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芳芳�お�
[摘要]生物学科是与环保教育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逐渐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生物教师应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挖掘教材中关于环保教育的资源,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保教育;高中生物;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8001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需要依赖环境,而随着全球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治理环境污染与保护自然环境逐渐成为当今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科学,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为此,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逐渐形成环保意识,并且能够将环保落到实处,自觉地参与环境保护,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考虑的重点问题。
一、注重引导,明确环保重要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并且愿意参加环保活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环保教育,导致学生的环保意识逐渐减弱。为此,教师应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影响,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例如,在教学“生态环境与生态保护”内容时,教师可以沙尘暴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及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沙尘暴对植物光合速度、蒸腾速度、气孔导度和呼吸速度等都有明显的影响;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被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漠化,沙尘随风而起,森林面积减少,防风沙能力下降。然后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措施: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加强养护,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防止土壤裸露,退耕还林还草。这样教学,让学生先在潜意识里对环境问题有个初步的认识,然后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分析该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可让学生认识到沙尘暴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从而自觉地参与到防治沙尘暴的环保行动中。
二、深挖教材环保教育资源,增强环保意识
教师的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材是
开展
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生长结构、规律以及功能,因此,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即使涉及环保,大多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或是一笔带过。为此,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并适当地进行扩展与补充,使生物知识的教学与环保意识的培养能够有机结合,帮助学生重新认识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时,“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即氧气与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又为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与水,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氧气”,这是
渗透
环保教育的一个落脚点——空气的净化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所赖以生存的空气,其质量在逐渐降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对空气质量进行改善,如栽种绿色植物,在装饰生活环境的同时,提高了空气质量。这样,学生有了环保意识,就会用心地去呵护与培育周围的植物,这是高中生力所能及的一种环保行为。
三、丰富实践活动,强化环保责任
要将环保教育更深地植入学生的思想中,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
例如,教师可结合“世界环境日”举办“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等主题的讲座;结合“地球日”举办文艺表演,表达对地球母亲的热爱与感谢;结合“地球一小时”节能活动组织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公益活动;结合“节水日”,以“节约用水,珍惜生存环境”为题,举办一次与节约用水有关的活动,逐步提升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强化学生珍惜水资源的观念。通过节水日的宣传活动,唤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危机感,加强学生对身边水体的关注程度,呼吁学生关注并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事业中来。
将生物教学与环保实践活动有效结合,不仅能增加活动的娱乐性和丰富性,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使命感,使得学生更加热爱自然环境。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渗透环保教育,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学生正确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与价值观。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广大生物教师应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生物学科的优势,挖掘教材中的环保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