高考作文中各种各样的人文类题目时,你都会得心应手,应对自如,斩获高分。
【佳作展示】
阅读的三重境界
天津一考生
人生天地间,总要与外界发生联系。而阅读,则是最主要的通道。
阅读可以分为若干种,绝大多数人的阅读属于消遣性阅读。这种阅读的目的就是打发时间,说得高雅点,就是让时间不至于白白流逝。浏览网页,翻翻报纸,看看电视,了解一些新闻热点,搜集几条明星八卦,打探哪里出了奇人异事,瞅瞅又有几只“老虎”被调查……边看边乐,然后与志同道合者大摆龙门,是很惬意很得意的事。
市井闲人们的阅读大抵如此,一般上班族的阅读也大多可归入此类。我们青年学子,有时也愿意做这些消遣性的阅读。为的是放松放松,调剂一下有些枯燥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消遣”是个中性词,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归入褒义,毕竟有所消遣便是有所追求的另一种形态,这总比无所事事、无事生非要好得多。
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我称之为充电式阅读。这种阅读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颇有现趸现卖、临时抱佛脚的意味。以我为例,该交综合性研究作业了,我才上网搜索相关的材料,包括成本的书、杂志及相关论文,然后挑灯夜读,快速扫描,从中筛选出自己用得着的矿石,冶炼、提纯,最终形成自己的产品。这样的阅读,效率高、印象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我的大脑里面的东西感觉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品位。出于很切近的目的,其效果却是长久的。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我们成长的台阶。
听说大多数成年人尤其是上班族,其阅读大都含有某种“功利性”。这不是坏事。关键是要将这些信息合理转化,切忌生搬硬套,机械照搬。否则的话,这种阅读就成了鸦片,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
阅读的最高境界,是精神性阅读,或者叫心灵性阅读。这样的阅读完全是个人的兴趣所在。阅读的过程,也是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过程。据说,这样的人,看经典的影视作品,会忘掉了世界的存在,能与剧中人的命运相喜悲;看喜欢的文学名著,常常会如五柳先生“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惜的是,我还没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鲁迅说过,要看各样的书,即使和本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卢梭则强调,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两位大家道出了读什么书和怎样读的问题,明乎此,力行之,便会臻于大境界。
[点评]
作者将阅读分为“消遣性”阅读、“充电式”阅读、“精神性”阅读这样的“三重境界”,并精要地指出其主要特征——“打发时间”“现趸现卖”“修养身心”,这是很有见地的。当然,如果单是这样分条陈述,未必就算得上上乘之作,因为这篇作文的要求是“谈谈‘我的青春阅读”,一离开“我”,全盘皆输。所以,作者便将“我”的阅读经历与这阅读的“三重境界”融合在一起——枯燥的学习生活之余的调剂放松的“消遣性”阅读;出于学习工作的一时之需的“充电式”阅读和虽不能至勉力而为的“精神性”阅读。如此,这篇文章就成了一篇既有理l生深度又有感性“真度”的佳作了。整篇文章条分缕析,论据丰赡,理性与感性、社会与自我、引用与写实很好地交融在一起,文笔老到,很耐读。
阅读,与光明和希望牵手
天津一考生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宋朝诗人周弼的这首《夜深》,道尽了沉浸于文字世界而浑然忘我的读书境界。回首望去,我的青春也与阅读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看似只有黑白两色的书页,却如朵朵繁花,装饰了我那原本单调贫乏的青春岁月。
从记事起,“贫困”就和我的家庭紧紧捆绑在一起。学校减免了我的学杂费,并且每个月还有一些贫困生补助,虽然上学没有问题,但买书就属于遥不可及的奢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