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忠
【关键词】 语文教学;微课;优势;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44—01
微课起源于美国,雏形出现在1993年,于2008年正式提出,传到我国是在2010年。微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以某个知识点(通常为重点、难点)为中心,采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展开教学的方法。可见,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教学形式上,主要包括文本、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本文着重谈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应用策略。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标明确,一节微课只提出一个知识点,只解决一个问题,解决方案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第二,时间短,微课教学时间是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来确定的,小学生的微课时长一般在5-8分钟,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45分钟相比,时间明显缩短。第三,教师主导,微课的制作是由教师完成的,期间不会有学生的参与,如此有利于每个学生享受同样的教育。第四,反馈及时,微课教学期间,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而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整体把握。
二、微课的优势
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微课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策略丰富多样,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充满趣味的情境,促使学生在自主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更快、更牢地接受知识,将学习语文视为一种乐趣和享受。
2.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微课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学习的引导者,主要是为学生进行指导,并解答提出的疑问和难题。教学期间,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的教学控制,两者是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自主性更大,主动权更多,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继而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从微课的涵义可知,主要是突出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因此教学内容更加精简。举例来说,小学语文中识字是一个重点教学任务,在微课教学模式下,可在明确的活动主题下,通过动手动脑最终完成识字教学,对抽象的汉字进行生动形象地转化,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
4. 丰富课外知识。受限于教材内容的局限性,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课堂内外的延伸,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课外知识内容,微课教学是有效的途径。以视频课件为例,在画面、声音的配合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接受新鲜的知识。
三、微课的应用策略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微课的使用,存在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微课使用频率不高,二是管理体系缺乏,三是教学效果不显著。分析认为,主要是受到应试教育、教师因素、教学理念的影响。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1.创建微课情境。小学生的体格和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形象思维系统尚不完善,因此面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具有抽象性、理解难度大的知识内容,制作成形象化、具体化的微课课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黄山奇松》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播放微课视频,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松树的奇特之处,比教师单纯的语言介绍效果要好。
2. 激发学生思维。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教授基本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微课的应用,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新型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跟随教学的引导积极思考。以《蝙蝠和雷达》为例,微课制作可以将重点放在科学家针对蝙蝠开展的实验上,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微课内容,继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增加师生互动。语文知识具有内容多、碎片化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在此背景下,微课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拉近两者的距离。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教师在微课中分别展示圆明园在毁灭前的复原图,以及在毁灭后的废墟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加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
综上所述,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目标明确、时间短、教师主导、反馈及时的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利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拓展课外知识。
编辑:张慧敏