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林 黄静
[摘 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参透,对学情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创新以及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还存在不足,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待提升.
[关键词] 课堂;引发;参透;创新;教育技术;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但如何处理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设计教学,协调好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实践、探索、研究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制约课堂走向的关键因素.
笔者在学校听了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随堂课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本文以此课为例,与大家一同探讨.
教师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师:画函数图像的步骤是什么?
生:列表、描点、连线.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那么如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呢?
生:可以仿照前面学习的画一次函数图像的方法,即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师:很好!那就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师:请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
(学生按操作步骤画出图像)
教师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及时点评与指导,如自变量的值如何取,如何根据自变量的取值求出对应的函数值,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实数对所对应的点的位置,如何将点用平滑的线连接成图像……
同时,为了体现反比例函数y=(k≠0)中k可以取“+”和“-”的情况,教师又叫学生画出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然后进行评析.
画出上面两个函数的图像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像,总结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并根据图像总结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总结归纳后,下课铃响了,本节课结束……
教师课堂呈现的现象
现象1 纵观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完全照搬了教材,完全按教材的设计进行教学,撇开了班情、学情和师情,生搬硬套地进行教学.
现象2 教师给予了学生实践、探索与研究的时间,以及自主的机会,但最后课堂显得紧张,草草收场,教学任务未能完成,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内容没有进行有效讲解,可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统筹安排、协调处理,缺乏对课堂教学的认真思考、细致打磨.
现象3 教师虽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画出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像,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但因为学生只画出了两个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明显太少,用来作为观察、总结与归纳结论的依据,显得尤为单薄,“合情推理”显得勉强,导致学生也对归纳总结的结论存在疑惑. 另外,教师也没有及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
教学现象中隐含的问题分析
1. 缺乏对教材的参透
案例中的教师过于呆板地按照教科书进行教学,没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没有参透课程标准和教材,没有领会课程标准及教材的精髓,也没领会教师应该“用教科书来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2. 缺乏对教学的创新
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不会根据实际情况進行教学设计,不会主动思考、研究、探索教学新方式和新方法.
3. 缺乏对教育技术的学习与运用
教师对教育技术运用的生疏,反映出教师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与掌握,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思考与建议
1. 把握课程标准,参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认真备课,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课程标准“这杆秤”,并熟悉教材“这个工具”. 弄清初中三年数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学年及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章节教学任务和要求,以及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和要求. 只有把握了课程标准,参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
2. 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实践研究,激活创新课堂
我们强调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首先就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并将实践、探究与创新运用到教学中,用亲身示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能通过更多的实例对比呈现结论,教师可以创新实践方法:可以将学生分组,将要进行的探究任务分到各个组. 比如每组完成2个函数图像,如第一组的同学画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像;第二组的同学画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像;第三组的同学画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像;第四组的同学画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像. 最后让学生通过对反比例函数y=,y=,y=和y=的图像和反比例y=,y=,y=和y=的图像进行观察,总结出反比例函数y=(k≠0)的图像是双曲线,且当k>0时,图像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当k<0时,图像分别在第二、四象限,以及对于反比例函数y=(k≠0),当k>0时和当k<0时图像的性质. 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实践探索,又保证了实例的数量,学生进行合情推理的根据更可靠,观察、总结的结论也更加准确,学生也会觉得得出的结论更加可信. 通过分组,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对各组进行比较,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激活课堂.
3. 加强主动学习,熟练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 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 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教师要主动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教育技术,利用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一课,教师可以在学生画完反比例函数y=和y=的图像后,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总结并得出结论,这既实现了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发现、总结,又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教学内容,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使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还让学生感受到了科技的先进、便捷和高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的变革. 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情境、学生情况,以及自身情况变通、改造、整合教科书. 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建设者和创造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理解课程标准、理解教材、参透教材,还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以改进、优化和创新教学设计,更要加强对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学习,特别是先进教育技术的学习,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来辅助教学,使自己真正成为课程的积极建设者和创造者,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用我们创新的实际行动,去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学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