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当前理论界,关于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定位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唯物辩证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变革具有重大意义。在理论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在现实上涉及马克思主义体系对当代发展所起的动力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上出发决定了我们观察中国和世界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论;世界观;辩证法精神
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生活环境和生存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生存论哲学在西方哲学中影响也越来越大。作为时代的产物,也影响着我国理论界,逐渐成为学术热点,我国也出现了类似的颠覆物质本体论,否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倾向。在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一大关键。毛泽东曾指出:“直到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的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综合了人类认识史的积极的成果,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的部分,创造了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这个伟大的理论,才在人类认识史上起了一个空前的大革命。”
辩证唯物论的确立,奠立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它的任务不再是构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
作为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的奠基性理论的剩余价值学说,也是辩证唯物论的实际运用,正如列宁指出的:“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它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产生了一种崭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即列宁所称的“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一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底,同时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克服了以往哲学无视人的真实生活和历史的弊端,使哲学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在组成部分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从人、人的实践活动及其物质生产条件这一确定前提出发,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为视角,透彻地阐发了贯穿人类始终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关系及其历史趋势,合理地解决了自由和必然、理想和现实、有限和无限、个体和社会、理论和实践等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仍然影响着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人们在今天怎样不断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意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始终是这一变革的实质。彻底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世界观根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不是作为一切事物的基础,不是作为物质性质的支撑者,而是对人们意识所反映的一切现象、事物、过程,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多么复杂和多变,他们都永远保持客观实在这一共同的根本属性。正是于此,这为人们树立了正确认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观,为人们改造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方法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运动所固有的,也是人的活动内在具有的。它不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否定后的自觉的辩证法,是继概念辩证法之后的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学说。它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人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例如一些商品拜物教只看到了金钱物质带来的优越感,但同时也应该看到金钱更是万恶之源,导致物质的异化,致使社会风气的腐败,阻碍了社会发展,扰乱社会和谐。我们要坚持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抛弃那些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思维方式,从社会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正视并努力解决现实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为最终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首先意味着它承认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本体论,是关于世界存在不存在、如何存在的根本觀点。在本体论意义上,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内在生成或自己运动原则;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原则;过程性存在和革命转化的原则。换言之,在辩证法看来,存在是生成,生成是过程,过程是自我运动,自我运动是矛盾转化和普遍联系。这是一个否定一切静止的、孤立的、绝对的存在的存在宇宙观,并奠定了其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前提。“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就是这个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反映。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彻底的批判精神,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基础上的进步意识、忧患意识、求真意识和反省意识等的总和。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这种彻底的批判精神集体现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变化发展中把握事物,“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这就为我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改造世界奠定了世界观根据。第二,“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种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创新意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即面向诸多可能性的未来,如何使理论的前瞻性避免主观性。第三,“这种批判不怕自己所作的结论,临到触犯当权者时也不退缩。”这里既包含着自我批判的反省意识,又包含着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体现了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第四,“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固有的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是其作为工人阶级世界观的自觉追求。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具有的这种彻底的实践精神、批判精神、人文精神,辩证法在当代社会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和重新运用,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保卫辩证法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挥辩证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精神,避免在思想和行为上的偏颇,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落到实处,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现实意义
关于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定位问题,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从理论上看,它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想特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等三大主题。从实践上看,它关系到我们观察中国和世界的根本立场和方法,例如,当代的世界历史是否已经“终结”?历史有没有方向、有没有坐标、有没有规律?如何确定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等;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指导,例如,如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什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表现,还是精神自由和文化繁荣的障碍?等;它还关系到当代中国精神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定向,例如,文化有无先进、落后之分,价值观念有无对错、是非之辨?人性、个性、人权和人的自由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还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如何确立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的信念以及共产主义信仰?等。一句话,没有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整座理论大厦将失去根基,我们将陷入全面的思想混乱。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内在的包含着稳定性与发展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包括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无产阶级执政党应该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任何停滞、保守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都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的和实践的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成为发展趋势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以博大宽广的胸怀面对一切,并且批判的继承吸收优秀的一切经济文化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但并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针对在当今社会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它所面对的自己的时代,与时俱进,解决新的問题,总结新经验,得出新结论,以新的原理不断代替过时的旧原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303-30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739.
[3]列宁全集(第55卷)[M].人民出版社,1990:29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21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416.
[6]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2.
作者简介:
刘佼文(1993—),女,汉族,河南商丘市人,法学硕士,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