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瑛
(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邵 瑛
(山西大医院,山西 太原 030032)
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施安全管理住院手术患者94例为试验组及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住院手术患者9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以实施前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为对比标准,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试验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住院手术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护理安全管理;眼科;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社会对护理服务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护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兴医学模式的需求,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在新的护理模式驱动下,眼科护理也面临着很大挑战。三甲医院眼科住院患者大部分为手术患者,且老龄患者居多,在手术风险、年龄相关性功能减退及视力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更易出现安全问题。山西大医院眼科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西大医院2017年1~2月的住院手术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其中,男59例,女35例,年龄12~85岁,平均(51.47±2.69)岁。选取2016年11~12月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94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14~85岁,平均(52.61±2.1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7年1月起,山西大医院对住院患者除进行常规护理外,在对住院手术患者各项安全隐患因素进行分析后,依据护理经验,总结 出 眼科住院手术患者主要不安全因素,制定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1.2.1 提高护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利用理论学习、操作技能培训等形式对在岗护士开展护理安全教育[1]。对新入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岗前安全知识培训,对实习生及进修生入科前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定期组织科室护理质量安全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及整改,利用PDCA方法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从根本上贯彻护理安全管理理念。
1.2.2 用药安全 点眼药水是眼科护士最多的一项专科操作,操作频次高则发生用药错误的风险也增加。为此充分利用目视化管理理念对点眼盒进行改良,按照床号进行分格,并将术前、术后眼药水分区放置。同时在眼药水瓶盖上醒目标识红色或黑色,用于区分左右眼别。另外,加强了对患者药品相关知识的宣教,包括药品名称、药物作用、点眼频次及药品不良反应等。在此过程中,合理运用品管圈工具,提升了患者宣教后知晓率。
1.2.3 跌倒/坠床的预防及护理 眼科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视力障碍,要求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h内完成跌倒/坠床风险的评估。对存在跌倒坠床高危风险者,床尾要悬挂醒目标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必要时给予示范演示。交接班时作为重点交接内容进行口头、书面及床旁交接。责任护士对病区环境的安全性进行督查,地面不得存在大面积水渍与油渍,公共区域地面保洁后摆放防跌倒警示标志[2]。一旦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处理流程,及时给予正确处置,加强病情观察及巡视,调查原因,分析及时总结,完善防范措施。
1.2.4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及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严重威胁手术患者的身心健康和预后,医护人员作为医院的主体,是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关键[3]。术前护士指导患者进行相关卫生准备包括:入院后勿离开病区,勿出入他人病房或随意坐他人床铺,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术前按时为患者点抗生素眼药水,手术当日为患者进行充分的泪道、结膜囊冲洗。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术后告知患者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勿揉眼。术后1周内不可洗脸,防止不洁液体进入眼内引发感染。对出院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点眼方法,并定期对家庭护理情况进行随访。
1.2.5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及护理 近年来,眼科收治的患者中,复杂疑难病例或伴发全身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为降低此类患者的术中风险,在特殊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方式。由于全麻手术麻醉过程复杂,导致手术时间相应延长。有文献报道,手术时间超过4h以上,患者DVT的发病率就会明显增加,且全麻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麻醉组[4],因此对于全麻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尤为关键。在护理方面创新宣教形式,录制“DVT防治知识”及“踝泵运动”微视频,生动直观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VT的成因、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护士指导全麻患者于麻醉清醒后在床上进行下肢踝泵运动,增加静脉血流速度,缓解血液在静脉中的淤滞,有效降低DVT发生的风险[5]。
1.3 评价标准
对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具体包括用药错误、跌倒/坠床、手术部位感染、DVT等。
同时对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进行记录与分析,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人数/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减少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护理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从整体的观点出发,有计划地进行护理,从单纯地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去解决患者的实际需要[6]。护理安全管理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使护理工作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护理人员是护理模式的执行者,因此在护理安全管理中,首先应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安全管理意识;其次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全面评估,找出不安全因素及隐患,进行风险预估及管理,给予预见性的护理干预。与此同时加强护理巡视及病情观察,严密交接班,跟踪记录护理安全措施实施效果。本研究中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患者依从性增强,护患关系融洽,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5.31%,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3.83%,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6.8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之,对眼科住院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减少手术患者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1] 王军芳.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在血管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6,4(11):127.
[2] 李美红.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7,11(1):268-268.
[3] 黄思思,曾鸿斌,郑未希,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整形外科门诊手术室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7(1):159-160.
[4] 郑淑彬,陆秀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17(2):15-18.
[5] 方一芳,阎成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J].护理学报,2009,16(2B):4-7.
[6] 钟继梅,莫玉泉,潘丽珍.护理发展趋势与需求[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4):422-424.
本文编辑:王立钧
邵 瑛,女,主管护师,从事眼科护理工作
R473.77
B
1671-0126(2017)03-006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