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力勇
(江苏省无锡市运河实验中学,江苏 无锡 214000)
摘 要:传统试卷讲评存在着一定弊端,对学生学业诊断无法准确评估。在极课大数据支撑下,教师可以从读懂学生入手,把握试卷讲评的方向,提高效率。文章从试卷讲评课教学、极课大数据读懂学生、极课大数据辅助教学几方面,研究极课大数据支撑下高中化学试卷“讲”評。
关键词:极课大数据;高中化学;试卷讲评;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8;G4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5-01
试卷讲评课,是教师熟知的一种教学模式,能起到纠错、强化、巩固的作用,具有强化考点的掌握、解题技巧上的点拨、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揭示规律的功能,对学生的学科精神的素养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试卷讲评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通过试卷讲评,可及时纠正学生解题上的偏差,研究解题方法,培养思维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一直是一线教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试卷讲评课教学
(1)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师评讲试卷时,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精心设计。教师要整体把控知识的考查,适当变式延伸与补充。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试题的难易度、区分度,要有侧重点,对考点分布、成绩分析、学生的得分率均要了然于胸。
(2)试卷讲评的时效性。及时评讲有利于学生解题的思维错误的纠正,容易捕捉学生的兴奋点。根据斯金纳的“及时确认原理”,从考试结束到试卷讲评的时间“间隔越短,其效果越显著”。因此,保证讲评的及时性,有利于满足学生知识补救的心理。
(3)讲评有侧重、抓重点。试卷讲评课不应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地讲,而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对此,教师在批完卷后,可对全班的学生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行学业诊断的评估,从而了解学生的症结所在。如在客观题中哪些题目差错率高,主观题中每一题的得分情况如何等。针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理解偏差或思维谬误等,教师要重点分析学生共性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在教学中为学生解答试题的正确思路、方法和规律,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准确性。
二、极课大数据读懂学生
极课大数据有配套的软件与硬件支撑,通过“极课”能将电子稿试卷转化成“极课试卷”(专属机读模式)。教师根据试卷题目数量、设定分值和题型编入信息,答题卡自动绘制,然后保存、发布,导出PDF文本答卷,并在指定位置贴每位学生的二维码(该二维码就是极课软件用以识别学生身份信息的“眼睛”)。教师批改主观题时,可不改变传统习惯,先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评分栏中用红笔圈画分值即可。接着教师将纸质答题卡放入阅卷仪,找到发布的试卷名称,机读阅卷,再上传成绩。极课大数据对每一次的测试会有精细的分析,如班均分、客观题、主观题均分、小题分、高频错题、得分率、区分度等一系列数据统计的细化分析等。极课大数据对学生名次排序升降、成绩成长曲线、阶段性知识模块得分率、高错题类型会做出细致的分析,也可根据学生的错题量身定制个性化的作业本。运用极课大数据对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业诊断后,虽然数据及其内涵得到了丰富,但要让冰冷的数据分析为学生成长服务,还必须做好引导工作。教师还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为学生发展开发丰富多彩的课程,助力他们的成长。
三、极课大数据辅助教学
教师进行试卷讲评,并不是简单纠正错误了事。在运用互联网+极课大数据进行分析时,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高频错题、得分率高低、错答人数、平均分、区分度等。
(1)针对性强。传统的作业批改、阅卷方式及成绩的统计,只是在个体、班级和年级宏观上的了解,并不能真实反馈出题型、得分点的差错率,如具体哪一题得分高,高到什么程度;哪一题得分低,又低到什么程度。而且教师对题目得分率的高与低只是有个大概了解,并不会真正地统计到每一个学生、每一题的得分情况。教师通过极课的数据进行分析,会一目了然,使“讲”的针对性更突出。
(2)有侧重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极课数据的支撑,可将原本模糊、大概的“学情印象”变得清晰化、层次化,重点突出,使课堂教学更有侧重点。同时,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向。
(3)“讲”的精准。在极课的阅卷环节中,教师可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准确定位,优化了课堂的“讲”。而这些对于教师来说“省时、省力、省心”,其作用不可估量。此外,在智能手机上,“极课教师”可以随时查阅历次学业情况,方便快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让教师真正“读懂”了学生。同时,在极课资源库中重组高错题型并进行重组训练,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结合近几年学校利用大数据开展教学改革的实践,当务之急是教师要树立利用大数据的意识,并自觉培养相关的素质。而当经验和大数据发生矛盾时,教师要懂得如何对待采集的数据,这会对教学的评估产生影响和根本性的改变。同时,教师除了会分析数据还要会应用,并把采集到的数据结果和日常行为结合起来。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不能局限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中,而应努力基于数据去改变,主动用大数据指导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余小高.大数据环境中微课程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07).
[2]梁峰丽.“极课大数据”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化学教与学,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