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高华,张玮红
新常态下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研究
张高华,张玮红
从索契冬奥会上中国队取得的新突破,到2022年北京申奥成功,多方聚焦下我国的冰雪运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但在冰雪运动高速发展的同时亟需理清当下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依托当下我国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冰雪运动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扬弃国外冰雪运动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常态下我国发展大众冰雪运动的机遇,探索未来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大众冰雪运动;特点;趋势
索契冬奥会的圆满落幕,点燃了新一轮人们参与冰雪运动的激情与期望。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并于201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要全面分析当前新趋势、新背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11月2日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及《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超过5 000万人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0 000亿元。冰雪运动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内容,它的普及情况也是评价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举办的重要指标[1]。
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取得初步的成就,使得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投身于冰雪运动当中,这为我国以冰雪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如何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全面分析、准确把握我国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规律,是未来我国大众冰雪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
1.1 德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状况
德国作为冰雪运动的传统强国,自1998年第18届冬奥会以来,曾创下连续3年雄霸于冬奥会奖牌榜榜首,尤其以雪上项目最为强悍。德国体育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其背后系统、先进的科技支撑和悠久、深厚的群众基础。早在20世纪初,德国体育便开始了翻天覆地的革新,颁布了“黄金计划”(全国范围内兴建体育设施),据不完全统计,到1980年,东德就拥有滑雪跳台331个。之后西德的“锻炼活动”以及两德统一后颁布的“德国体育指南”等等,进一步为国民健身的顺利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1。在夯实体育的群众根基后,德国又积极地进行了科技创新,加大对体育科研的投入,以先进科学技术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和保障体育锻炼的安全[2]。
1.2 加拿大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状况
加拿大大众冰雪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政府于1961年颁布了健康和业余体育法,将冰雪运动为主的体育锻炼纳入法律保障体系,设立健康部及其下属健身处,负责全民健身指导,并给予财政支持。截止2010年,加拿大参加冰雪运动的人口比例世界第一,如体育俱乐部注册人数统计,冰球约60万人、冰壶约30万人、速度滑冰约1万人、花样滑冰约20万人、滑雪约100万人等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为开展冰雪运动奠定了宽广的物质平台和稳定的设施保障,截止到今,加拿大拥有3 300多座冰球馆、400多处滑雪场其中有约40座现代滑雪场[3]。
1.3 美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状况
冬奧会中很多正式项目都起源于美国,比如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冰球等逐渐成为全民热衷的项目。同时,美国拥有设施先进、运作成熟的冰雪运动基地,在全球十大滑雪胜地中,美国就独占3个,这为普通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根据美国冬季运动产业协会发布的冬季项目参与调査报告, 美国参加冬季项目的人数已经达到1 930万人[4]。其中,参加高山滑雪运动的人数最多,达到820万人,其次是单板滑雪参与者740万人,自由式滑雪参与者540万人,雪地行走者400万人,越野滑雪参与者330万人,特里马滑雪参与者280万人。在1 930万参与者当中,62%为男性,38%为女性。根据2013年户外参与运动统计报告,打冰球的人数为260万人,其中正式注册的冰球选手达到51万人。
1.4 瑞士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状况
瑞士被称为“冰雪家园”,是冬季旅游发源地,具有悠久的雪上运动传统,拥有世界上最长、最具挑战力的雪道,许多滑雪坡道长达16km,高差2 000m。还把雪上运动延伸成了冬夏两季,成为带动瑞士整体发展的重要产业,瑞士拥有200多个滑雪场地,13条齿轨铁路,50辆登山缆车和约600条空中索道,并且配备了4 000多名专业滑雪教练。为了普及滑雪运动,瑞士国家滑雪学校为滑雪爱好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滑雪教学服务,推出《三日学会滑雪》教学课程,保证零基础学员在三日内掌握滑雪基本技能。瑞士滑雪场有一个重要的国外客户群,游客主要来自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冬季山地地区过夜率排第5位)。过去几年,西班牙、俄罗斯和亚洲客户数量有所增加,但并未弥补传统国外客户的衰落。在过去10年中,冬季度假村已失去150万过夜客户。如今,雪道上外国客人的平均比例下降了50%。尽管瑞士滑雪胜地不断努力增加人工造雪设备、更新提升设备,滑雪人次依然下降。以2014-2015年雪季为例,2 390万的滑雪人次相比前一年下降5.2%,低于5年平均水平11.1%[5]。
1.5 日本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状况
日本冰雪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滑雪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827处滑雪场,曾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室内滑雪场(1959年营业)。滑雪场内均设有滑雪学校、餐厅、住宿设施,由便捷的交通连接于各城市。日本几乎所有人居住地离雪场只有两三个小时车程,日本居民众多,这意味着日本拥有巨大的滑雪市场潜力。日本滑雪产业在1970-1990年经历了快速发展,那时的滑雪人次创了历史新高,最好的雪季滑雪人数达1 800 万[6]。80年代,日本滑雪度假区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新建了几个雪场,扩张或重建了之前的雪场。日本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滑雪设施。滑雪在年轻人之间是时尚、受欢迎的运动。雪季期间,雪场通常非常繁忙、客户较多,以致有时滑行步履维艰,乘坐索道排队时间较长,雪道也比较拥挤,这种状况很难吸引更多的滑雪者。如今,日本面临人口老龄化现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雪场的滑雪人次,每年的滑雪人次低于4 000万,约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6]。日本的雪道不再像以前那么拥挤,日本滑雪产业正努力吸引外来游客。一些滑雪场已发展成为大的综合性度假区,21世纪之前,几乎没有外国人来日本滑雪,2001年11月后,澳大利亚滑雪爱好者开始来日本滑雪而不是到北美。之后,亚洲邻国游客也相继来到日本。
2.1 政策和社会支持力空前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计划于2025年争取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意见》指出:“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制定冰雪运动规划,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一批冰雪运动场,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冬奥会成功,中国冰雪运动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3亿人上冰雪”的愿景所带来的冰雪体育产业的投资消费热潮已在过去的一年呈现井喷式增长,据统计,仅雪场的数量一年之内就从300多个增到500多个,比过去的总和翻了近1倍。中国有1/3以上的地区适合开展冬季运动,目前全国各省区市都有冰雪运动开展。随着“北冰南展西扩”战略的推动,中国将形成赛事运营、冰雪装备、运动培训、冰雪休闲等很长的冬季体育产业链,不仅如此,其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如旅游、地产、娱乐等,玩法多,涉及面广,发展空间巨大,是典型的绿色产业、朝阳产业。政策支持与申冬奥成功双重利好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已经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2.2 冰雪场地增长迅速
中国的滑雪产业走向市场化,缘于1996年的亚冬会。当时整个中国总计只有9个滑雪场,而全体国民中会滑雪的人数不到千人。直到近十年来,滑雪旅游才逐渐被推上了全民运动的舞台,时至今日,滑雪产业的开发不足20年,但是,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雪场数量,东北、华北和西北成为中国滑雪的三大板块。中国北京和张家口已联合申冬奥成功,预示中国的滑雪产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飞跃。近年来,滑雪旅游兴起,滑冰馆、滑雪场数量迅速激增,以崇礼为例,目前崇礼已建有万龙、密苑云顶、长城岭、多乐美地四大相互毗邻、功能齐全、各具特色的滑雪场,建成高、中、初级雪道82条69km,各类索道魔毯24条23km,雪场总运力达每小时4万人次。此外,北京市商业性滑冰馆中标准大型滑冰馆有5座,中小型滑冰馆也有10多家。2015年全国已建设568家滑雪场/馆,新增108家滑雪场。分布于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以120家居于全国之冠[7]2。
2.3 参与人数井喷式发展
以我国冰雪运动俱乐部注册人数为例,截止到2010年,在我国庞大的14亿人口中,冰球472人、冰壶132人、速度滑冰1 000人、花样滑冰225人、滑雪297人[8]。”据统计,2015年度冰雪季全国参与人数达到了3 000万,2016年度冰雪季这个数字提升到6 000万,2015年单滑雪总人次达1 250万较2014年增长了21.36%。照此增长速率,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并不难。截至2016年,全国开展冰雪运动的省份已经超过了25个,全国范围内滑雪场总数已经超过500个,大大超出2010年的200多个。浙江、云南等南方省份都建设了滑雪场。
3.1 国外冰雪运动强国为我国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参照
从全球范围来看,冰雪体育产业目前已在一些冰雪大国形成规模,其产业与相关产业创造的价值都成为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门。从资源拥有上看,中国是冰雪资源大国,尤其北方省份冰雪资源最为风富,产业化的潜力最大。欧洲、北美等国家冰雪体育产业发展历史长,市场成熟完善,对冰雪运动的关键环节,如安全问题,气候适应性问题,均衡发展问题及滑雪产业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可参照的模式。欧美等冰雪大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后,已经进入成熟期,而据美国冰雪产业发展历程推算出的我国冰雪体育产业才刚刚进入成长期,作为后发国家,中国冰雪体育产业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内必将在借鉴先发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进入快速的增长轨道。
3.2 我国大众冰雪面临的“新常态”
3.2.1 体育产业“新常态”为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全球经济增长恢复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发展速度换挡已经是势在必行。而冰雪产业作为体育产业中的一支新兴力量,已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新兴增长点,以高趣味、新刺激为代表的冰雪运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熟知。近年来,冰雪运动的市场份额、规模也是与日俱增,以滑雪、滑冰类冰雪项目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滑雪旅游每收入1美元,将拉动社会收入78美元。此外,全球每年冰雪旅游收入约700多亿美元,相关的冰雪产业每年收入高达3 500多亿美元3[9]。冰雪运动巨大的市值空间势必将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而人民大众作为冰雪产业最根本、最稳定的市场基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保障大众持续积极参与冰雪运动将是重中之重。
3.2.2 宏观经济“新常态”为发展冰雪运动提供了动力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冰雪运动的长远发展,国务院于2014年10月20日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并在其中明确提出“以冰雪运动等特色项目为突破口,促进健身休闲项目的普及和提高。制定冰雪运动规划,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建设一批冰雪运动场地,促进冰雪运动繁荣发展,形成新的体育消费热点。”为我国冰雪运动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权威性的政策保障。此外,国家为促进经济稳中求进增长的同时重视老百姓体育运动多样化,为提升国民冰雪运动整体水平,正集合全国之力积极为申办2022年冬奥会做最后的努力。
3.2.3 “北冰南展西扩”在南方深受群众的喜爱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发展不再局限北方地区,在南方地区冰雪运动市场正与日俱增,由于南方多属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程度高,人口密度大,而且南方地属气候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使得人们对冰爽十足的冰雪运动情有独钟,因而冰雪运动在南方的市场空间逐年递增。以上海市为例,建有4座冰上运动场地,坐拥大学生体育中心、飞扬冰上运动中心等十余个室内滑冰场,曾连续3次举办世界级冰上运动大赛,而且还经常举办以青少年为主的群众性小型冰上赛事。此外,浙江杭州,建有标准奥运室内滑冰场,夏季时人最多时达2 000人,营业额10万元。另外,绍兴乔波、宁波、安吉分别建有室内或室外滑雪场[10]。
4.1 让青少年成为冰雪运动长远发展的主力军
以北京为例,北京计划到2022年建立100所冰雪特色学校,成立30个青少年冰雪活动中心,让青少年成为参与冰雪运动的主力。还要在未来7年培养5 000名青少年体育老师,让他们掌握至少一项冰雪技能。青少年是我国大众冰雪运动长远发展的生力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科学培养将关系到未来大众冰雪运动的整体运动水平,正所谓“树大根深、根深叶茂”,发展大众冰雪运动必先以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和培养作为突破口,以发展扶持冰雪运动优势地区和一线城市化程度高的城市为先导,优先建立一批青少年冰雪运动试点省、市、区,因地制宜地设立青少年冰雪运动中长期发展规划,逐步建立校园冰雪联赛,开设青少年冰雪运动校本课程,增加冰雪运动在体育教学中的课时比例,建立青少年冰雪运动保险机制等等。政府通过对青少年参与的政策扶持夯实大众冰雪健身的群众基础[11]。
4.2 让冰雪旅游为冰雪运动提供动能
开展冰雪运动须与冰雪旅游相结合,冰雪旅游作为欧洲旅游业中的重要支撑性产业,对欧洲经济发展贡献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并为欧洲冰雪运动开展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和硬件设施保障。以瑞士为例,在这个总人口700多万,国土面积只有41 284km2的国家,建设有230多个滑雪旅游度假区,位于2 800m以上冬季滑雪场有29个,滑雪旅游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左右,占瑞士旅游总收入60%,每年接待滑雪旅游的人数高达1 500万人次,创汇达70亿美元[12]。瑞士冰雪旅游的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瑞士冰雪运动的高水平,在过去的4届冬奥会,瑞士稳居于奖牌榜前十。从国外的冰雪运动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有天然的联结,冰雪旅游与冰雪体育的结合可以创造巨大的消费市场。通过发挥媒介导向,在全国范围内引导冰雪运动文化发展;利用新媒介平台、自媒体、2022冬奥会的品牌优势,推动冰雪运动长效发展;基于消费市场,将冰雪体育与休闲旅游相融合[13]。
4.3 让冰雪社团助力政府共同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发展大众冰雪运动关键在于场地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行,政府与社团在这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政府与社团可建立一种新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公私合作模式,两者协同为社会提供公共设施。社团参与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全过程,政府简政放权,为场地建设、管理提供具体政策扶持和服务标准,授权社团场地场馆特许经营权,引入冰雪市场优胜劣汰约束机制,达到社团间优势互补,建立文化品牌,增强冰雪体育文化的特色化与品牌化建设[14],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4.4 让冬奥会成为提升大众对冰雪运动认知的引擎
我国冰雪运动在项目布局、战略规划、社会基础和教学科研等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15],北京和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无疑为发展大众冰雪运动带来黄金发展期,在申奥的大背景下,如何趁热打铁,增加大众对冰雪运动系统了解、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显得尤为关键。“政策红利”“资本红利”“冬奥红利”将促进冰雪体育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入融合[16]。政府或社会组织可举办一些冰雪运动群众性比赛、知识讲座、高水平队员观摩表演、滑雪滑冰优惠活动、以家庭形式参与的亲子比赛等等,激发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提升大众冰雪认知,为我国大众冰雪运动的长远开展奠定稳固的群众基础。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大众健康消费意识正逐步转变,更多的老百姓开始冲破传统体育锻炼地域条件、项目类型的束缚,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冰雪运动当中。但就目前我国现阶段冰雪场地硬件设施量和经常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口来看,仍和传统冰雪强国如德国、加拿大、瑞士等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全方位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亟待建立适合于当下我国冰雪产业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策略,如市场层面的大众冰雪市场运营与管理和政策方面的大众冰雪运动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就目前我国的冰雪场地场馆、硬件设施方面而言,主要面临着建成数量少,缺乏统一建设标准的问题,其次还存在着安全救护措施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机制等具体问题。又因为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全民运动的热情,同时又蕴藏着广阔的经济市值空间,有利于培育国民经济发展新动能。所以,大力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有利于遵循冰雪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建立全方位一体化的大众冰雪运动管理与运营新模式,因地制宜地建设大众冰雪运动场地硬件设施,制定统一的大众冰雪运动相关服务标准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而且通过申办各种世界级赛事和举办冰雪文化活动、冰雪职业联赛等方式,提高社会大众对冰雪运动认知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人们体育锻炼消费结构调整,加强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经济、文化与居民之间的结合,从而打造高品位的大众冰雪体育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冰雪产业。
[1] 孙 科. 全民健身与冰雪运动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17,(3):1-4;15.
[2] 刘 波.德国体育政策的演进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报,2014,38(1):1-7.
[3] 宋嘉林.中加两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比较研究[J].冰雪运动,2010,32(5):1-5.
[4] 美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概况[EB/OL].http://www.sohu.com/a/115834029_505713.
[5] 2016全球滑雪市场报告[EB/OL].http://we.sportscn.com/viewpage-2220195.html.
[6] 日本、韩国滑雪市场[EB/OL].http://www.sohu.com/a/124483158_487984.
[7] 蒋亚明.崇礼:是愿景更是改变[N].中国体育报周刊,2014-11-29.
[8] 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EB/OL].http://sports.sina.com.cn/others/winter/2016-03-02/doc-ifxpvysv5118261.shtml.2015.
[9] 丰佳佳.冰雪产业跨越发展[N].中国体育报周刊,2014-11-29.
[10] 程 立.我国南方地区开展冰雪运动现状研究-以浙江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3,35(3):94-97.
[11] 程文广,刘 兴. 需求导向的我国大众冰雪健身供给侧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科学,2016(4):11-19.
[12] 徐淑梅.欧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对我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11(6):120-127.
[13] 罗清杨. 新媒介与消费——冰雪运动文化的中国化构建模式探照[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6-81.
[14] 姚小林.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产业链的发展现状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5,33(3):41-46.
[15] 刘 石,等. 1980-2014:从普莱西德湖到索契看我国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32(2):1-7.
[16] 吕 婵. “互联网+”时代我国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新趋势[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6(4):52-56.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 of the China's Mass Snow and Ice move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ZHANG Gao-hua , ZHANG Wei-hong
From the Winter Olympics in Sochi to the 2022 Beijing Olympics, Chinese team had made new breakthrough. With various focus, China snow industry has begun to take the size of the market, but it need to establish a new policy and a new system to guarante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ce-snow industry.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compared China, Germany and Canada,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two nation’s ice-snow sports,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ce-snow sports in 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new way, new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ce-snow sports in the new normal.
The new normal;Ice-snow sports;Characteristics;Trend
2017-03-07;
2017-04-1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项目(编号:2017M612244)。
张高华(1979-),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产业、运动与身心干预。
牡丹江师范学院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G80-05
A
1008-2808(2017)03-0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