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倩
内容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语音意识是元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本文立足与此,主要探讨学前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在简单概述语音意识的基础之上,再阐发其与儿童阅读发展之关系,从而探讨幼儿家长对幼儿发展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学前儿童 汉字语音意识
一、幼儿的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之关系
大多数的学前儿童已经能够理解语言的功能,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巨大,在其父母的行为方式影响下,儿童已经能够开始意识到语言在何时何地使用,不同的语音能够传递哪些信息,哪些发音能够充分引起父母的关注,在此前提下,儿童不断地与周围环境发生互动,这期间的语音和阅读训练也将充分影响其后的社会交往过程,促进其早期阅读能力的提升。
至于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学界广泛存在着三种观点:第一種认为语音意识是获得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第二种观点则认为阅读能力才是习得语音意识的必备条件,第三种观点则是认为语音意识既是阅读能力获得的原因又是结果。
在笔者看来,第三种观点更具备合理性一些。一方面,语音意识对阅读甚至是拼写能力可以产生一定的预测,在英语等语系的语言环境中,语音意识的发展对后续的阅读体验来说十分重要,我们都经历过的英语学习过程便是我们可以根据单词的读音预测词汇的写法甚至真的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拼写过程,而在汉语语境下,虽然并无英语单词这种拼写经历,但是汉字中的形声字也占据着庞大的比例,正所谓“秀才读书认半边”,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有可能根据其偏旁部首猜出,这也是语言的语音意识产生的预测力,对于提高阅读能力来说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也是习得语音的良好媒介。通过学前幼儿的阅读经历,也能给予其语音意识发展的契机,而这正是学前幼儿阅读材料选择的结果,根据幼儿的实际状况,幼儿在阅读时一般会选择表明读音的启蒙书,这种读音标注再加上父母讲读,长此以往必将会在幼儿心中留下印记,阅读也将成为启发幼儿语音意识的重要来源。
在一项针对北京市小学生的研究当中,结果显示儿童的汉语语音意识与其阅读能力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显示出正相关的关系,还有研究者在一项为期四年的研究中发现,即便是控制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等变量,儿童的语音意识也仍然显示出能够预测其后期阅读能力的因子。
事实上,阅读时属于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过程,与口语水平密切相关,而儿童早期的阅读时与他们的口头语言紧密相连的,书面与口头用语的相互转换也成为影响儿童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美国的一项研究也已证实缺乏语音意识的儿童相较正常的儿童在成年之后更容易产生阅读方面的问题。
二、学前儿童语音意识的实地调研
为了能够验证已有结论,同时发现本地区儿童语音意识的独特特点,笔者采用了实地调研的方式,收集起了儿童的口语资料,以此关照幼儿的语音意识。
(一)调研目标
考察学前儿童的语音意识,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敏感度,以及影响其语音意识的因素分析。
(二)调研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了听音跟读的测试方式,听力材料中的汉字基本上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声母、韵母和声调,以期保证调研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三)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本地学前儿童的语音意识状况,特地选择了贵州铜仁的一所幼儿园,并在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针对初入园的小班幼儿测试,以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其学前教育的真实状况,不受幼儿园教育因素的影响。此外,我们做到了保证所有参与调研的幼儿均无听力障碍和智力障碍,保证调研结果不受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
(四)调研创新之处
有关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国外,其研究也是以英语为语言基础得出的结论,而相比较地,汉语是一种以表义为主的非拼音文字,与英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关系,寥寥仅有的国内研究部分也存在着地域上的不适用性,在其他地区调研得出的结论很可能并不适用于本地的学前儿童状况,因此,本项调研致力于植根本地土壤,在本地幼儿园集中采集数据,再采取编码的形式统计分析。
(五)调研的数据统计
在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过程中,我们还需认真观察幼儿的状态,记录其参与测试的状态,以丰富所搜集到的资料。
在将幼儿以编码的方式确定后,集中记录各自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六)结果与分析
调研过程顺利进展,在语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过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前阶段的幼儿已经开始具备语音意识,其意识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相应提高。对于3-5岁的幼儿来说,5岁的孩子具备更高水平的声母意识、韵母意识和声调意识,整体的语音意识都要强于3岁的幼儿。
2、男孩和女孩的语音意识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别这一因素对于语音意识而言不属于决定性的变量,在声母、韵母与声调三方面中,仅仅在声母方面女孩比男孩稍显优势,在整体而言男孩和女孩的语音意识水平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3、语音意识与阅读能力的关系在不同年龄的幼儿群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3岁的幼儿而言,其声母意识与早期阅读图画故事书的能力有所相关,但不显著,而4岁幼儿的声调意识则与其阅读水平密切相关,更有甚者,同一种语音意识成分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也有不同的相关程度。
4、本次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幼儿语音意识与阅读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语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甚至预测阅读能力的发展,这能够为学前儿童的教育提供巨大的参考价值。
三、教育建议
进行过实地的调研,得出上述几项结论过后,我们可以根据本项调研结果,为广大幼儿的家长以及幼儿教师提出以下实际的教育建议
(一)家长
首先,家长必须为学前儿童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3-5岁的幼儿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容易在模仿身边大人行为建立起自己的行为模式,因此,家长的语音意识和阅读习惯对幼儿的影响不言而喻,一方面,家长要注重平日自己对孩子讲话时的咬字发音,无论是普通话还是方言都需发音准确,另一方面也要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学前儿童感受到家长对于阅讀的厌恶,孩子也很难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建议家长可以在家里举行与孩子的趣味阅读竞赛,每天的固定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并采用表格形式记录阅读状况,适时给予孩子鼓励,长此以往,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地也就建立起来了。
其次,为孩子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当前,有许多家长对于孩子存在着拔苗助长的心态,在学前阶段就为孩子选择一些对于他们来说艰涩难懂的人生道理读物,导致孩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事实上,图文并茂、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读物比较适合学前儿童的阅读水平,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最好阅读材料的图文符合度较高,且文字部分必须有拼音标注,如此才能达到语音意识和阅读能力的双重提高。
最后,家长要为孩子创立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我们的本次调研中也不难发现,阅读能力发展较好的幼儿,一般都是与父母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学习模式。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通过家庭内部的语言互动、交流与睡前故事等环节,幼儿的语音意识会变得格外敏感,其语言水平也会优于同龄儿童,而在家庭中未能得到良好互动的幼儿,则会在语音意识方面表现得更为迟缓,甚至有可能对其性格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教师
对于初入园的幼儿,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其创设各种机会和环境,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和游戏,注重在教学与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语音意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幼儿积极表达心中所思所想,锻炼其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可以让孩子们讲述自己构想或者听过的故事,也可以组织过家家一类的游戏,鼓励孩子们勇于表达,不断地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当然,这种口语表达能力的进步也将会对阅读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在阐述概念的基础之上,阐述了已完成的语音意识的相关研究,同时立足于研究,对学前儿童的家长和教师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希望能够对学前儿童的成长有所裨益。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运用状况是其学习的第一步,我们共同的目标都是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重视好儿童学习的首要步骤,发展其语音意识,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都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只有在此基础上,孩子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也能够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坚实地迈出学习的第一步!
(作者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