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契合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7-07-07 13:20田小健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田小健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契合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田小健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以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的开展现状作为研究对象,梳理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文化属性。利用SWOT分析法整合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契合取向,基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层面对我国部分高校竞技网球运动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SWOT分析; 高校竞技网球; 校园文化建设

网球运动作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时尚属性,无论竞技潜能发挥与大众普及意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运动效能。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孙甜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到郑洁、晏紫在200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的女子双打冠军,再到2011年李娜法网获得大满贯的骄人战绩,不断创造着中国女网的一个又一个奇迹,也大大推动了国人对网球运动的发展势头。但对于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我们始终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机制,都要具有坚实的大众参与基础,带有“强化学药剂的肥料”所簇生的花朵,缺乏生长的根基,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现如今中国竞技网球已经出现后备人才储备、选拔、培养的失衡困境,教练员管理、执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路径也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而诸如此类阻碍竞技网球发展的主要因素还不止于此,竞技网球的职业化因素、经济投入因素、社会普及程度、媒体关注传播力度、法律保障体系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如何形成具有中国“举国体制”特色的发展模式,在现有成绩与关注度下最终实现竞技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可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1]。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S(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布局战略矩阵进行研究,以期促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长效发展,对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人才培养机制、社会参与价值、教练员队伍建设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1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SWOT分析

1.1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优势因素(S)

1.1.1 网球运动的文化属性优势突出,有力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网球是一项极具魅力而高雅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赞誉,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高校开展网球运动及竞技类比赛得到社会、高校、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同。高水平的竞技网球赛事在高校间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赛事运作机制,不仅对提升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而且激励了广大学生对竞技网球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有效的弥补了学生运动实践的缺失,有效的丰富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形式,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1.1.2 大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有利于为中国特色竞技网球发展储备人才 大学生的智力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对网球运动的认识程度高,锻炼热情高涨,参与兴趣浓厚,在学习技术动作、运用战术能力上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特色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模式强调后备人才的长远发展,有针对性培植高校大学生成为网球竞技发展的后备力量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1.1.3 高校网球场地建设较完善,能够保证训练与教学 高校网球运动开展的硬件资源较完善,从网球场地的数量、类型和设施条件直接影响着运动项目的训练水平和网球课程的开展状况。网球运动在高校属于潜优势项目,高校高水平队的建设也加快了步伐,利用高校自身经费及社会企业的财力资助来建设、维护网球运动场馆已具备良好态势。

1.1.4 全国性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等重要赛事举办水平已颇具规模 多年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在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支持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围绕“服务全国高校师生”的原则,准确定位,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把普及推广高校网球运动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成绩斐然[2]。目前,网球分会的会员单位已从网协成立之初的20所高校发展到如今的230余所,每届参赛人数已达到千人之多,成为全国网球运动品牌赛事。

1.2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劣势因素(W)

1.2.1 高校办队目标不明确 高校组建与发展高水平运动队,以寻求竞技网球运动在高校发展道路上既可以增加运动群体基础,又可以适度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体育人才,此种模式可谓利大于弊,但近些年高校对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构建模式利弊关系与利益关系较为复杂,影响了高校办队的整体目标。所以,以组建高水平运动队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高校首先要明确办队的目标,以及投入产出的利益分化,毕竟目标不清晰,很难实现可持久的长远发展。

1.2.2 训练经费不足 2000年前后,高校在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呈现了多元化管理模式,部分高校借鉴国外高水平运动队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向社会、企业寻求经济支持,多元化经济投入,将利益最大化,突出共赢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为高校建队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3]。这类做法有其局限性,针对于中国知名高校或竞技体育发展突出的省份有其优越性,但对于普通高校和竞技体育发展缓慢的省份难度很大,吸取的财力拨款无法满足高校的训练、培训、比赛,所取得比赛成绩与社会影响力无法满足社会、企业预期的资金投入动机,在双方或多方利益无法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共建、共赢的矛盾就会日益激化而阻滞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1.2.3 教练员队伍不稳定,训练体系不健全 高校教练员是运动队组建的核心元素,教练员的执教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运动队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近年来,高校网球教练员的梯队建设较为稳定,但也存在高校教练员角色“一兼多职”,校内外、校际间职务“双跨”的现象,影响了运动队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这也说明了高校在管理教练员和运动队训练体系上仍不健全[4]。

1.2.4 招生体制不统一 高校在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录取条件存在差异,主要取决于高校的知名度、国内排名、高校的综合实力。学生运动员报考目的也较为明确,以运动成绩为依据、以高校招生的录取条件为标准,以就业取向为目标。在多数高校,所招收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都有待开发,早期的运动能力和成绩也许能够满足学生踏进高校,但过重的训练任务和学业要求让这类原本文化素质较低的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也影响了学生运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训练效果。如何解决学生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学训矛盾”,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是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关键要素。

1.2.5 缺乏比赛机会 全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暨全国高校校长网球比赛,是迄今为止高校组织的较为系统的竞技类比赛,每年针对各省、市组织的业余青少年网球比赛及高校间组织网球交流比赛也很多,但竞技水平和影响力远远比不了大网赛。高校间的网球竞技交流的机会并不多,通常要依托社会、企业所承办的社会性质的网球赛事,在学校支持参赛的前提下才能够参与比赛,但这类比赛的级别和层次不稳定,多注重比赛成绩而忽视了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与运动潜力挖掘,比赛的功利性太强,参与群体不够系统也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参与比赛的机会。

1.3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机会因素(O)

1.3.1 我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的推进,高校是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完善,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也出现了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网球竞技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趋于框架化、模式化、系统化,相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也较为固定。我国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优势在于我国职业化发展是要本着“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指导思想进行,所谓“打好基础”,就要就要求运动要有参与群体、参与热情、参与条件,因为没有“量”的积累是无法保障“质”的提升。

1.3.2 竞技体育“院校化”,能够解决引进和培养优秀教练员 竞技体育“院校化”是指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建立以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体育院校为基地和依托的运动项目发展格局,使高等体育院校逐步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播中心,体育科学的研究、教育中心,体育产业的龙头,体育普及推广的示范和高水平的体育训练的基地,并以此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特别是竞技体育的发展。竞技体育“院校化”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特定层面的重要问题。

1.3.3 社会体育客观上需要高水平的竞技运动人才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健身意识的提高,是我国社会体育事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调研的体育院校里均设有社会体育专业,以体育市场发展趋势为导向,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体育类人才为出发点来设计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在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毕业就业调查中,也有少数学生选择公共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服务、健身教练、经营体育设备及相关服务等与社会体育相关的职业,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择业问题,也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保障。

1.3.4 竞技与教育相结合将成为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四个方面:其一,要培养知识型、文化型的优秀竞技人才;其二是为了引领高校学生参与体育竞技活动;其三是增强师生的向心核力;其四是要服务学校的发展目标。基于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定位,也体现了高校推进竞技体育与学校教育理念的契合,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烘托校园体育文化,实现校园领域的“全民健身”计划势在必行。

1.3.5 合理运用社会和企业的资金,利于搞活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学校拨款、外来赞助和体育部门自筹[5]。但在市场商业化不断发展及传播途径多元化的环境下,高校组织一定规模的竞技比赛,是可以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社会和企业的商业资助,从而对推动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也可以为资助部门和资助厂家提供商机和宣传效应,因为高校学生的消费能力已经具备很成熟的挖掘潜力,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理念和品牌意识已渐成熟,企业品牌效应的影响力也会随着学生的成长带来长期利益。

1.4 高校大学生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的威胁因素(T)

1.4.1 高校网球赛事商业运作体系仍不够完善 体育经济资源在利用方式层面上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没有把握好国家投放、社会资源配置、体育产业经营三者间的相互权重程度。高校网球赛事市场体系相比篮球、足球等热门运动的市场体系仍存在一定差距,还需要改革和优化赛事管理体制和赛事运行方式的规范性。对主办、承办单位的综合实力,对运动员注册管理的要求,对赞助企业的商务洽谈,对赛事转播权的归属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略显雏形。

1.4.2 输送渠道不畅,使高校高水平运动员迈入职业化道路受到限制 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人才储备的来源之一,通过国家、省、市的比赛和运动员等级考试是高校竞技人才挖掘的主要渠道[6]。但学校希望通过培养优秀竞技人才来提升本校竞技水平和学校知名度,教练员希望留住好苗子来提升自身地位和显现个人执教能力,学生运动员本身更是希望竞技水平来完成学业要求,顺利毕业,对于加入国家、省、市职业队的期望值并不高。这三方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高校向国家、省、市输送竞技人才的道路的顺畅,也会直接限制运动员职业化道路的发展。

1.4.3 区域化分布不均衡,地域化网球运动发展态势差异较大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的地域化发展不均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在于高校所属省市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水平影响到高校竞技运动发展的认知程度;其二在于高校综合实力排名及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2016年网球高水平运动队已批准数量为32所,相对6年前数量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地域化发展态势差异较大的现象[7]。

1.4.4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获批难度增大,部分高校存在项目转移现象 高水平运动队的审批权力隶属于教育部,在进行评定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价指标。自2010年以来,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申报学校逐年增多,但评价“门槛”呈现出“高标准、严要求”,在很大程度上科学规避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盲目发展,也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教育部审批政策与方针。部分高校领导在短期内看不到投入与产出的优越就降低了自身的评价标准,也有部分高校放弃网球高水平运动队的建立。

2 高校竞技网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矩阵分析

为了确定高校竞技网球网球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战略矩阵,依据 SWOT 分析原理,将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交叉组合(见表1)。

表1 高校竞技网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战略矩阵分析表

3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契合发展的对策

3.1 通过校园网球文化氛围影响大学生的网球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球认知水平,利用网球竞赛、培训等形式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从网球课程设置、网球俱乐部建设、网球校队组建等方面着手,提高网球软硬件服务环境,奠定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而促进高校竞技网球运动新局面。

3.2 高校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要以网球文化和网球运动特点为切入点,充分营造网球运动校园氛围,将高校育人功能与竞体效能融合发展。

3.3 借助我国竞技网球运动职业化和将高校作为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有利政策,引进社会和企业资金,促进国内、国际高校间网球高水平赛事的举办机会,健全高校网球赛事管理机制,将高校网球赛制、级别、目标合理定位,以“竞技性、普及性、参与性”作为高校网球赛事的举办宗旨,推进校园网球文化建设。

3.4 建议成立高校高水平运动管理机构,与社会体育联合培养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建立统一的招生计划和就业指导机制,合理解决高水平运动队的学训矛盾和就业危机,出台较为完善的训练体系,切实保障网球教练员的职称、岗位津贴、绩效评定等实际问题,切实保障学生运动员的学业发展和就业前景问题。

4 结 论

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部分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虽然对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进行筛选与战略矩阵分析,但没有对战略实施的实证性研究,后续研究中会结合典型高校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布局,实证说明发挥和利用优势,把握机会,克服弱点,避免风险来解决现有问题,对我国高校竞技网球的改革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 王 成,姚雪芹,杜丛新.我国高校办高水平网球队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15-17.

[2] 宋晓燕.基于SWOT理论对上海网球大师赛可持续发展的分析[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 2013.

[3] 吉建秋,陈颖川.高校高水平网球运动规范化运行的体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44-46.

[4] 徐祥峰,等.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网球裁判员职业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9):88-91.

[5] 宋清华.河南省高校普通学生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多元化互动模式构建[J].济南: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3):12-15.

[6] 黄 英.基于SWOT视角下的北京高校体育竞赛发展现状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1.

[7] 朱征宇,等.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9):4.

[8] 钱驷强.探究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16.

[9] 王 东.高校网球运动的发展模式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92-94.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Tennis Ga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TIAN Xiao-jian

Several methods, such as literary,SWOT analysis, are adopted in this essay. It takes the status of college tennis game as the research target, so as to analyze the culture features of the college tennis ga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It uses the SWOT analysis to integrate the college tennis ga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orts cul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ollege tennis games, the essay aims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the healthy, stead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nnis games.

SWOT analysis; College tennis games;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2017-05-13;

2017-05-26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名称:高校竞技网球运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编号:201613504)。

田小健(1964-),男,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哈尔滨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

G808

A

1008-2808(2017)03-0087-05

猜你喜欢
运动队高水平竞技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高职院校运动队建设问题与对策探究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