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塽
摘 要:随着社会供给与物流服务的不断进步,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从简单结构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为复合型、快捷型、多样化的消费观念,这给冷链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其运营的专业化与规范化要求也随之日益增强,标准化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据此,从冷链物流的基本内涵入手,在分析冷链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进行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工作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冷链;物流;标准化;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07
冷链物流是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其运作过程中对于低温环境的保持,随着制冷装备、制冷相关技术与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受到经济环境与技术发展进程的制约。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与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冷链物流的需求细化程度不断加深,冷链运营操作的规范性日益加强,其标准化体系构建水平的提升就显得日益重要。
1 冷链物流运营的基本情况
1.1 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
冷链物流是指在物流运营过程中,对于需要冷藏、冷冻储存运输环境的货物品类在储存、运输、配送、运营信息管理、再加工以及终端销售的全过程均应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外观、质量与基本性能的系统工程。其中,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供应链体系,冷冻工艺学、制冷技术为其基本理论基础与技术依托。
适合冷链物流运输的物品一般情况下分为三类:一类是普通农产品,例如蔬菜、肉、蛋、水产品等;第二类是需要冷链运输的普通食品,如包装熟食,速冻食品、乳制品、奶制品等;第三类是特殊类别的商品,如药品、特殊化工品或技术裝备等。
1.2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运营发展现状及问题
冷链物流业市场前景较好但运输结构并不平衡。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每年约为8000至9000多万吨。其中,蔬菜类普通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约占52%以上,肉类和水果冷链运输需求及水产品冷链运输分列第二、第三位。但是,其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和23%,冷藏运输率则分别为15%、30%和4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发展但仍存在差距。冷藏冷冻物品的预冷、加工、储运、装卸、检查检验及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应在特殊的专门运营环境下开展,冷链基本设备设施建设是其实现基础。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建造要求较高、初期投入较大的特点。冷链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冷藏冷冻仓库、冷链专用运输工具和专业制冷装置等,其建设质量、规模与数量的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部分基础设备设施建设于二十世纪,普遍存在陈旧、老化、维护维修不足、运转效率低下等情况。在不断改进的同时,还存在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布局不尽合理的问题。
冷链物流运营存在成本过高、重冷藏轻冷运、全程封闭冷链难以形成等问题。据调查,我国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物流高出40%~60%。由于初始价格比较低、供应链体系协调程度不够、各个参与方之间协调合作不畅等均使得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成为改善冷链运营的重要目标。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地都十分重视发展仓储物流产业,但也出现了对冷库的过度投资,冷藏、冷冻仓库库容量过大,有些超出实际需求,但同时,冷藏车等专业运输载具平台的增长却相对缓慢,冷藏、冷运发展的不协调也就带来了冷藏资源的浪费。由于现场的实际操作业务流程执行不够科学规范造成我国冷链物流运作无法做到全程封闭冷链,其一是缺乏预冷意识,致使物品品质出现问题,其二,运输或仓储过程中,部分企业过度考量成本上的下降,中途关闭相关制冷设备,也造成运作过程中的冷链断裂,第三,冷链设备设施体系不成熟,相关配套难以完整衔接也造成无法实现全程冷链。
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开始建立但仍存在较大的空白。国家对冷链物流发展日益重视,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例,近几年来,国家相关管理文件中均强调,要不断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以促进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升,切实改善居民消费者的需求,并保障惠及基层农民利益。《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发布,不断推动了冷链物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完善。但总体来看,冷链物流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组织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冷链物流市场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日益得到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尤其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制定了较多的冷链物流地方性标准并逐步加以推广实施,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负责筹建的“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与2009年9月11日获得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复,冷标委亦于当年11月30日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2.2 行业与部门层面的冷链物流基础标准建立初见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在行业和部门层面制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已近200项,其中主要包括:冷链物流基础性标准、冷链物流作业技术与管理规范、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冷链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冷链物流技术方法规范、冷链物流服务信息标准、冷链物流安全环保卫生规范、冷链物流相关检验与实验标准等。其标准体系涉及采收、仓储、运输、再加工、配送、服务及信息管理等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
2.3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统一性与协调性
目前,从具体制定工作来看,冷链物流标准制定存在地方、部门条块分割管理的现象,部分标准体系的指定以部门为主,分管部门涵盖多门,其标准研究又涉及多类产业技术组织、行业协会与科研院所,工作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在不同的领域分别开展,相互之间难以融合与交流,更难于形成统一的工作规划,甚至出现相同的标准概念在不同的部门行业标准表述不同的现象。国家、行业和地方再相关标准建设中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不同的行业标准在操作环节上缺乏兼容性与衔接性,体系建设甚至对行业运营发展产生阻碍性作用。
3 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构建试点的对策与模式创新
3.1 从运作现场着眼,发挥冷链物流企业的试点作用
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应首先明确相关的冷链物流企业在标准制定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其中,既应该应包括冷链物流服务商,也应该包括冷链物流技术设备供应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商及其他相关企业。从企业现场的基础运作入手,狠抓基础标准的制定工作,逐步构建标准体系,相关的资源配置应更加突出企业特色,支持企业从事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施工作,适当分担企业相关的成本费用,以补贴或奖励的方式鼓励企业投入到冷链物流标准的研究、制定、培训、宣贯与实施工作中去,选拔优秀的企业进行相关的标准化工作试点,保证标准的制定从现场来、回到现场去,从而也就保证了标准在后期的推广过程中能够得到企业的理解与落实。
3.2 构建产学研结合的集政府主管部门、企业、高校、专业科研院所为一体的特色试点推进工作体系
3.2.1 构建较为全面的试点工作领导、专业指导、具体落实的组织机构
在试点项目推进的初期,应在领导机构中邀请质监部门相关领导担任整体项目的指导工作,对试点项目推进情况及今后工作安排既从战略高度上给予把握,也在工作细节上进行具体指导。
在试点项目专家组中引入标准化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及教师参与项目的具体推进工作,进行细致的标准体系构建及标准文本撰写规范的培训,同时搜集整理相关拟引入的标准文本。可由其承担工作推进计划编制、标准体系梳理、现场验证及评估改进等技术工作,以涵盖试点工作中的主要专业范畴。根据试点项目开展的具体工作要求,企业应与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議,其专业应涵盖物流企业管理、冷链物流管理、公共管理、食品卫生与安全、信息检索等多个专业领域。
3.2.2 结合试点工作,可同步提升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
通过试点工作,专业教师团队也得到高水平专业现场学习与锻炼机会,教师可将在试点项目中获取的专业信息渗透进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时,学院组织相关专业的部分学生深入企业运营现场,建立冷链物流操作现场的感性认识,有力促进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可进一步构建相关的科研意向课题已共计十余项,有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升,尝试形成一条独具特色的标准化试点与高校科研工作相互适应的推进道路。
3.2.3 借助高校优势,扩大试点项目培训与宣传力度,有效提升社会影响力,增加社会效益
试点项目有效利用高校优势,在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中开展有关冷链物流标准化的培训,在未来的物流行业职业管理人员中夯实理解标准化体系的基础。拟定相关的教材及培训材料体系框架,为今后规范开展相关培训做好基础准备。同时利用高校资源共同举办不同形式的关于冷链物流标准化的科普教育活动,在政府、院校与企业的共同参与下,试点项目的社会效益也会有较大增长。
4 结语
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建设,提升其运作管理水平,标准化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而推动科学规范的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应从企业现场入手,发挥企业试点的引领作用,构建产学研结合的特色试点工作模式,使相关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的成效不断提高,对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安久意.我国冷链物流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STANDARD SCIENCE,2011,(07):9-13.
[2]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02):24-28.
[3]袁学国.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_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