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平
【关键词】 游戏教学;信息技术;课堂; 理念;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 G62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11—0063—01
新课程实施以来,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游戏教学的模式应运而生,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思考。本文谈谈游戏教学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一、游戏教学出现在小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善
教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会将相关的课堂基本规则灌输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沿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这样一种形式,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是极少有互动的,老师在没有深入对学生学习情况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展课堂活动,显然对于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遇见的问题是难以起到有效帮助作用的,更不用说通过学生课堂问题的反馈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了。可见,传统的教学形式很难提升和改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只有学生在课堂上同教师充分地互动,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发挥舒展自身天性,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将学习中的问题发现,起到思维拓展的作用,并以此为以后的良好学习提供条件。
2.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在皮亚杰的认知里,认为学生对于新的复杂的事物或客体进行学习需要通过游戏,游戏能够对相关的技能和概念进行扩大和巩固,能够有效地将行动和思维结合在一起并表达出来。游戏是需要在一定规则的遵循下进行的,需要打破那些约定俗成的情节,是对学生需求的一种满足,并最终起到对学生思维进行拓展的作用。
3.与社会的发展相契合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国人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作出了明确规定,并且对每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式、基本知识技能以及学习过程等均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对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课程繁多的学习状态进行了改变。新课程标准是建立在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着重培养的背景之上的,除此之外,还对学生全面的发展、综合能力以及各种知识技能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强调,从而通过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将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
二、理念滲透的方式
为了便于游戏的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交流,我们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其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趣味性以及开放性。首先需要让游戏的快乐被小学生体会到,使他们从中能够感受学习乐趣,充分地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以便能够积极地面对学习。随后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原有课堂模式打破,充分地将周围各种资源利用起来,以便于结合现实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契合。学生在教师所提供的学习交流和实践机会中,应当有效把握好游戏的契机,以便于通过游戏能够将一定的知识技能掌握到。最后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认真、严谨地进行教学设计,将课堂中的每一个重要点都渗透在游戏中,为学生的知识系统构建提供良好支撑。
三、信息技术课堂的游戏化设计
1.教学目标的确定
笔者认为教学目标是作为核心存在于游戏教学中的,因而在设置的过程中需要全方位出发,逐步考虑相关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水平,正如在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三位一体”教学目标模式一样,不但需要对过去的学习方式、知识和技能有所掌握,还需要确定出学习的价值观取向。如笔者在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时,首先会将比较笼统的一个教学目标制定出来,随后才会在具体游戏的操作中将这一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
2.游戏软件的选择
在游戏选择的过程中首先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所选择的游戏软件要相一致,然后在教学中尽可能地使用非直观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以便于学生通过探究获取新知,最后确保所设计的游戏难易程度是和学生相适应的,最好是选择就近的区域开展游戏。
3.能力是良好学习态度的一种反映。因而,教师在选定游戏软件后,需要将相关的核心任务向学生提出来,以便于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教师也能够有计划地沿着课堂教学方向授课。只有在学生自身实际的需求和课堂教学内容完美结合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更好地保证上课过程中的注意力,从而确保课堂授课的内容能够完整全面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4.游戏探究模式的开展
在小学信息化技术课堂的授课中,笔者认真的观察了学生的上课表现,在此基础上将游戏模式引进了课堂教学内容中。游戏探究的过程不仅是教师充分指导的一个过程,还是学生自行对问题进行实践、思考以及分析的一个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能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
5.讨论总结的进行
在游戏探究式的进行中学生能够直观获取感性知识,此时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便是对学生的感知进行深入的引导,以便其能够透彻地了解到相关的知识技能,在思考能力增强的同时,还能够对思维进行拓展。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